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白雲寺
白雲寺位於貴州省遵義市中心,地理位置極佳,一年四季遊覽朝拜者絡繹不絕。
該寺是遵義城內第二座較大的的佛教寺院,是貴州省最早對外開放的寺院之一,是黔北對外開放的第一座寺院。白雲寺初名“蠶神廟”,至今已有兩百年的歷史。據《遵義市地名志》記載:蠶神廟始始建於清代嘉慶年間(1796年左右),原祀皇帝之妻、養蠶始祖螺祖。
清道光緒十八年(1838年)編纂的《道導府志》云:蠶神廟在城外鳳朝關側,中祀先蠶。旁及陳公祠,祀知府陳玉。”據宦懋庸刻《遵義蠶神陳公祠碑》云:“公得代已去,民被澤者,去送絕聲,猶言報薄,乃即自田之宇建祀西陵氏,而公之像儼然在焉。”陳玉任播州知府是清乾隆三年春至七年冬(1738-1743年),而建蠶神廟是1796的,比他離任要晚五十三年,很顯然遵義人有意把蠶神與陳玉緊密地聯繫起來。建蠶神廟之初,廟內同時供有西陵嫘祖陳玉及其夫人之像。廟址是以當年陳玉推廠絲織的試驗場改建的。至道光十八年(1839年),即陳玉去任九十六年後,清延下詔把陳玉列為名宦建祠供祀。故在蠶神廟旁(即今天的酒博物館處)專建陳公祠,占地171平方米,供奉陳氏像。而蠶廟仍供奉西陵嫘祖和陳氏夫人像。鹹豐十六年(1864年),香敏,香永二尼師自四川峨眉山學佛歸來,改蠶神廟為白雲寺。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以落實。在遵義市政府的關懷下,白雲寺被列為全省尼眾重點開放寺院之一。
1993年至1996年對寺內原來不規範的殿宇佛像全部撤除,在原來的寺址上重新營造。經過三年的艱辛努力,一組鋼筋混凝土結構的仿古建築屹立在市中心,總面積898平方米,建築面積488平方米。現除有宏偉的大雄寶殿之外,還有觀音殿、韋馱殿、三聖殿、玉佛殿等。這些大殿均是現代化建築,寬敞明亮,為佛教徒提供很好的活動場所。各種佛像全部重新塑過,並穿金塗彩,威嚴壯觀。
寺內另珍藏碑刻三塊。白雲寺的重建很大程度上應歸功於第五代應奎尼師,她在此操勞達五十九個春秋,親建殿宇佛像的資金全部是由他籌信集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