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元龍

邱元龍

邱元龍是浙江人,出生於1926年,20世紀的一位毛紡織專家。

基本信息

邱元龍,毛紡織專家,我國山羊絨分梳技術和產品開發的先行者。20世紀50年代後期從事山羊絨分梳技術的研究;1963年開始研究山羊絨的性能和加工工藝,使產品質量達到當時國際先進水平;70年代建設羊絨衫廠,並樹立了我國山羊絨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名品形象。
(圖)邱元龍邱元龍

生平簡介

邱元龍,1926年出生於浙江省永嘉縣(今溫州市鹿城區)一個自由職業者家庭。1945年畢業於溫州中學,隨後入上海復旦大學法學院學習。後來認識到當時政治腐敗,仕途黑暗,決定棄法就工,轉入中國紡織建設公司技術人員訓練班學習毛紡技術,1948年畢業,分配到上海第三毛紡廠,不久到上海第一制麻廠跟隨日籍留用人員、黃麻紡織專家坂田學習。坂田豐富的學識和嚴謹的作風使邱元龍深受教益。1949年冬,參與浙江麻紡織廠的建設。1954年奉調到北京清河制呢廠,任梳紡車間主任。邱元龍與工人一起維修機器,調整工藝,建立一整套技術管理制度,該車間於1955年被評為北京市先進單位。邱元龍於1956 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8年初,清河制呢廠為解決山羊絨分梳技術問題組成三結合研究小組,邱元龍負責技術工作。通過深入研究和艱苦攻關,掌握了一直由英國人壟斷的山羊絨分梳技術。當年所生產的分梳山羊絨進入倫敦市場,開創了我國山羊絨以半成品形式出口的歷史。

1963年,邱元龍到北京仁立麻紡織廠主持山羊絨產品開發工作。通過一年又三個月的試驗研究和攻關,使羊絨衫質量達到英國名牌水平。隨後增添設備,形成一條中試生產流程。1965年以“雪蓮”為商標生產羊絨衫向港澳批量出口,這是我國山羊絨首次以成品形式出口。

1969年8月,邱元龍負責北京市重點科研項目“聚丙烯套用的研究”,在較短時間內取得成果,生產出我國第一批以國產聚丙烯為原料的編織袋。

接著,他回到羊絨生產技術崗位,承擔起新羊絨車間的建設任務。經過四年努力,北京羊絨衫廠於1978年建成,他出任廠長兼總工程師。這是我國第一個山羊絨產品專業工廠。

20世紀80年代,邱元龍努力提高中國山羊絨製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形象,同時以開發輕薄產品為契機,大幅度提高我國羊絨製品的外銷價格。在雪蓮牌羊絨衫獲得國家質量金質獎以後,他又開發各種特種動物纖維針織品,為80年代我國羊絨行業的大發展創造了條件。

邱元龍乘改革開放的大好時機,引進新技術、改造舊設備,採用國際質量標準及測試手段,採用新型的染輔料和紡專器材,使我國羊絨技術與國際接軌。接著又與國家計委簽訂了專項契約,對山羊絨及其產品,自育種到加工技術進行縱深研究。歷時四年取得了成果,1985年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邱元龍從事山羊絨專業的40年,正是我國山羊絨生產技術從零起步,經歷了“萌芽時期”、“成長時期”和“發展時期”,成為一個具有相當規模的、新興產業的40年。這個行業的發展歷程凝聚著邱元龍的汗水和智慧。1993年,邱元龍獲政府特殊津貼。

主要科學技術成就

我國山羊絨分梳工程先行者

1958年初,邱元龍在北京清河制呢廠研究山羊絨分梳技術。他利用廢置的羅拉梳毛機改裝成一套三錫林羅拉式分梳機,生產出合乎當時國際標準(含粗率低於0.5%)的分梳絨。同年10 月,又研製出兩台不同型號的分梳機,使分梳絨能夠批量生產,當年與英商成交3000磅。這是中國山羊絨首次以分梳絨形式進入國際市場。到1959年上半年,共出口15噸。與此同時,邱元龍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潛心研究分梳原理,寫成《山羊絨分梳》和《山羊絨分梳工程中高質量問題的研究》,分別於1959 年春在北京清河制呢廠召開的全國山羊絨分梳現場會議和1959 年秋中國紡織工程學會在鄭州召開的年會上宣讀。我國山羊絨工業從此掌握了一直由英國人壟斷的分梳技術。

隨著羊絨產品的研製開發,對分梳絨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羅拉式分梳機在處理某些難以分離的粗毛和動物性雜質較多的原料時的局限性逐漸被人們所認識。20世紀70年代初,天津紡織工學院有人提出用梳棉機分梳山羊絨的建議。邱元龍認為:梳棉機有較強的去粗除雜作用,而且便於操作和維修;但是它的強烈分梳作用會使羊絨纖維受到損傷。經過長時間的對比試驗和生產實踐,他取長補短,提出了“羅拉—蓋板—蓋板”的分梳工藝,取得比較圓滿的效果。隨後,該工藝列入北京市、紡織工業部科研項目。1980年紡織工業部組織鑑定,確認其經濟技術指標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接著研究的重點是淘汰傳統的下行式羅拉道夫單組式分梳,代之以新型的羅拉風輪多組式“羅拉—蓋板—蓋板”分梳機,使其工藝性能更趨完善。

1984年底,邱元龍接受紡織工業部科技司委託,組織全國有關專家對各地自行研製的和進口的分梳機進行調研。客觀分析表明:進口設備性能並不先進而價格驚人的高。因此,無論從技術觀點或經濟觀點考慮,都應該從我國自行研製的機型中進行選擇。“羅拉—蓋板—蓋板”型分梳機是值得推薦的。邱元龍同時提出:“定型設備在機械上和工藝上的某些缺陷必須加以改進”。他還進一步明確分梳設計原則是在不使纖維受損的前提下降低含粗含雜率。由於雪蓮羊絨分梳小組不懈的努力,“羅拉—蓋板—蓋板”山羊絨分梳機終於改進成功。新一代山羊絨分梳機經紡織工業部定型後批量生產,對於我國山羊絨工業的發展起到重要作用。1997年,英國山羊絨分梳機製造廠泰德漢公司的董事長大衛·包立特對邱元龍說:“我們不再生產分梳機了,你們性能良好而價格低廉的機器使我們無法競爭”。

潛心開發羊絨衫名品

邱元龍於1963年10月開始研製山羊絨產品。粗紡針織羊絨衫是山羊絨製品中最主要的產品,於是他選定英國名牌(JAEGER)為目標,開始系統的攻關。

首先要使紗的品質符合成品要求。他認為羊絨針織紗雖屬於粗梳毛紗範疇,但與一般制織呢絨的粗梳毛紗有很大的不同。羊絨針織紗的要求是均勻、強力和鬆軟,因此必須對當時用於呢絨的梳毛機的組合、餵毛機和成條機加以改進和整修,以改變毛網結構和毛條勻度;採用走錠紡紗以提高紗的勻度和鬆軟結構;改革紗線設備以減少紗疵。與此同時,採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質量控制方法和工藝改革。這些措施使紗的質量大幅度提高,在陳舊設備上紡出了符合羊絨衫成品要求的針織紗。

要研製羊絨產品,必須了解山羊絨纖維性能。由於沒有國內外有關山羊絨的文獻可供參考,邱元龍決心對這個領域進行探索。他收集全國主要羊絨產地9種樣品,在北京紡科所青年技術人員的協助下,對這些山羊絨纖維的理化性能做了大量的測試和分析,於1964年11月寫成《中國山羊絨性能研究 》 ,對山羊絨產品及工藝研究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

邱元龍從研究樣品風格、全面測試物理指標入手,取長補短確定我們所要研製的產品風格、服用性能及外觀質量,進一步研究達到以上要求所要遵循和採取的工藝路線和技術措施。他認為:山羊絨的特點是纖維細度細、手感好,但長度不足。如果像一般的針織紗那樣採用低捻度,紗的強力太差,製成的針織品不耐磨,易起球,易變形。因此提出:羊絨產品風格應當是手感豐厚,潤滑如絲,柔中帶韌,有回彈力。同時,要提高耐磨、起球、彈性和變形等服用性能;對於羊絨衫的絨面、光澤、粗毛、雜質、紋路和做工也要有嚴格的要求。這樣才能比英國產品更優越。根據這樣的要求,結合對羊絨纖維理化性能的研究,採用的工藝應當是:低溫中性洗滌;提高紡紗支數,紡制合股紗;散纖維染色,低溫烘乾;單紗用高捻,合股用低捻;緊密編結;中度以上縮絨和自由收縮整理。這些工藝是對傳統針織工藝的變革。

經過一年又三個月的試驗和研究,於1964年12月召開的有紡織工業部技術司、紡織科學研究院、北京紡科所及內外貿參加的鑑定會上,通過實物鑑定、數據對比和評審,認為北京研製的粗紡針織羊絨衫的實物質量已達到英國名牌標樣水平。接著,選定以“雪蓮”為商標,1965年出口1560件。這是我國專業羊絨衫廠產品首批進入國際市場,開創了我國山羊絨以成品出口的歷史。

建設山羊絨產品生產廠

邱元龍在研究山羊絨加工技術的同時,十分重視對山羊絨經濟的研究。他認為改變單純的原料出口為原料、半成品和成品出口三種形式鼎立的格局,有利於山羊絨經濟的發展。1973 年,在北京紡織局副局長張令慧的支持下開始新廠建設。當時外受無政府主義思潮的壓力,內受資金限制。在克服重重困難之後,到1980年才達到設計規模,我國第一個全能的、比較先進的、完全依靠自己技術又不依賴國家投資進行建設的山羊絨專業工廠——北京羊絨衫廠宣告建成。

新廠建成規模擴大,還必須有相應的經濟效益。當時羊絨衫出口每克只賣4美分,外貿收購價也很低。邱元龍走訪並說服外貿公司領導,然後與口岸公司約法三章,主要是出口提高售價、工業開發品種迎合市場趨勢。與此同時,對內提出“向輕薄發展,向花色發展,向多種原料結構發展”的品種開發方針。兩年之內,紡紗支數由14-20公支提高到20-32公支,羊絨衫件重由300-500克降到160-300克,成品每克售價由4-5美分提高到12-30美分。使我國羊絨衫品種和售價均創造了新紀錄,為20世紀80年代我國山羊絨生產大發展在經營上鋪平了道路。邱元龍還把70年代初期以來陸續開發研製的各種特種動物纖維如駝絨、氂牛絨和兔毛以及雪萊毛和羊仔毛等新產品,在新的條件下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使它們成為國內外市場上受歡迎的好產品。

精品戰略是北京羊絨衫廠的辦廠方針。邱元龍使全廠職工都樹立明確的質量觀念,並且堅持不懈地定期召開次品分析會議和一條龍的趕超國際水平會議,使質量控制系統得以鞏固,使設備和工藝得以不斷改進。1979年,經國際羊毛局測試表明:雪蓮牌羊絨衫手感、起球、強力等主要指標均超過英國PRINGLE 牌羊絨衫。到20世紀80年代初期,水到渠成,雪蓮牌羊絨衫獲得了國家質量金獎,兔絨衫獲銀獎。此外,絲絨衫、氂牛絨衫、駝絨衫、兔毛衫等均具有特色,出現群星璀璨的局面。1980年11 月,邱元龍又聯合國內有關科研單位和企業,以“山羊絨分梳、紡紗及其產品”為題,與國家科委簽訂了“科技三項費用專項契約”。這個項目囊括了自羊絨原料到成品全過程的研究課題。這項歷時四年的研究使我國羊絨行業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1985年,這個項目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邱元龍在項目完成人中排名第一。這是國家對他從事山羊絨分梳、紡紗及產品研究所做貢獻的肯定。

簡歷

1926年 出生於浙江省永嘉縣

1945-1948年 上海中國紡織建設公司技術人員訓練班學習。

1948-1949年 上海第三毛紡廠、上海第一制麻廠助理技術員。

1950-1953年 浙江麻紡織廠車間主任,技術員。

1954-1959年 北京清河制呢廠車間主任、一分場副主任,工程師。

1960-1962年 北京毛紡織廠二分場代理主任

1963-1966年 北京仁立麻紡織廠副廠長。

1966-1970年 在北京麻紡織廠下放勞動。

1970-1977年 北京麻紡織廠革委會副主任。

1978-1980年 北京羊絨衫廠廠長兼總工程師

1980-1983年 北京毛針織工業公司副經理兼總工程師,高級工程師。

1983-1986年 北京毛針織聯合公司總工程師。

1987-1989年 退休,任北京羊絨衫廠高級顧問

1989- 北京雪蓮羊絨有限公司高級技術顧問,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主要論著

1 邱元龍,丁洪謨.提高梳毛機梳理效能和毛紗品質.紡織通報,1957(3)

2 邱元龍.粗紡梳毛機上廢毛層負荷的研究.全國紡織工業技術革新成果論文,1957

3 邱元龍.走錠機紡出長度的研究.全國紡織工業技術革新成果論文,1957

4 邱元龍.山羊絨分梳.全國山羊絨分梳現場會議技術報告,1959.1

5 邱元龍.山羊絨分梳高質量問題的研究.中國紡織工程學會鄭州年會論文,1959.10

6 邱元龍.中國山羊絨性能的研究.山羊絨試驗研究成果鑑定會議論文,1964.12

7 邱元龍.山羊絨分梳紡紗和針織染整工藝的研究.華北協作區天津會議論文,1965.9

8 邱元龍.雪蓮牌羊絨衫.北京紡織,1980(4)

9 邱元龍.山羊絨分梳設備調查報告.紡織工業部科技司發文,1985.1

10 邱元龍.論山羊絨行業的問題與對策.獲陳維稷論文三等獎,1996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