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莊由來
據《遲氏族譜》載:明永樂三年(1405),遲姓來此立村於一片平衍的草坪中,稱遲家甸子,後演變為遲家店子。同治《即墨縣誌》標有此名。
政區人口
該村自1998年開始種植大棗樹2030畝,有建築、種植、養殖等行業。截止到2006年,村民擁有大牲畜100頭,豬存欄1000頭,羊80隻,養奶牛專業戶1戶,養豬專業化14戶,小轎車2輛,小型客車3輛,載重汽車3輛,三輪車5輛,拖拉機8台,手扶拖拉機42台,三輪機車12輛,機車221輛。2003年人均純收入達4241元。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416萬元,人均純收入6523元。
社會事業
截止到2006年,整修環村路2條,長1000餘米,寬8米。整修街道1條,長570米。砌道邊溝1140米,建垃圾池5個,投資6萬元。
冬棗協會
該村位於即墨市東部沿海山區,自1998年以來,全村80%的土地種植了冬棗。隨著冬棗樹齡的增長,村“兩委”也深感壓力之大,銷路問題、質量問題、效益問題都需要認真解決。為此,他們成立了冬棗協會,採取“協會+公司+基地+農戶”的組織形式,公司、基地、和會員帶動協會的發展,協會又在服務於公司、基地、會員的過程中不斷壯大,形成市場連協會、協會連基地、基地連農戶,科技為先導,特色占市場,效益為中心的運營機制。
同時,冬棗協會全面實施品牌戰略。註冊了“金康”牌商標,並積極參加各種評選活動。積極發展綠色環保產品。要求棗農嚴格按照綠色環保產品規定標準進行施肥、病蟲害防治,廣泛施用有機肥,增加微量元素,並為此出台了大力發展養殖業的獎勵政策。目前,協會堅持正在不斷完善協會的技術研究、試驗、示範與推廣,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無公害生產技術規範,所產冬棗也達到國家無公害農產品標準。
截止到2005年,全村種植冬棗面積達2300畝,輻射帶動周邊地區4萬餘畝。基地被國家農業部確認為無公害冬棗基地,通過了國家農業部綠色食品檢測,“金康”大棗被確認為綠色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