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夫妮·杜穆里埃

達夫妮·杜穆里埃

達夫妮·杜穆里埃(1907年5月13日-1989 年4月19日),女,英國懸念浪漫女作家。達夫妮·杜穆里埃受十九世紀以神秘、恐怖等為主要特點的哥特派小說影響較深,同時亦曾研究並刻仿勃朗特姐妹的小說創作手法,因此,“康沃爾小說”大多情節比較曲折,人物(特別是女主人公)刻畫比較細膩,在渲染神秘氣氛的同時,夾雜著帶有宿命論色彩。 達夫妮·杜穆里生前曾是英國皇家文學會會員,寫過十七部長篇小說以及幾十種其他體裁的文學作品,一九六九年被授予大英帝國貴婦勳章。她厭惡城市生活,長期住在英國西南部大西洋沿岸的康沃爾郡,她的不少作品即以此郡的社會習俗與風土人情為主題或背景,故有“康沃爾小說”之稱。

基本信息

個人經歷

1907年5月13日生於倫敦一個藝術家家庭。祖父喬治·杜穆里埃是漫畫家和小說家,父親傑拉德·杜穆里埃爵士是英國著名表演藝術家和劇院經理,母親繆麗爾是一名演員。她是家中3姊妹里的老二。早年在巴黎受教育。因她厭惡都市生活,故回英國後一直居住在英格蘭西南端面臨大西洋的康沃爾郡一渡口邊上名為曼納比利的別墅里,與當地的近衛團軍官博伊·布朗寧結為夫妻,並陪伴終身。

杜穆里埃自幼受到了藝術的薰陶。15歲便開始寫詩並進行文學創作。1925年出版短篇小說集《蘋果樹》,1931年出版第一部長篇小說《鍾愛》。此後便一發而不可收,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裡,她創作出了一系列極富魅力的作品。她以擅長寫小說,尤其是愛情小說而著名。她的小說大都以她居住的卡沃爾郡為背景,出色地表現了這個偏僻荒涼的海濱地區的粗獷剛勁風光,因而也被人稱作“康沃爾小說”。1936年出版的以描寫海邊走私者的冒險生活為題材的《牙買加客棧》是這類小說的代表,並為她贏得了聲譽。

杜穆里埃最著名的小說《呂蓓卡》於1938年問世。女主人公是個無依無靠的孤女,她愛上了曼陀麗莊園的男主人馬克西姆·德溫特,並且和他結了婚。但婚後她感到莊園處處是德溫特前妻――溺死在大海里的呂蓓卡的遺物,而人們又都稱讚呂蓓卡的美貌,使她相形見絀,手足無措,加上女管家丹弗斯本是呂蓓卡的心腹,對她百般刁難,更使她心情壓抑,悶悶不樂。某天突然傳來海中發現沉船和呂蓓卡的屍體的訊息。德溫特被控犯了殺妻罪。

這時女主人公才知道,呂蓓卡是個美貌心狠的淫蕩女人,德溫特受騙和她結婚,毫無幸福可言。經法院調查,呂蓓卡身患癌症,自知無望,故意激怒德溫特朝她開槍,又沉船滅屍。最後德溫特被判無罪,女管家因妒生恨,放火燒掉了莊園。但女主人公從此釋負,過上了平靜生活。這部小說手法新穎,布滿懸念。從未出場的呂蓓卡卻音容不泯,使人無處不感到她的存在,小說逐步暴露她的真實面貌,揭露了上層社會人物空虛腐朽的靈魂。該著十分出色地表現了女主人公的單純溫柔和她所處環境的陰森險惡之間的強烈對比。故出版後便成為世界名著,先後被譯成20多種文字,再版40多次,經年不衰。

此外,杜穆里埃還寫了其他一些描寫陰謀、愛情和冒險的小說,如1941年的《蕾綺表姐》和《法國人的小溪》、1943年的《飢餓的山丘》、1946年的《國王的將軍》、1965年的《鷹之旅》和1969年的《海濱住宅》等。她還寫過一部關於她父親的傳記《傑拉德·杜穆里埃的肖像》、家族史《杜穆里埃家族》和回憶錄《衰亡中的康沃爾》等。

杜穆里埃受19世紀以神秘、恐怖等為主要特點的哥特派小說影響較深,同時亦曾研究並刻仿勃朗特姐妹的小說創作手法,故她的小說富於浪漫和神秘情調,善於運用懸念,設計曲折的情節出人意料的結局,人物的心理刻劃也頗為細膩動人,使讀者難以忘懷。但她在渲染神秘氣氛的同時,也夾雜著帶有宿命論色彩的感傷主義。小說《牙買加客棧》和《呂蓓卡》均已被電影大師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改編成劇本搬上銀幕,其中《呂蓓卡》更名為《蝴蝶夢》。1952年,她當選英國皇家文學會會員,1969年獲英國頒發的大英帝國二級女爵士勳章。

杜穆里埃的一生是非常孤獨和寂寞的,這主要緣於她一直有著鮮為人知的雙重性取向。早在學校讀書期間,她就和一女教師有非常密切的情感關係,後來還保持著多年的通信聯繫;從她保留的大量書信中表明,她曾與她的美國出版人的夫人埃倫·道布爾迪有情感糾葛;與女演員格特魯德·勞倫斯也保持著曖昧關係;後來又同影片《蝴蝶夢》里的男主角勞倫斯·奧利弗成了好朋友。但當她回到曼納比利後,就成了另一個人,不與外界來往,專心致志寫作。

1965年,當丈夫博伊·布朗寧(英國空降兵創始人)去世後,杜穆里埃雖繼續從事寫作,但再也沒有寫出像早年那樣成功的作品。1977年,她因公開抗議影片《遙遠的橋》對其丈夫已故丈夫的刻畫而再次名噪一時。80年代起,她感到失去了生活的價值,再也找不到靈感了。自1989年起,她開始拒絕進食,以致身體日漸衰弱。直至1989年4月16日晚在睡夢中安詳地謝世,享年82歲。不少評論家認為:她生前最大的擔憂是對現實的擔憂,她一生的工作就是要創造一個比她生活的世界更加激動和真實的世界。當她失去這種能力和現實最後擺在她面前的時候,其生命就失去了價值。因此說,她的死實際上是自我的死亡。

主要作品

《蝴蝶夢》

蝴蝶夢 蝴蝶夢

《蝴蝶夢》原名《呂貝卡》,是達夫妮·杜穆里埃的成名作,發表於一九三八年,已被譯成二十多種文字,再版重印四十多次,並被改編搬上銀幕,由擅長飾演莎士比亞筆下角色的名演員勞倫斯·奧利維爾爵士主演男主角。該片上映以來久盛不衰。達夫妮·杜穆里埃在本書中成功地塑造了一個頗富神秘色彩的女性呂蓓卡的形象,此人於小說開始時即已死去,除在倒敘段落中被間接提到外,從未在書中出現,但卻時時處處音容宛在,並能通過其忠僕、情夫等繼續控制曼陀麗莊園直至最後將這個莊園燒毀。小說中另一女性,即以故事敘述者身份出現的第一人稱,雖是喜怒哀樂俱全的活人,實際上卻處處起著烘托呂蓓卡的作用,作者這種以“實有”陪襯“虛無”的手法頗為別致。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通過刻畫呂蓓卡那种放浪形骸之外的腐化生活,以及她與德溫特的畸形婚姻,對英國上層社會中的享樂至上、爾虞我詐、窮奢極侈、勢利偽善等現象作了生動的揭露。作者還通過情景交融的手法比較成功地渲染了兩種氣氛:一方面是纏綿悱惻的懷鄉憶舊,另一方面是陰森壓抑的絕望恐怖。這雙重氣氛互相交疊滲透,加之全書懸念不斷,使本書成為一部多年暢銷不衰的浪漫主義小說。但在這部作品中也反映了作者某些不足之處,如作品反映的生活面比較狹窄,若干描寫景色的段落有點拖沓,且時有重複等。

《牙買加客棧》

牙買加客棧 牙買加客棧

《牙買加客棧》是作者的另一部哥特體懸疑經典小說。故事發生在英國康沃爾郡的博德明沼澤地,在這人煙稀少的沼澤地中央孤零零地矗立著一座兩層高的樓房,這就是牙買加客棧。二十三歲的農家女瑪麗因為父母雙亡,無依無靠,只好背井離鄉,來到這窮鄉僻壤投奔她的姨媽佩興斯——牙買加客棧的老闆娘。然而她很快發現,牙買加客棧實際上是一夥歹徒的秘密據點,而這伙歹徒的首領就是牙買加客棧老闆、她的姨夫喬斯·默林。一開始,她以為這伙歹徒只是在暗中進行走私活動,可姨媽那痛苦而恐懼的眼神和月黑風高時客棧內外的種種奇怪跡象卻讓她深信,走私活動的背後一定還有更為可怕的犯罪活動。為了揭開這個謎,瑪麗用自己的柔弱之軀與一群殺人不眨眼的亡命之徒展開了一場鬥智鬥勇的較量。在此過程中,她結識了一個盜馬賊和一個教長。在與他們的交往中,瑪麗的情感和理智又一次陷入了混亂之中……

《浮生夢》

浮生夢 浮生夢

這部作品以康沃爾郡的莊園為人物活動的主要舞台。莊園主安布魯斯·艾什利因病出國作短期休養旅行,在義大利邂逅孀居的表姐瑞秋,雙雙墜入愛河,並很快結婚。訊息傳到莊園,替他管理莊園的菲利普自幼失去雙親,是堂兄安布魯期將其撫養大,安布魯斯是他的監護人、教師,是他的兄長,又像他的父親,甚至是他的整個世界。在實際生活中,安布魯斯也把菲利普視為農莊的繼承人,安布魯斯的死去對菲利普是一個巨大的打擊。隨後,拉吉奧來到這個莊園,她的來因未明,之後發生一系列的事把故事推上高潮……

《征西大將軍》

以《蝴蝶夢》享譽文壇的英國作女作家達夫妮·杜穆里埃一生著作甚豐,《征西大將軍》就是其中一部頗具代表性的作品。昂納·哈里斯小姐是蘭雷斯特莊園最小的女兒,在十八歲生日那天邂逅年輕軍官理察·格倫維爾後,經歷了一段田園詩般的浪漫時光。不料,婚禮前夕,昂納猝遭不幸,從幸福的雲端墜入絕望的谷底。而恰在此時,英國內戰爆發,昂納的個人生命被無情地捲入了戰爭的鏇渦……

《征西大將軍》以十七世紀中葉英國內戰時期為背景,以當時英格蘭西部發生的保王黨人和議會派之間的爭鬥及相互間勢力消長為主線,敘述了一個迴腸盪氣的愛情故事,讀之令人扼腕,催人深思。

《瑪麗.安妮》

瑪麗·安妮 瑪麗·安妮

本書是達夫妮·杜穆里埃的一部主要作品。瑪麗·安妮出身低微,但她從小就不甘心受窮。成人後,她以姿色、智慧、野心斡鏇於社會。在一些不懷好意的男人的慫恿下,她走上了一條出人頭地的捷徑——做了約克公爵情婦。在過了一段風光的日子之後,遭到了遺棄。

《統治吧,不列顛》

達夫妮·杜穆里埃一生曾涉獵多種文學題材,《統治吧,不列顛》是她所著的為數不多的幻想小說之一。少女埃瑪與祖母麥德——一位退休女明星以及她所領養的六個性格迥異的男孩共同生活在英國康沃爾地區,日子過得富足而快樂。不料,某一天早上醒來,周圍世界突然發生了驚人的變化:由於英國政府的無能,美國軍隊打著“共建美英國”的旗號進駐英國各個地區,激起軒然大波,埃瑪一家也不可避免地被卷進了鏇渦。逆來順受?消極抵抗?還是主動出擊?埃瑪一家與不列顛王國的所有家庭一樣,都陷入了進退維谷的險境……

杜穆里埃在虛擬的情節背景下,以嫻熟的技巧、幽默的筆觸和大膽的想像力講述了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塑造了一組性格鮮明的人物群像,同時也含蓄地抒發了她深沉的民族情感,既秉承了作者一貫重視作品可讀性的優勢,又以潑辣、奇特的文風為全書注入了頗為新穎的元素。

書名引自英國著名詩人詹姆斯·湯普森(1700-1748)的詩句,原意是頌揚大不列顛“君臨天下”的霸權統治,作者以此為題,似含反諷之意。

《法國人的小灣》

一個漂亮的女人,福而且貴(而且玉馬金堂得見陛下的非同尋常的尊貴),丈夫百依百依百順仍唯恐不能博其歡心,女人所有的祈求她都擁有,世人所有的嚮往她都不缺。這樣的女人如果仍心有不甘,自然就會有不尋常的事發生。

聖科倫·朵娜夫人果然心有不甘。比如說,她從小就嚮往著能像男孩子那樣縱馬賓士;比如說,她厭倦夫人小姐蒼白無聊的沙龍生活;比如說,她不滿束縛著王公貴族的種種禮儀、規範。

朵娜不僅天生麗質,而且生逢其時。英國小王子自幼流亡歐陸,英吉利海峽彼岸,王位如佳人在水一方,可望而不可即。而在某年某月的某一日,出乎意料地,王子就被迎回英倫,真正成為一國之君。歷經磨難的國王治理百廢,卻也不甘為臣民鞠躬盡瘁。於是,泰晤士兩岸暖風熏人,聖詹姆士宮春光無限,英國歷史上著名的輕浮時代就此開始。於是,困擾著她的種種不如意似乎也輕易化解。尊貴的聖科倫·朵娜夫人頻繁出入倫敦酒肆,那是大老爺們——當然還有風塵女子——光顧之處;聖科倫夫人時常呼朋喚友,在倫敦街巷策馬夜遊,打劫那些倒霉的夜行人。風塵女子陪客,剪徑大盜劫人,乃是生存的需要,而朵娜醉飲酒肆卻是一種娛樂,一種特權。只有刺激,沒有危險;只有胡鬧,沒有懲罰;因此,朵娜享受著子爵夫人的種種特權,卻不受禮儀規範的束縛,我行我素,放浪形骸。

但即使如此,她的快樂生活也未能持久。有一天,朵娜意識到,生活應該是有意義的,寬廣無垠的——生活意味著忍受苦難,體驗愛情,歷經險阻,享受幸福。而她的生活中沒有苦難,沒有險阻,沒有悲歡離合,因此也無從感受到愛情、幸福。她的快樂就如同飄忽的輕雲,她敏感的心靈難以把握。

於是她任性的離開花紅酒綠的繁華京城,帶著一雙兒女長途跋涉,前往荒僻的康沃爾。最初的日子過得逍遙自在,與年幼的孩子草地嬉戲,在陽光下小憩,毋需外出,也無訪客,純粹天然簡單的鄉野生活。但享受著新生活的朵娜可曾隱隱感到不安;這樣的生活能夠持續多久?

人世間最難承受的其實是人人嚮往的簡單生活。作者杜穆里埃對此心知肚明。於是另一幅生活場景在朵娜眼前展開,一如在京城的日子,有冒險,有刺激,有浪漫。更為刺激的是,此時的冒險是真正的冒險,稍有不遜,便會招致殺身之禍。然而,與心愛的人在同一棵大樹上被吊死,這一念頭本身也充滿了刺激,而朵娜,真的不是崇尚簡單生活的人,她生來就是要尋找刺激的。

海爾福德河一條隱秘的小灣里,一出美麗的故事就此上演。貴族夫人與異國海盜首領一見傾心,海盜溫文爾雅,高大英俊,智謀過人,甚至還是法國人!夫人隨海盜揚帆出海,參與劫掠自己的同胞、有人;生死關頭,海盜拋不開風情萬種的、善解人意的夫人,甘願被擒;夫人不負深情,拋下不解風情的丈夫和一雙無辜的兒女,美人救英雄,最後雙雙揚帆前往法國(哈哈,海盜也出生貴族,在布列塔尼擁有莊園和豪宅!)浪漫與冒險結束在海上旭日初升之時,旭日象徵著新生活,新生活將是平靜簡單的。這是聖科倫·多娜夫人所嚮往的新生活嗎?是慣於無拘無束,海上漂泊的法國海盜嚮往的新生活嗎?

美人涉險救英雄(海盜)之後有一段小小的對話。

“我在想,“他說,”從什麼時候起,這世界就出了問題,人們不知道該如何幸福的生活、相愛。從前,親愛的朵娜,每一個人的生活中都有著這樣一泓湖水。“

”可能有個女人,“她說,”女的要男人用蘆葦搭一個小棚,後來要求蓋木屋,再後來又要建築石屋,別的男男女女也來了,沒多久,山丘消失了,湖泊消失了,只剩下大同小異的石屋。“

海盜畢竟世事洞明。

”咱倆,“他說,”你和我也只能今晚暫時擁有自己的湖泊和山丘,離天亮只有三個小時了。“

曾經滄海難為水。逃離了大同小異的石屋群之後,朵娜會滿足於一泓之水嗎?

《法國人的小灣》問世於《蝴蝶夢》出版之後的三年。作者似乎偏離了原先的創作手法,展示了一則溫馨浪漫美麗的浪漫故事。沒有陰森壓抑,沒有恐慌懸念;整個故事被演繹成了一首如夢似幻的抒情詩。若是抹去同樣的康沃爾背景,很難相信這種難免犯俗的溫馨美麗出自於達芙妮·杜穆里埃的筆下。

法國人的小灣 法國人的小灣

但是在其後的小說創作中,達芙妮·杜穆里埃顯然又回復了其先前的寫作風格。《浮生夢》即是一例。一個作家,在獲得空前成功之後,卻一度偏離原先的創作風格,真是耐人尋味。

達芙妮·杜穆里埃出生世家,其祖為英倫著名的畫家與散文家,其父乃是名重歐陸的演員,其本人自小受到良好的英、法合璧教育。這樣的身家背景,自然使達芙妮·杜穆里埃很早便熟稔巴黎和倫敦的上層社會。但達芙妮·杜穆里埃並不陶醉於京城的繁華富貴,而更寄情與天荒底地僻的康沃爾。一部《蝴蝶夢》世人爭說。一時間,掌聲如雷,鮮花如潮,讚譽不絕於耳,誘惑盡呈於前。即便身出名門,達芙妮畢竟正當花樣年華,她可曾心動可曾迷失?當她拋開妖冶放蕩的呂貝卡,開始構畫朵娜時,可曾聯想到自己?潛意識裡,可曾把朵娜的背叛京城主流當作自己的一種表態?

達芙妮·杜穆里埃畢竟不同尋常;身為名優之女,更是早已看透聲名弄人,閱盡世態人情。也許,她是想以一道完全不同於曼陀麗莊園的風景,以一個完全不同於呂貝卡的形象,向世人展示自己 的清醒,獨立,以及不合作。

《替罪羊》

《替罪羊》寫於1957年。故事發生在法國的拉孟斯城。一個教法國歷史的英國教師約翰,對於自己在課堂上死板地講解課文內容感到不滿意,他認為他的工作是失敗的,生活也是乏味、不幸福的。為了了解法國社會的真實情況,在假期里他來到了法國的拉孟斯城。在那裡,他遇到一個與他長得一模一樣的法國人讓·杜歌。雖然讓·杜歌很富裕,但由於家庭生活瑣事的煩惱和經或的玻璃廠瀕於破產,他也感到生活很空虛、乏味,因而想逃離現實生活。兩人相遇後,讓·杜歌在酒中摻入了安眠藥,把約翰開得迷迷糊糊的,然後給他換上了自己的衣服,把他留在旅館中,而他自己卻溜走了。就這樣,約翰被讓·杜歌的家人誤認為是讓·杜歌本人而接回家中。在與杜歌一家生活的一個星期中,約翰漸漸熟悉了杜歌家的情況,並對他家每個人的生活和工作作了適當的安排,他又設法使杜歌的玻璃廠避免倒閉,重新振興起來。這樣杜歌一家人與讓·杜歌的矛盾也消除了。

評價

蝴蝶夢 蝴蝶夢

英國著名的小說家和評論家福斯特(Forster E.M.,1879—1970)在評論達夫妮·杜穆里埃的小說時說過,英國的小說家中沒有一個人能夠做到像杜穆里埃這樣打破通俗小說與純文學的界限,讓自己的作品同時滿足這兩種文學的共同要求。福斯特不愧為著名的作家和評論家,他對小說家創作過程的理解和對評論鑑賞的正確領悟使他對杜穆里埃的作品不抱偏見,給出了恰到好處的評論。達夫妮·杜穆里埃所用的藝術表現手法是注重形式和故事情節的通俗小說手法,所以不管是什麼層次的讀者,是知識分子,還是工人、家庭婦女、農民,只要有一定的文化,都可以讀達夫妮·杜穆里埃的小說,都會感到通俗易懂。這與她喜歡哥德式的小說是分不開的。但她的小說又與哥德式小說有很大的區別。哥德式小說為了情節而忽略社會,忽略生活的內容,而達夫妮·杜穆里埃的小說具有非常堅實的社會生活內容,她是把人物放在特定的生活環境中、社會關係中來刻畫,人性在金錢、名利、情感所織成的畫面中得到展示和考驗。這是她熱愛和崇尚布蘭韋里·勃朗特姐妹小說的直接結果。勃朗特姐妹的作品曾使達夫妮·杜穆里埃深深感動,她為她們姐妹專門寫了傳記,研究她們的傳記過程,在自己的小說和傳記創作過程中不斷汲取勃朗特姐妹的長處,取得了顯著的成功。從達夫妮·杜穆里埃作品中,通俗小說家應該看到和眾也有曲寡的深刻性,純文學小說家應該看到曲寡完全可以和眾的現實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