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塵囂[托馬斯·哈代著長篇小說]

遠離塵囂[托馬斯·哈代著長篇小說]

《遠離塵囂》是英國小說家托馬斯·哈代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1874年。《遠離塵囂》講述的是女主人公芭思希芭·埃弗汀與三個男人一奧克、波德伍德和特洛伊之間的故事。 在英國維多利亞時代,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使田園牧歌式的封建宗法制社會急劇瓦解,恬靜的鄉村生活已不那么平靜了。勤勞樸實的加布里埃爾在趨於赤貧的情況下愛上了女農場主芭思希芭並做了她的羊倌。可是輕佻的芭思希芭卻醉心於鄉村中一個唐璜式的浪蕩不羈人物特洛伊。特羅伊曾引誘過一位天真無邪的姑娘范妮,後來又拋棄她與芭思希芭結了婚。另一個農場主波德伍德像瘋了似的愛著曾“引誘”過他的芭思希芭,後來他殺死了特洛伊,陷入精神錯亂,被判終身監禁。最後芭思希芭與對她忠心耿耿的加布里埃爾結了婚。 小說中,哈代對於當時的鄉村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加以描繪,在田園牧歌式的情節中添入了現實主義的因素,將當地的動人風景和僱工的艱辛生活全都一一敘說,使得作品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

內容簡介

農場主奧克喜歡上了女主人公芭思希芭並向她求婚未果。一次天災使他喪失了羊群並流落到女主人公的農場打工。因一次偶然的惡作劇,女主人公芭思希芭打破了波德伍德先生內心的平靜,導致他向自己展開了瘋狂的追求。然而芭思希芭卻投入了特洛伊中士的懷抱並與之結婚。婚後,特洛伊對芭思希芭不真誠,最終死在了波德伍德的槍下,而波德伍德先生也因此被判終生監禁。在故事的結尾女主人公終於和一直深愛著她的奧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創作背景

1868年,英國社會企圖重塑婦女行為、道德規範,舉辦“當代女孩”系列討論制定“完美女孩”的標準—天真可愛,感情細膩,純潔無瑕,順從溫馴,宗教上虔誠篤信,心理上依賴男性,絕對服從命運安排的婚姻。19世紀80年代,出現反抗傳統勢力的新女性。英國婦女社會地位的重大變化如財產權及人生自由權等都是80年代後發生的。《遠離塵囂》寫於1874年,當時可謂是婦女處境“黑暗”時期,而小說真實地提供了一幅維多利亞時代婦女生存狀態的全景。

人物介紹

奧克·加布里埃爾

小說中羊館奧克是完美基督教徒的典型代表,“他如同摩西一樣,從不做壞事,處處為別人著想,心地善良”,在遭遇破產困境後他的第一反應是“感謝上帝我沒有結婚!我現在窮到這個地步,要真的那樣她可怎么辦?”不是抱怨上帝的不公正待遇,足見他的虔誠之處。雖說奧克最終也實現了他的願望抱得美人歸,但是在對待這個忠心於基督教,對任何教義都不敢有絲毫怠慢的教徒時,上帝並未在他需要之時在他的情感路上助他一臂之力,一路走來奧克經歷了許多磨難與煎熬。

芭思希芭·埃弗汀

女主人公芭思希芭與奧克是完全相對的兩種人。在芭絲希芭的心目中上帝從未存在過,她愛慕虛榮、行為輕桃、行事衝動,有利己主義傾向,還傷害了她的兩個追求者奧克和波德伍德先生。她的為人是違背基督教教義和信仰的,她的行為是違反上帝的意志的。然而,這個在上帝面前已是一個罪人的芭思希芭中途雖然經歷了一些波折最後卻跟一個真真切切的基督教徒結合在一起,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上帝給了她恩賜。

范妮

奧克救火那晚才出場的范妮,是芭思希芭家的一位女僕。為了能見到她的心上人,這位嬌小贏弱的姑娘趁草垛起火時溜出芭思希芭的農場,趕到特洛伊所在的軍營外。由此可見范妮對特洛伊是充滿感情的,否則她不會為了見特洛伊而不怕危險,不懼流言蜚語,孤身一人離家。然而,范妮此舉違背了當時社會習俗對女性的規定,她的行為不適合一個體面的未婚女子。可僅僅因范妮弄錯了與特洛伊約定的結婚教堂而錯過了時間,特洛伊就認定她捉弄了他,一氣之下拋棄了她。

特洛伊

特洛伊,這位外表英俊瀟灑“脾氣古怪和變化無常”的中士。顯然,特洛伊就是一位隨心所欲、華而不實的人。他既沒有奧克的誠實勤勞,也沒有波德伍德的嚴肅認真,但他憑藉他的花言巧語和英俊帥氣迷住了高傲的芭絲希芭,贏得了芳心。而婚後,兩人的生活並不如他們所期待的那樣好。特洛伊拿芭絲希芭的錢去賽馬,面對芭絲希芭的抱怨,特洛伊稱後悔與她結婚。這時,面對再度出現便死去的范妮,特洛伊宣稱“這女人雖然死了,對我卻比你過去、現在、將來都重要的多”。顯然,婚後的特洛伊對芭絲希芭的激情逐漸消退了,而從上文他拋棄范妮的原因來看,他也不是真的愛范妮。

波德伍德

“神情嚴肅性格內向的”波德伍德是小威瑟伯里農場的租戶,是“最可以算得上貴族的人了”。他“身板筆挺,舉止沉靜”,而“這種平靜,完全有可能是內心相互撞擊著的兩股巨大力量實現平衡的結果”,他的“情緒發展要么停滯要么迅速,卻從不會緩緩而來”,這也說明了波德伍德的感情來的很決絕也很強烈。這位四十一歲的農場主因為芭絲希芭寄來的貼有“來娶我”的情人節匿名卡片而陷入了深深的情感糾結。由於“他沒有母親可以讓他表示這樣的忠心,沒有姐妹可以讓他表示溫存,也沒有一般親戚朋友可以讓他表示關注”,芭絲希芭的挑逗“一下子喚醒了意識深處長年壓抑的情慾”。而他的這種感情“平衡一旦打破,他便會立刻走上極端”。這就解釋了他日後一步步走向絕望和瘋狂的原因。

作品鑑賞

作品主題

生態理念

哈代生活的時代正值工業革命不斷衝擊傳統農耕生活之際,因此他敏銳地洞察到人與自然的矛盾衝突所帶來的種種災難,在《遠離塵囂》中運用生態文學的悲劇形式,通過再現韋特伯里地區美麗自然的無情毀滅以及人類所遭受的“自掘墳墓”式的懲罰,揭示了人與自然關係的危機本質,表達了對早期機械工業文明的批判以及對回歸自然的渴望。

通過對諾科姆山、特洛伊等的細膩刻畫,哈代向人們表明:人與自然關係的危機實際上正是近代以來人類主張主客體二分的人與自然關係的機械論範式的結果,人類將自己視作自然的主人,使自然成為任由人類驅使的“奴隸”和“工具”,而自然也以其無情的法則對人類不明智的行為進行著報復,讓人類為此付出慘痛的代價和昂貴的學費,逐漸步入一個自然瀕死、人性淪落的危機時代。在這個自然瀕死、人性淪落的危機時代,身陷囹圄的人類出路又在何方,對此,哈代進行了積極探討,通過城市“文明”與韋特伯里“自然”的鮮明對比,為處於生態困境中的人類指明了回歸自然的生存之路。

哈代在《遠離塵囂》中不僅表達了敬畏自然、回歸自然的生態理念,而且也書寫了人類融入自然、在自然詩意地棲居的生態理想。“棲居”一詞出自海德格爾的言說。就其含義而言,棲居就是指築造居處,“並以此方式使人在世間得以持留居住”。但海德格爾同時又特彆強調:“棲居的基本特徵乃是保護,“保護”意味著“和平”,所以“棲居”就意味著與自然萬物保持一種“和平共處”的姿態。而詩意則是人存在的根基,是一種“自在的境界、自由的境界”。因此,人類詩意地棲居就是指人融入自然,與自然自由自在地相處,與自然保持和諧關係的一種狀態。哈代筆下的牧羊人奧克就這樣詩意地棲居在了韋特伯里地區,為人們展現了一種如詩如畫的美好生活。

女性主義

《遠離塵囂》這部小說可以看做是一部比較早期的女性主義作品,芭思希芭自己經營農場,開始時有著獨立的人格個性,她反對維多利亞時代的舊習俗,儘管她的性格感性而有衝動,由此導致了一系列的錯誤和曲折,但哈代在塑造人物是還是給予了一定的柔韌度,最終聰慧和好運戰勝了年輕的衝動,得到了自己的摯愛,當然她的轉變也是以犧牲自我個性,屈從社會為代價的、而范妮是當時社會卜層女性的典型代表,雖然內心充滿對愛情的渴望,但是以宿命為體現的父權社會殘忍地剝奪了她的一切,只能作為工業化時代即將到來時農業文明的犧牲品。

藝術特色

這部小說筆調輕鬆幽默、生氣蓬勃,對普通農民充滿了熱愛,不同於哈代後期作品中凝重的悲劇色彩。雖然在團圓大結局的背後,也蘊含了後期作品中讀者熟悉的主題,如痛苦、背叛等,但這部小說還是顯現了明顯的浪漫主義色彩。

小說中哈代以濃彩重墨渲染了威塞克斯自然風光的原始性與粗獷性,暗示出這種自然環境潛在的威懾力量,而人在亘古浩大的自然而前極其渺小微弱,一場暴雨或火滅可以把人們辛苦得來的果實全部毀掉。芭思希芭追求獨立自主,愛情幸福和事業成功,然而她虛榮好勝,沉湎於以幻想編織的愛情關夢之中,結果“咎由自取”,掉進了痛苦深淵。

無常的命運瀰漫於《遠離塵囂》之中。可憐的波德伍德飽受命運的折磨。他把全部的感情,思維、精力、財產傾注在芭思希芭身上。就在他伸手可及之時,特洛伊的出現兩次打碎了他的希望,因此,命中注定得不到的,強求也是徒勞。

小說一開頭就定下了芭思希芭離不開奧克的基調,儘管奧克才貌平庸,儘管他因羊群破產由家境殷實的農場主淪落成漂泊的僱工,而芭思希芭卻因繼承叔父的遺產而一躍成為農場的女主人,但“命中有的終會有”,她最後終究逃不出命運的安排。人與自然,人與性格,人與命運的衝突初試鋒芒。哈代後期小說中人與社會的衝突更多地揭示出人物悲劇的社會根源,淡化了命運觀念,以悲劇的必然性取代偶然性,這是作者悲劇意識的成熟的深化,但這種成熟和深化是以最初體現在《遠離塵囂》中的衝突為基礎,為起點的。

哈代在情節結構上,往往設定兩條平行的愛情線索,大量運用偶然、巧合、突變等手段,使兩女一男或兩男一女之間的三角戀情環環相扣,引人入勝。通過陰冷淒涼的環境描寫來渲染營造沉重的悲劇氣氛等技巧也在《遠離塵囂》中得以首創。

作品影響

小說《遠離塵囂》 (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最早在《谷山雜誌》上匿名連載,取得了很大成功,贏得了大量讀者,也受到了批評界的廣泛關注。從這篇小說開始,哈代開始虛擬構築他的“威塞克斯王國”,從此他的一系列鄉上氣息小說都是發生在這個“北起泰晤士河,南抵英吉利海峽,東以海靈島至溫莎一線為界,西以科尼什海岸為邊為界的地域。”

作品評價

英國女作家伍爾夫:“不管文藝風尚怎么千變萬化,《遠離塵囂》必定會在偉大的英國小說里占有它的一定地位。”

出版信息

中文譯本
1982年,《遠離塵囂》,陳亦君、曾胡譯,花山文藝出版社
1983年,《遠離塵囂》,傅絢寧、佟天翎等譯,山東人民出版社
1997年,《遠離塵囂》,張沖譯,譯林出版社
1997年,《遠離塵囂》,汪良、王麗譯,南方出版社
1999年,《遠離塵囂》,吳奚真譯,書林出版社
2010年,《遠離塵囂》,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作者簡介

托馬斯·哈代(ThomasHardy,1840-1928),英國作家。生於農村沒落貴族家庭。1861年去倫敦學建築工程,並從事文學、哲學和神學的研究。當過幾年建築師,後致力於文學創作。他的小說多以農村生活為背景,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文明和道德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但帶有悲觀情緒和宿命論色彩。晚年轉向詩歌創作。代表作為兩部長篇小說:《苔絲》和《無名的裘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