沿革
由於歷史的原因,楚國的都城曾幾經遷徙,其所遷的都邑之多、遷都之頻繁,是其他周初諸侯所難以比擬的。而楚人有將都城命名為郢的習慣。1、丹陽:熊繹始居於此,在今河南省淅川或湖北省枝江市。
2、郢都:楚文王(一說楚武王)自丹陽遷於此,在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區(故江陵)西北,今紀南城。
3、鄀都:楚昭王自郢遷於此,在今湖北省襄陽市宜城東南。
4、鄢都:楚惠王曾居於此,在今湖北省襄陽市宜城。
5、陳都:楚頃襄王二十年自郢遷於此,在今河南淮陽。
6、巨陽:楚考烈王十年遷於此,在今安徽省阜陽市北。
7、壽春:楚考烈王二十二年遷於此,在今安徽省壽縣。
爭議
爭議一
楚都丹陽在何處丹陽是古代楚國初興之地.據《世本》(見《左傳》桓公二年孔穎達《正義》引)及《史記·楚世家》所記,早在商周之標,楚禽熊已居丹陽,並服屬於周文王;到西周初年,成王時,胃熊的後人熊繹始受封為楚子,仍居丹陽.下至春秋初年遷鄧為止.丹陽”作為楚國早期都城名稱,前後共達三百餘年。 而對於其所在地,學術界主要有兩種觀點:
其一,丹淅說,該觀點認為在丹江口和淅川一帶。淅川楚墓群的發現、發掘在向人們提示:楚文化發展的重要地區湖北沒有早期楚墓而多戰國楚墓,且楚國宰相的墓出現在淅川下寺,這說明楚國的始都在丹陽,即今天的淅川境內。考古發現印證了史書記載:“楚鬻熊居丹陽,武王徙郢。”即楚都於武王時才從丹陽遷往湖北江陵,楚文化的發展有一個從中原向江漢平原遷徙的過程。此外,在淅川春秋楚墓東約20華里的丹江口水庫內,在水位下降時,曾發現一座民眾稱之為“龍城”的古城遺址。城址的規模有七八萬平方米,但遺憾的是這個城址沒有進行過考古挖掘。
其二,枝江說。該觀點認為在宜昌枝江一帶。
爭議二
楚國何時都郢楚國最早的國都在丹陽(今湖北枝江或河南省淅川),後因與其他小國爭奪漢中之地,從丹陽遷到郢。楚國何時遷都至郢,後世人們爭執不休,大概有如下四種說法。
其一,楚武王三十五年(前7O6)說。清人宋翔鳳《過庭錄·楚鬻熊居丹陽武王徙郢考》根據楚武王伐隨、代鄖的時間,斷定遷都時間應在武王三十五年,也就是楚武王熊通大力向外開疆拓土,侵隨並開始經營漢東之地時。此說顯然在觀念上過於陳舊,沒有分辨“居丹陽”與“始部郢”的區別,實難信從。
其二,楚武王三十八年至四十二年初(前7O3一前699)之間說。石泉《楚都何時遷郢》一文,根據《左傳·桓公十三年》“莫敖縊於荒谷,群帥囚於冶父,以聽刑”、劉昭《讀漢書補註》引《荊州記》(江陵)縣東三里余,有三湖,湖東有水名萇谷,又西北,有小城,名曰冶父”以及《水經注·沔水篇》“江陵城西北有紀南城。……三湖合為一水,東通荒谷。荒谷東岸有冶父城”的記載,推斷出上述結論。可是此三條材料,均未直接提到郢都,很難推斷出此時楚國已確立國都的結論。
其三,楚文王元年(前689)說。《史記·楚世家》載:“文王熊貲立,始都郢。”范文瀾在師國通史》第一冊中亦言:“東周初期,楚愈益強大,前7O4年,楚君熊通自號武王。熊通子文王熊貲遷都郢,有地千里。”此說只是沒有具體說明都郢於文王元年罷了。
其四,楚武王五十一年(前69O)武王崩、文王即位之時說。雖然《左傳·桓公十一年》(楚武王四十年)中,有“鄖人軍於蒲騷,將與隨、絞、州、寥伐楚師”,楚莫敖屈瑕“次於郊郢”的記載。但這時的郢,還只是楚人在幾次伐隨戰役中開闢的根據地,尚非楚之國都。《左傳·莊公四年》載,楚武王五十一年,武王死於代隨軍中,楚人與隨人“為會於江油而還,濟漢而後發喪”。發喪的地點當在郢或郊呈卜一帶。文王此時繼武王立,以後就可能一直住在郢,並未回丹陽,郢這才正式成為楚之國都。
由上觀之,武王徙郢說和文王都郢說,似異而實同。諸說中唯《史記·楚世家》的記載比較明確,但司馬遷的記載是否符合史實,尚待考古材料的證實。
爭議三
文王/武王徙郢在何處自楚文王/楚武王至楚昭王年間的郢都究竟在何處?過去人們一直認為在今湖北江陵的紀南城。
始都郢的地址問題,歷來眾說紛紜,史家意見是不一致的。自杜注為湖北江陵北紀南城起,一直成為流行的說法,也為人們所普遍接受。近人根據史籍與考古發掘材料,進一步考證了郢都的地址問題,提出了很有價值的見解。
石泉認為:春秋、戰國的楚郢都及秦漢江陵城應在當時的沮漳二水間(今蠻河流域下游)、漢水以西不遠處。今楚皇城遺址(指今湖北宜城西。筆者注)應即楚郢都及其後繼城市秦漢江陵城故址。
張正明認為郢都先後有好幾個,文王始都郢,在今襄陽宜城境的楚皇城。公元前506年,吳師入郢,楚昭王出逃,後雖回郢,但楚吳戰爭未息,公元前504年,楚王遷都於[若阝],而仍稱郢。幾年後,楚昭王又遷都於江陵,即紀南城,也仍稱郢。故楚國以紀南城為都,長達220年左右(張正明《楚文化史》。)王光鎬認為,“如果拋棄一切先入為主的偏見,實實在在地面對紀南城遺址的地層、遺址、遺物材料,它之絕非楚郢都當毋庸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