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家溝水庫

遲家溝水庫,是一個中型水庫,位於龍口市蘆頭鎮寺後喬家村南,在泳汶河系南欒河中游,控制流域面積47平方公里,其中山區占95%,丘陵占5%,流域呈扇狀,平均寬度4.7公里,水庫為單支匯流,其幹流平均坡度為10米/公里。流域內有小(一)型水庫1座,小(二)型水庫4座,共可控制流域面積15.3平方公里;流域內多年平均降雨634毫米,多年平均徑流深180毫米,多年平均徑流量477萬立方米。

遲家溝水庫是一個中型水庫,位於龍口市蘆頭鎮寺後喬家村南,在泳汶河系南欒河中游,控制流域面積47平方公里,其中山區占95%,丘陵占5%,流域呈扇狀,平均寬度4.7公里,水庫為單支匯流,其幹流平均坡度為10米/公里。流域內有小(一)型水庫1座,小(二)型水庫4座,共可控制流域面積15.3平方公里;流域內多年平均降雨634毫米,多年平均徑流深180毫米,多年平均徑流量477萬立方米。經1982年“三查三定”,核算水庫總庫容2044萬立方米,興利庫容1283萬立方米。1958年10月1日開工興建。1960年5月主體工程竣工。累計完成土石方68.48萬立方米,混凝土方5立方米,投工117.42萬個,國家投資128.9萬元。修建水庫共搬遷9個自然村810戶3185人,防洪水位以下淹沒土地0.24萬畝。至1985年末,國家為庫區移民遷建賠償等共投資58.5萬元。續建加固工程主要有:1967年4~12月,大壩後坡高程61~84米段加固培厚;1973年3月~1974年10月,大壩迎水坡66~84米段翻修加固;1975年3~11月,大壩加高0.5米;1977年4月~1978年11月,大壩粘土心牆頂高程由81.5米加高到84.6米,壩頂高程加高至84.8米;1979年4月加寬溢洪道;1984年11月~1985年汛前,改建放水洞;1986年6~10月,整修放水洞豎井。1989年完成溢洪道交通橋工程。水庫大壩,為粘心牆砂殼壩,全長485米,最大壩高27.5米,壩頂高程84.8米,頂寬6.4米。迎水面坡由塊石護砌。背水坡為草皮護坡。壩後坡每隔130米設橫向排水溝,壩腳設貼坡式排水體。漿砌石防浪牆高1.07來,寬0.4來,嵌入粘土心牆1.0米,寬1.2米。心牆由粘壤土築成,底寬50米,頂寬3米,頂高程84.8米,最大清基深度4.0米,嵌入基岩1.5米,壩頂設有照明設備。1982年大壩安裝了浸潤線測壓管。水庫溢洪道,位於大壩東端,西岸距壩端40米,中心線與大壩軸線夾角97°,為開敞式,進口75米,堰頂高程79.33米,堰長10米。溢洪道下游由天然溝與原河道相接,最大泄量1461立方米/秒。水庫輸水洞,位於大壩西端,為漿砌石壓力拱洞。豎井內設1×1米平板鑄鐵閘門一扇,尺寸為1.65×1.4米,設計流量為4.0立方米/秒。1985年改建為廊道式鋼筋混凝土管洞,直徑為1.50米,進口底高程64.34米,最大流量為17.46立方米/秒,豎井內徑為2.20米,並設有雙吊點後止水平面鋼閘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