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契丹文銅印

遼契丹文銅印

此展品為遼代文物,出土於八里甸子鎮馬鹿泡村。印長7.5厘米,寬7.3厘米,厚1.8厘米;紐長3.5厘米,寬2厘米,高3.7厘米。印呈近正方形,背有柱狀直紐,兩側抹斜,為方便用印,頂上印刻“上”字。印文為篆書契丹文,不識,末尾二字亦見於鳳城等地出土契丹文印中,據分析,似為“之印”二字。

文物介紹

契丹族發展史

契丹族為中國古代遊牧民族,發源於中國東北地區,採取半農半牧生活。契丹早期分八部。唐朝初年契丹中形成了統一的大賀氏聯盟。當時契丹酋長輾轉臣服於唐朝和突厥之間。唐太宗貞觀以後,唐置松漠都督府,賜姓李。大賀氏聯盟瓦解後,契丹人又建立了遙輦氏部落聯盟,依附於後突厥汗國。天寶四年(745年),後突厥為回紇所滅,此後百年間,契丹人一直為回紇所統治。

唐末,契丹首領耶律阿保機統一各部,日漸強大,於後梁開平元年(907年)即可汗位,神冊元年(916年)稱皇帝,國號契丹。大同元年(947年)遼太宗改國號為遼,統和二年(984年)又改稱大契丹;鹹雍二年(1066年)復號大遼。人們習慣上把契丹人建立的王朝統稱為遼朝。

天慶五年(1115年),女真族建立金朝。在金軍的進攻下,遼朝於保大五年(1125年)滅亡。在遼朝即將滅亡之際,契丹貴族耶律大石率領一部分人向北進入漠北地區,後向西發展,征服了今天中亞的廣大地區。西遼延慶九年(1132年),耶律大石稱帝,史稱“西遼”,又稱“哈喇契丹”,成為當時中亞地區的強國。西遼於金興定二年(1218年)為蒙古所滅。

契丹人髡髮,服裝通常為長袍左衽,圓領窄袖。契丹人住所為氈帳,皇帝的御帳稱為捺缽。遼國契丹人只有皇族帳和後族帳的人才有姓,兩帳之外的其他契丹人是沒有姓的。隨著遼國的滅亡,契丹人逐漸融入了其他各民族,還有少部分演變為今日的達斡爾族和雲南的本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