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5710.3畝(其中:田747畝,地4963.3畝),人均耕地3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18493.8畝,其中經濟林果地6553畝,人均經濟林果地2.2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全村有茶葉面積2052畝,其中可採摘面積1954畝,核桃面積3901畝。水面面積149畝。基礎設施
截止2007年底,該村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村有475戶通自來水,占農戶總數的100%。有475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43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9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8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75戶(分別占總數的39%和16%)。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6公里,距離集貿市場27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2輛,拖拉機5輛,機車280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00畝,有效灌溉率為26.7%,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1畝。
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戶;裝有太陽能農戶99戶。全村有4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4個自然村已通電;有4個自然村已通路;有4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4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4個自然村已通路燈。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1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53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73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28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畜牧業、茶葉,主要銷售往縣內。2007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22.8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68%。該村計畫大力發展核桃產業。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475戶,共有鄉村人口1914人,其中男性1024人,女性890人。其中農業人口1914人,勞動力929人。該村以漢、拉祜族為主,其中漢族1863人、拉祜族51人。到2007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670人,參合率87%;享受低保28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5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1人,該村距離鄉鎮衛生院27公里,該村建有公廁3個。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2所,校舍建築面積891平方米,擁有教師13人,在校學生216人,距離沙河中學26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46人,其中小學生216人,中學生30人。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新農村理事會4個,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4個黨小組,共有黨員29人,少數民族黨員1人,其中男黨員22人、女黨員7人。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文書組成,下設大寨一組、大寨二組、大寨三組、大寨四寨、小寨一組、小寨二組、小寨三組、滾崗組、三家村、陰地寨等10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4個,共有團員19人。
新農村建設
2007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總投資3500萬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新農村建設前農民人均純收入847無,新農村建設後957元;人均有基本農田1畝;人均有經濟林果3.4畝;每戶的1院安居房、有1個科技明白人、有1個好的發展項目、有1個以沼氣為主的潔淨能源;有1個黨群到富聯合體;全村子有10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有10個新農村建設理事會;有10條進村入社硬板路;村級建有社會事業發展規劃1個,有村容村貌整治規劃1個,有產業發展規劃1個。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該村可轄區域均處高寒山區,距縣城和214線距離偏遠,交通運輸條件差,經濟發展緩慢。(2)基礎設施薄弱,如無文化室、活動場等;(3)國小教育師資條件和教學條件差,距離中學偏遠,就讀難;(4)醫療衛生條件差,缺少有專業技術的村醫,距離縣鄉醫療機構遠,民眾就醫難;(5)人畜飲水條件差,衛生得不到保障。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搞活農村經濟,加大基礎設施建設;(2)結合當前區位優勢,大力發展泡核桃產業和茶葉產業,計畫發展泡核桃種植10000畝,發展茶葉種植6000畝,力爭2020年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10000元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