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移能

遷移能

根據能量守恆原理,粒子的外層電子從低能級轉移到高能級的過程中會吸收能量;從高能級轉移到低能級則會釋放能量。能量為兩個能級能量之差的絕對值。使粒子發生躍遷的所吸收的能量叫做遷移能。

躍遷類型與能量

根據分子軌道理論,在有機化合物分子中與紫外一可見吸收光譜有關的價電子有三種:形成單鍵的σ電子,形成雙鍵的π電子和分子中未成鍵的孤對電子,稱為n電子,也稱為p電子。當有機化合物吸收了紫外光或可見光,分子中的價電子就要躍遷到激發態,其躍遷方式主要有四種類型,即σ→σ*,n→σ*,π→π*,n→π*。各種躍遷所需能量大小為:σ→σ*>n→σ*>π→π*>n→π*。

分子軌道能級圖和躍遷類型 分子軌道能級圖和躍遷類型

電子能級間位能的相對大小如圖所示。一般未成鍵孤對電子n容易躍遷到激發態。

成鍵電子中,π電子較σ電子具有較高的能級,而反鍵電子卻相反。故在簡單分子中的n→π*躍遷需要的能量最小,吸收峰出現在長波段;π→π*躍遷的吸收峰出現在較短波段;而σ→σ*躍遷需要的能量最大,出現在遠紫外區。
許多有機分子中的價電子躍遷,須吸收波長在200~1000nm範圍內的光,恰好落在紫外-可見光區域。因此紫外-可見吸收光譜是由於分子中價電子的躍遷而產生的,也可以稱它為電子光譜。

(1)σ——σ*躍遷

成鍵σ電子由基態躍遷到σ*軌道,這是所有存在σ鍵的有機化合物都可以發生的躍遷類型。在有機化合物中,由單鍵構成的化合物,如飽和烴類能產生σ→σ*躍遷。引起σ→σ*躍遷所需的能量最大。因此,所產生的吸收峰出現在遠紫外區,吸收波長λ<200nm,甲烷的λ為125nm,乙烷的λ為135nm,即在近紫外區、可見光區內不產生吸收,而且在此波長區域中,0和H0有吸收,所以目前一般的紫外一可見分光光度計還難以在遠紫外區工作。因此,一般不討論σ→σ*躍遷所產生的吸收帶。而由於僅能產生σ→σ*躍遷的物質在200nm以上波長區沒有吸收,故常採用飽和烴類化合物作紫外一可見吸收光譜分析時的溶劑(如正己烷、環己烷、正庚烷等)。

(2)n——σ*躍遷

n→σ*躍遷是非鍵的n電子從非鍵軌道向o+反鍵軌道的躍遷,即分子中未共用n電子躍遷到σ*軌道;凡含有n電子的雜原子(如N、O、S、P、X等)的飽和化合物都可發生n→σ*躍遷。由於n→σ*躍遷比σ→σ*所需能量較小,所以吸收的波長會長一些,λ可在200nm附近,但大多數化合物仍在小於200nm區域內,λ隨雜原子的電負性不同而不同,一般電負性越大,n電子被束縛得越緊,躍遷所需的能量越大,吸收的波長越短,如CHCI的λ為173nm,CHBr的λ為204nm.CHI的λ為258nm。n→σ*躍遷所引起的吸收,摩爾吸收係數一般不大,通常為100~300 L mol cm 。一般相當於150~250nm的紫外光區,但躍遷機率較小,κ值在l0 ~l0 L mol cm ,屬於中等強度吸收。

(3)π——π*躍遷

成鍵π電子由基態躍遷到π*軌道;凡含有雙鍵或叄鍵的不飽和有機化合物(如C=C、C≡C等)都能產生π→π*躍遷。π→π*躍遷所需的能量比σ→σ*躍遷小,一般也比n→σ*躍遷小,所以吸收輻射的波長比較長般在200nm附近,屬強吸收。

(4)n——π*躍遷

n→π*躍遷是未共用n電子躍遷到π*軌道。含有雜原子的雙鍵不飽和有機化合物能產生這種躍遷。如含有C=O、C=S、N=O、N=N等雜原子的雙鍵化合物。躍遷的能量最小,吸收峰出現在200~400nm的紫外光區,屬於弱吸收。此外,n→π*還具有以下特點:

①λ與組成π鍵的原子有關,由於需要由雜原子組成不飽和雙鍵,所以n電子的躍遷就與雜原子的電負性有關,與n→σ*”躍遷相同,雜原子的電負性越強,λ越小;
②n→π*躍遷的機率比較小,所以摩爾吸收係數比較小,一般為10 ~100L·mol-·cm,比起π→π*躍遷小2~3個數量級。摩爾吸收係數的顯著差別,是區別π→π*躍遷和n→π*躍遷的方法之一。
除了上述價電子軌道上的電子躍遷所產生的有機化合物吸收光譜外,還有分子內的電荷轉移躍遷。

吸收帶

(1)R吸收帶(R—bands):含有n→π共軛的基團n→π*躍遷產生的吸收帶稱為R吸收帶,該帶發生在近紫外及可見區,其特徵是吸收強度弱,ε<100。並且隨著溶劑的極性增強,它的最大吸收波長藍移。
(2)K吸收帶(K—bands):當分子中存在有π→π共軛結構時,能發生較強的π→π*吸收帶,稱為K吸收帶。這種吸收帶也出現在含有發色基團的芳香族化合物中,例如苯乙烯、苯乙酮等。K帶的特徵是ε>10000,是一強吸收帶。

由烯酮產生的K帶和由多烯產生的K帶的區別,可以通過觀察在極性不同的溶劑中所作的紫外光譜來得到。多烯鍵的K帶基本上與溶劑的極性無關,因為碳氫化合物的雙鍵是非極性的。烯酮類的K帶吸收波長則隨著溶劑的極性增加而發生紅移,同時吸收強度也隨著增加。
(3)B吸收帶(Benzenoid bands):芳環結構的特徵譜帶分為B吸收帶和E吸收帶兩種。
B帶是芳環結構的特徵吸收帶,是由π→π*躍遷引起的。B帶為一寬峰,並出現若干小峰或稱精細結構。一般出現在230~270 nm之問,頂峰在256 nm左右,ε值為250左右。B帶是芳環化合物的特徵吸收,在溶液狀態時或有官能團取代時精細結構消失。
(4)E吸收帶(Ethylenic bands):E帶也是芳環結構的特徵吸收帶,是由苯環上三個乙烯組成的環狀共軛結構所引起的,為π→π*引起:E帶又分E和E帶。E帶出現在180 nm左右(ε約為6000),E出現在200nm附近(ε為8000)。當芳環上帶有助色基團時,可使E帶紅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