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名稱】《遠遊篇寄府教景熙》
【年代】宋末
【作者】謝翱
【體裁】五言古詩
作品原文
遠遊篇寄府教景熙
朝游扶桑根,不折拂日枝。
莫食楚萍實,掬海見虹霓。
黃鵠別我影,目盡漢水湄。
況復銜其子,風露何當歸?
飄蕭軟桂叢,零落紫苔衣。
夢魂知爾處,落羽在瑤池。
作品鑑賞
謝翱是一位秉性耿介、倜儻有大節的志士,少林景熙七歲。他們相識在至元二十年(1283)。時謝從抗元軍兵敗避地兩浙,抵會稽(紹興),締交王英孫、林景熙、鄭朴翁、唐珏等,共結“汐社”。同時代作家何夢桂說他“不妄許人”,而於景熙特敬重,“予頃嘗識皋羽,每見其談林德陽、吳某,忠誼不可企,心敬之愛之”。《遠遊篇寄府教景熙》當為至元二十七年(1290)後寄林所作。景熙宋末曾任泉州府教授,故稱“府教”。全詩十二句。前四句言遠遊扶桑(傳說日出處),取萍實而食,掬海水而飲,皆示高潔。“不折拂日枝”,表示不會趨炎附勢,攀附新貴。莫,同“暮”。楚萍實,孔子所稱“吉祥”罕見之物(見《孔子家語·致思》)。接下六句,借寫黃鵠形象,表達對故土的思念。古《黃鵠歌》有“居常土思兮心內傷,願為黃鵠兮歸故鄉”句(見《漢書·西域傳下·烏孫國》)。桂叢,指隱居地。漢淮南小山《招隱士》首雲“桂樹叢生兮山之幽”。桂叢稀疏(飄蕭),苔蘚(苔衣)零落,含“歸去來兮胡不歸”意。結末二句,言仙境(瑤池)不可即,舊國故人令我夢魂牽縈。落羽,羽毛摧落,喻失意。
全詩借詠遠遊仙境,抒寫欲飄然高舉遺世獨立,而又不能忘懷故國故邦,曲折地表達了一種孤獨失落、渺茫悵惘的複雜情感。詩中交織著理想與現實的衝突,是遺黎節士深沉的亡國之痛。
作者簡介
謝翱(1249—1295),宋元之際詩人。字臯羽,自號晞髮子,長溪(今福建霞浦)人,徙浦城(今屬福建)。度宗鹹淳間應進士舉,不第。恭宗德祐二年(1276),文天祥開庭延平,署諮事參軍。文天祥兵敗,避地浙東,往來於永嘉、括蒼、鄞、越、婺、睦州等地,與遺民故老方鳳、吳思齊、鄧牧等多有交接,名其會友之所曰汐社,義取“晚而有信”。著有《晞髮集》、《西台慟哭記》、《天地間集》等。事見《晞髮集》附錄方鳳《謝君臯羽行狀》、吳謙《謝君臯羽壙志》,《宋季忠義錄》卷一一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