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8379.20畝(其中:水田2236.00畝,旱地6143.20畝),人均耕地3.7畝,主要種植水稻、甘蔗等作物;擁有林地47792.5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612.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38畝。種植甘蔗6798畝,橡膠1901畝,有茶園面積908畝,其中可採摘面積365畝。基礎設施
截止2007年底,該村已實現水、電、路、電話四通,無路燈。全村有518戶通自來水。有518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36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69.5%);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0戶(分別占總數的8.1%和3.9%)。該村到鄉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3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30公里。全村共有拖拉機44輛,機車82輛。
到2007年底,全村有9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9個自然村已通電;有9個自然村已通路;有9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7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06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74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1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518戶,共有鄉村人口2274人,其中男性1172人,女性1076人。其中農業人口2263人,勞動力1411人。該村以佤族為主,其中佤族2255人,漢族19人。到2007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2人,占人口總數的1%;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272人,參合率55.9%;享受低保270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4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3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30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7個,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和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7所,校舍建築面積690平方米,擁有教師9人,在校學生151人,距離中學31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33人,其中小學生192人,中學生41人。全村建有圖書室1個。
新農村建設
2007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新農村建設前農民人均純收入1479元,新農村建設後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908元;人均有基本農田0.9畝;人均有經濟林果3.8畝;每戶有1院安居房(共521院)、有521個科技明白人、有2個好的發展項目、有1個黨群致富聯合體,有9個新農村理事會;村級建有社會事業發展規劃1個,有村容村貌整治規劃1個,有產業發展規劃1個。
發展重點
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進村道路均為土路,晴通雨陰,農田灌溉設施較差,抵禦自然災害能力弱,村容村貌亟待改進,農村教育設備較差。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進一步改善交通狀況,逐步改善農田灌溉網路,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主要發展甘蔗、核桃、膏桐等種植業、養殖業和林脂林化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