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統說

道統說

道統說是中國儒家關於傳道系統的學說。宋代朱熹進一步將韓愈儒道傳授系統的思想,概括為“道統”,而把韓愈本人排除在外,認為上繼孟子的是二程。

基本信息

簡介

道統道統說
道統說(confucianorthodoxy),中國儒家關於先王之道傳承系統的理論。
孔子曾談到堯、舜、禹的傳承次第,“堯日:‘咨,爾舜!天之歷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舜亦以命禹”(《論語·堯日》),並多次提及湯、文、武、周公的美德。孟子講“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孟子-公孫丑下》),總結了從堯至周公以來的傳承規律。
韓愈為了揚儒抑佛,仿照佛教的法統論,提出儒家的道統譜系,“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禹以是傳之湯,湯以是傳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傳之孔子,孔子傳之孟軻。軻之死,不及其傳焉”(《原道》)。孟子之後不傳,他有接續道統之願,“使其道由愈而粗傳,雖滅死,萬萬無恨”(《與孟尚書書》)。
李翱認為道統自先王傳聖人(孔子),再經顏回、子路、曾皙三人傳子思,子思傳孟子,孟子傳公孫丑、萬章等。他也有傳道的理想,“我以吾之所知而傳焉”(《復性書》上)。
宋代大儒朱熹明確了道統概念,“蓋自上古聖神繼天立極,而道統之傳有自來矣”(《四書集注·中庸章句序》)。宋儒否定韓愈在道統中的地位,“由孟子而後,周、程、張子繼其絕,至熹而始著”(《宋史·朱熹傳》)。

相關

“道統”觀念是儒家思想的一個重要方面,雖由唐代韓愈提出,但卻是孔子以來的一貫思想。儒家學者在思考儒學與佛、道兩家關係時,認為“道統”起著明確自我歸屬的作用。在儒學之內,它劃分學派界限;在儒學之外,它區分、釋、道三家。它是儒學發展的內動力,又限制儒學的發展。儒家道統從哲學上可歸結為三方面:認同意識、正統意識、弘道意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