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區劃
遼中鎮 鎮政府駐化工社區,人口9.79萬人,面積13.58平方千米,轄20個社區居委會:勝利社區、新華社區、新興社區、振興社區、興工社區、平安社區、文華社區、化工社區、利民社區、興光社區、南環社區、福利社區、財旺社區、育才社區、實驗社區、光明社區、紡紗社區、建設社區、西環社區、北環社區。
歷史沿革

遼中鎮在19世紀時仍為一個部落,屯名為阿司牛錄。清光緒23年(1906年)遼中設縣,擇阿司牛錄為縣城,並建鎮制,起名遼中鎮。至今城鎮已有100年歷史。當時因“庚子之變”,在城鎮四周修有土壕,設有東、西、南三門。1948年10月28日遼中縣解放,修建遼、蒲防洪大堤後,遂拆除四周土壕,城鎮開始向外擴展。遼中鎮內居民絕大多數為漢族、滿族,同時有回族、錫伯族、蒙古族、朝鮮族等少數民族。
遼中鎮交通四通八達。有沈盤公路、沈環公路、沈大公路在鎮內通過,並有京瀋高速公路出入口、秦沈鐵路火車站,交通十分便利。東距瀋陽市60公里,南距鞍山市45公里,西距錦州市200公里,北距新民市30公里。
經濟發展

2008年半年,遼中縣工業生產增速依然維持在較高水平。截至6月末,全口徑總產值實現160.1億元,同比增長65.2%;規上企業總產值實現106.8億元,超市里計畫12.8億元,同比增長78%,規上增加值實現35.7億元,同比增長60.6%,增幅同比分別提高26個百分點和23.6個百分點,增幅全市排名第二,一市三縣排名第一;引進國內企業55家,完成計畫的68.8%,同比增長22.2%;有色金屬產業集群和泵閥產業集群新開工項目14個,完成計畫的61%;固投1000萬元以上農產品深加工項目13家,完成市里計畫的65%。

招商引資

環境建設

東陵街道位於遼寧省瀋陽市東陵區東部,南瀕渾河水,北倚天柱山,緊挨東陵公園、棋盤山、瀋陽植物園,成立於1984年,轄區總面積60.23平方公里。下轄7個村級股份合作經營公司,11個行政村,19個社區,總人口98013人,農民人口18446人,耕地面積近28560畝。
東陵街道共修建黑色柏油路面8萬餘平方米,安裝路燈191盞,挖排水邊溝8000米,建圍牆2萬平方米。新建村部3個,2700平方米;文化廣場4個,8000平方米;建科普畫廊4個,書寫牆壁宣傳標語300餘條,宣傳畫160餘幅。綠化4400平方米,改廁290個。通過創建活動,全面提升了村民的文明素質和整體形象,徹底改變了環境髒亂差面貌,受到了村民廣泛稱讚,得到了各級領導的充分肯定。2008年4月,東陵街道被國家環境保護部授予“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稱號。

在創建國家環境優美鄉鎮的過程中,遼中鎮建立了“黨委領導、政府組織、部門協調、民眾參與”的工作機制,組織開展了鎮村環境整治和綠化美化活動。實施新型工業園區、飲用水源地保護、大氣環境綜合治理、蒲河公園建設、環城林建設、村屯改造等多項生態環境建設重點工程,城市氣化率達到全省領先水平,投資7117萬元建設了城鎮污水處理廠,目前已投入試運行,環境優美鎮建設取得明顯成效。2008年4月,遼中鎮被國家環境保護部授予“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稱號。
全市郊區、縣(市)80%建成國家生態區縣是瀋陽市創建國家生態市難度最大的指標,而80%鄉鎮成為國家環境優美鄉鎮則是創建生態區縣難度最大的指標,國家環境優美鄉鎮創建直接關係到瀋陽市生態市創建的成敗。在瀋陽市創建生態市的過程中,至少要有7個郊區(市、縣)建成國家生態區縣,瀋陽市131個涉農鄉鎮中至少要有105個鄉鎮(街道)成為國家環境優美鄉鎮,東陵街道、遼中鎮成功創建“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為瀋陽市生態區縣創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為其他鄉鎮創建國家環境優美鄉鎮堅定了信心,提供了豐富的經驗,同時也為瀋陽市生態市創建贏得了良好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