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規榜
夫道之理者,香冥太極之上,豈可易見。故天下尋者多語者少。空虛無為之道,乾坤浩浩,自然之氣,陰陽光而生物像有作,奈何今萬古遠矣!且以藤納孤行,而自分也,動止形儀,不可造也。茲者,以得居善地,私結聖堂,率千里而來之善侶,會十方有信之良朋,故立教規,幸希關資。
一、犯國法遣出
二、偷盜財物遺送尊長者燒毀衣缽罰出
三、說是談非擾堂閉眾者竹革罰出
四、灑色財氣食葷坦犯一者罰出
五、*滑情角嫉妒欺瞞者罰出
六、猖狂驕傲動不隨眾者罰齋
七、高言大語作事躁暴者罰齋
八、說怪事戲言無故出庵門者罰油
九、幹事不專*猾情懶者罰茶
十、犯事輕者並行罰拜
右伏以遍請知音,今依此法,三人行必有我師。一室而居與燕子,勤勞言化而自我。法不加於上善,剛不過千至賣。聖人三省其身,可謂大矣!幸遇明師,善逢聖教。若不教行,豈為上善。曉示合堂,常加覺察,毋致違犯。依此禁戒之後,不得男女混雜,縱心恣意。切恐十方施主,飯食難消,不念寸陰可惜,不可虛度。謹慎修待,庶得道心堅固,不戒恐失前程,請細思詳。謹榜。
十方常住皆有“清規榜”。所列“清規”,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陝西張良廟任永真方丈撰序之《三乘集要人“榜”前序言為:“律壇清規榜。竊聞,教明皇王之法律,堂著太上之清規,在內在外各有專司,一出一入俱有綱紀,德隆者蒲團打坐,學優者撰書藝文,誦經者朝夕殷勤,募化者盡心竭力,才能者任分細務,識周者總 理綱維,勿談是非,勿竟長短,勿為戲誰,勿歌妖艷,剛強性滅,遜順自然,無心失錯猶可寬恕,有意乖違理必難容,輕則責罰,重則斥逐,道法僅在,執事勿忽”。榜尾云:“以上條款,乃叢林規模,大眾威儀,不得越之。太上教相,關係非小,必須各自覺照,彼此指點,勿致有犯,務在遵行,須至榜者,有榜通知,天運年月日榜示押”。全榜共三十六條清規。處罰最重者為:第二條:違犯國法,*盜建殺玷辱道風者,按清規重責四十,炙斷眉毛逐出。第六條:欺抗尊長、違令公務,恃強盾分者,重責三十扁拐逐出。第二十八條:大眾常住,不得單酒賭錢,敗壞教相,如違犯者,重則逐出,甚者炙眉。
再有:傅勤家所著《中國道教史》所錄,清。鹹豐六年(公元1856年)十一月北京白雲觀清規磅。榜前序言為:“全真演教宗壇,恭聞太上立教愛啟清靜之門,祖師開壇,章重規矩之范,欲求心清而意靜,必須蹈矩以循規。故美玉成器,全賴琢磨功深;精金再熔,具憑鍛鍊力厚。本常住邱祖開建以來,夙號會仙第一叢林。名垂京師,日華雲爛,近處城中,鶴舞彎翔。幸托字革四海之羽流均瞻教相,凡十方之植信共仰元氣。苟未能先登道岸遂白日以超升,還直確守仙型凜箴視而踐履。功當自盡,過在必懲。謹將清規,開列於後”。榜尾云:“以上清規條律,原系祖師之玄范,指示後學入道之階梯也。抑且功完行滿,不息仙階難登,瑤池難趕。有志入道者,當以身命為本,廉恥為重,戒之慎之。須至榜者,右榜通知,鹹豐六年十一月”。全榜共二十三條清規。處罰最重者為:第二十三條:違犯國法,好盜邪淫,壞教敗宗,頂清規,火化示眾。
再有:瀋陽太清宮偽滿康德年間(公元1934-1945年)邢赴靈監院等所撰輯《全真須知》中之清規榜。榜前序言為:“伏以,道居象帝,東華之先,萬物同伏,無為淳樸,之後,三教始依,居塵出塵不易,在欲無欲為難,每見愚蒙,常沉苦海,污濁垢塵;高明之士,宜加察驚,勿墜迷津。太上開不二法門,忍辱第一;祖師演缽堂之教,規範為先。天上不容無禮神仙,人間豈有犯規羽士。此修心煉性之所,非醉生夢死之場。如談說人我,講論是非,如此存心,焉能超世。茲者,共居善地,愛立聖堂,聚千里而來之善友,合四方有道之良朋,務要互相警覺,共掃前非,莫起絲毫妄念,休生纖芥喚心,戒凜冰霜,心持批項,規律施行”。榜尾云:“以上條款,告白合眾,令依律法,並遵元范,故調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一堂共居,豈無資籍。常住大眾,各加覺察,勿違致誤,有犯清規。依此禁戒之儀,毋起縱恣之念,切思十方飯食難消,須借一寸光陰易過。每常謹慎修持,庶得道心堅固,謹榜”。全榜共二十九條清規。處罰最重者為:第一條:凡好盜邪淫,敗太上法律,壞列祖之宗風,架火焚身。第二條:拐帶欺騙者炙眉燒單。第三條:擾亂清規不遵律法者杖責革出。第五、六、七、八條皆杖責革出。
常住規範
道教常住一日一夜規範日巡寮即衣冠整齊捧板至大殿前一躬肅立,夜巡擊板至大殿前,與巡寮下手並排站齊,擊板“起三清,落四御”,中間緊七(滾七星)慢八(八卦八方)平十二(十二辰)三翻。傳過戒的常住“四御”外交接,即夜巡板三翻畢,落“四御”:板——板板——板,寮板接一擊,板,夜巡再交一擊,寮扳再接一擊,再交一擊,再接一擊。 夜巡板“四御”後續兩擊,寮板共擊三擊,是謂寮板之起“三清”。沒傳過戒的常住是在“四御”內交接,即夜巡板落“四御”:板——,寮板接一擊.夜巡,板板——,寮板,板——,夜巡板交一擊——板(夜巡“四御”完)。寮板接一擊,夜巡板“四御”內寮板接三擊。其他鐘鼓鉗錘的交接皆準此。夜巡板交完,朝上一躬捧板轉身回寮。寮板接過“三清”,滾三翻,落四御”交給報鍾。報鍾接過“三清”即滾三翻“落四御”交給大鐘。大鐘接過“三清”早上先緊後慢,晚上止靜是先慢後緊,其擊法為“緊十三,慢十四”。三翻畢,“落四御”交大鼓。有參學的老修行任鐘頭,擊大鐘時還或默念或朗誦“鍾文”。有的是每月十四、三十止靜,初一、十五日開靜念,也有天天都念的。 絕大多數老修行不會,不念也可以。鍾文是:早上開靜“臨接報鍾先打一躬默念:“聞鐘聲,拜老君,離地獄,出火坑,願成道,度眾生”。“接三清”時出聲念寶號三聲:“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接一擊“——哐”,”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二擊“——哐”。“尋聲赴感太乙救苦大尊”,三擊“——哐。擊畢,擊“緊十三”,念:“太上無極祖混元皇帝道德天尊”,一宇一擊,畢,“慢十四”,念:“朔旦(初一開靜,_三十止靜念”月晦)洪鐘初叩音——“哐”,金鈴空谷自傳聲——“哐”(下同此) ,上叩聖神通天耳,下徹幽冥鬼神欽,上祝國祚萬萬歲下保黎民皆太平,皇圖鞏固山河壯,文武祿位得高升,無邊世界干戈息,天長地久舜日臨,遠近善男信女等,增福延壽得康寧,臣等志心皈命禮,不可思議功德尊”,一句一擊。 畢,接擊“緊十三”,文同前。畢接擊二翻,“慢十四”,念:“洪鐘二叩山門旺,道妙法律永長興,父母師長並道侶,各得鹹安受天恩,學道修真皆有分,護持無魔勉力行,黃芽日日多增長,白雪朝朝潤延齡,先天一氣來運化,三才氣和五行靈,八卦配合陰陽道,迷悟妙省樂圓成,臣等志心皈命禮,不可思議功德尊”。一句一擊。畢,接擊“緊十三”,文同前。畢,接擊三翻“慢十四”,念:“洪鐘三叩六道通,歷代先靈早超升,戰場傷亡生福地,孤魂還鄉受祭享,九幽十類悉離苦,早生人天禮聖真,飛禽走獸出羅網,三界四生盡沾恩,風調雨順民安樂,五穀豐登享太平,雲朋良友登道岸,護法神靈保全寧,臣等志心皈命禮,不可思議功德尊”。 一句一擊,畢,“落四御”交大鼓”晚上止靜,大鐘鍾文,“慢十四”同上。“緊十三”則念“太乙救苦大天尊青玄九陽上帝”一字一擊。大鼓接起“三清”前,先平捧鼓棰,向鼓一躬,臨接的瞬間,持雙棰在鼓邊上“磕——磕磕——磕”四下,接:“咚——咚——咚咚咚——咚——磕(敲鼓邊)”默念:“雷——聲——普化天——尊”。接第二聲:“咚一一咚——咚咚咚——咚——磕磕”。接第三聲:“咚——咚——咚咚咚——咚——磕——磕磕——磕”。“三清”接完,擊長陣鼓,由慢到快,初慢默念“雷聲普化天尊”至快的念不成時不念,變出花點,以能擊出風、雷、雲、雨聲響為佳。頭翻畢,擊鼓邊一聲,再變慢到快。二翻畢,擊鼓邊二聲,再變慢到快。三翻畢,擊鼓邊四聲(同“落四御”法)再如“接三清”的打法交清。大鼓打完,鍾板掛頭板,先擊一聲鍾,再接擊一聲板,“當——板”。 鍾板,掛過頭板,如有轉單,巡寮衣冠整齊進行轉單,轉單畢,寮房給鍾板打招呼,鍾板掛二板“噹噹——板板”。二板響過各殿堂殿主燒香,經師到大殿搭衣(穿法衣或叫班衣),大眾老修行整肅衣冠進殿陪殿。平日值日客寮各一人陪殿。大殿一切就緒,殿主叫板,鍾板掛三板:“噹噹當~一板板板”。大殿經師接鼓,頭遍鼓畢大殿主擊大磬三聲,各殿主依次接磐(磬聲要依大殿磬聲節奏,不得隨意或快或慢,並不得有碰磬)。磬接完,經師點二遍鼓,各經師各就本位,端簡肅立。點三遍鼓,表白擊經單小磬,提科執引磬,引禮三叩執鼓者,奏“燒香鼓”伴禮。畢,提科擊木魚三翻(開靜擊報鍾法)起韻,開經。下殿後,道眾、經師圓揖,出殿散回各寮。等開飯。 早飯後,鍾板即掛一板。有勞作,聽寮房“喊坡”,大眾“出坡”勞動。客、寮值日者不出坡,經師及大殿主、大廚房不出坡。其餘除公事外都要出坡勞動。中午收坡回來,鍾板掛二板,各殿主燒香,經師上殿。吃過午飯,鍾板掛一板,有坡出坡,無坡各在各寮養息。晚殿同上。晚課下殿後,鍾板掛一板,各執行止靜鉗錘人員,衣冠整齊準備。掛二板,各就車位。鼓頭叫板,鍾板掛三板,大鼓接板擊鼓,鼓交大鐘,鍾交報鍾,報鍾交寮扳,寮板擊板繞院一周,到大廚房門口“報單”,回到大殿前交夜巡板起頭板。繞前後院落,每行六七步擊板一聲:“板”。 二更初擊前二板:“板——板”;二更中擊後二板:“板板”。三更初擊前三板:“板——板——板”。三更中擊後三板:“板——板板”。四更初擊前四板:“板——板——板板”。四更中擊後四板:“板——板板——板”。五更初擊前五板:“板——板——板板——板”。夜巡打前五板要到大廚房門口敲門,把廚房人要叫醒,名為“報火”,到茶頭寮門口、鐘頭、鼓頭寮門口、寮房門口,統要敲門,把人敲醒,名曰“報門”,夜巡後五板:“板——板一~板——板板”。接下摧板。寮房捧寮板,接夜巡板、開靜。摧板打法:板——板——板板板。
主要清規戒律
道教主要戒律有想爾九戒;五戒;十戒;碧玉真宮大戒規;孚佑帝君十戒;智慧上品大戒;智慧閉塞六情上品戒;智慧度生上品大戒;三洞眾戒文;三壇大戒及崇百藥、說百病等等。這些戒律的內容大同小異,只不過產生的時代不同,一些高道大德對戒律的觀點不同而已,但其目的都是一致的。下面將其主要者分述如下:
想爾九戒
即“老君想爾戒”,又稱“道德尊經想爾戒”。戒文源出於《老子道德經想爾注》,分上中下三品,共九條。上品戒文是:行無為;行柔弱;行守雌勿先動。中品戒文是:行無名;行清靜;行諸善。下品戒文是:行無欲;行知止師認為,能持上品戒者,可望位登仙班;能持中品戒者,可以延年益壽;能持下品戒者,可以避免夭傷。想爾九戒成為正一派的主要戒律之一。
五戒
即老君五戒,托稱太上老君演說之戒。第一戒殺,第二戒盜,第三戒淫,第四戒妄語,第五戒酒;道教規定,篆生弟子受三戒後,再受五戒,五戒與三戒為八戒。五戒在天為五緯,天道失戒則現災異;在地為五嶽,地道失戒則百穀不成;在數為五行,五數失戒則水火相薄,金木相傷;在治為五帝,五帝失戒則祚夭身亡;在人為五臟,五臟失戒則性發狂。五戒失一則命不成。《太上老君戒經》中說:“是五戒者持身之本,持法之根。善男人,善女人,願樂善法,受持終身不犯,是為清信。”即清信弟子、清真弟子所受戒律。
九真戒
亦稱“九真妙戒”,為亡者所持之戒。系九天帝君親口宣說,佩奉者升人九天,輕慢者墮入九地。《道法會元》卷二0稱,“九真戒者,宣告亡靈,奉戒專心,克臻妙道。”據《北帝伏魔神咒妙經》卷六稱,此戒內容為:一者敬讓,孝養父母;二者克勤,忠於君王;三者不殺,慈救眾生;四者不淫,正身處物;五者不盜,推義損己;六者不嗔,凶怒凌人;七者不詐,諂賊害善;八者不驕,傲忽至真;九者不二,奉戒專一。《無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謂:世人若能受九真妙戒,佩受救苦長生寶策,生在之日,受之福報,壽齡綿遠,運盡數終,不趨輪迴,直上丹天。
初真戒
初真戒是人道者必須遵守的金科玉律,是入道的門戶,是修道的起點。初真戒有五戒、八戒、十戒和女真九介等。《初真戒說》里就制定初真的意義說得很詳細,目的就是樹立道心,弘道立德。
初真戒要求十惡不生,無思無為,一念修道,去掉凡心,以戒為師。
清代王常月著的《初真戒律》中,讓人道者先受三皈依戒:第一皈身,太上無極大道。永脫輪迴,故曰道寶;第二皈神,三十六部尊經。得聞正法,故曰經寶;第三皈命,玄中大法律,不落邪見,故曰師寶。
初真五戒
初真真戒是初真戒的根基,是人道之初門,清心之良方,是出俗與人俗的樞紐,每人道者,必須牢牢領會其意。
五戒指:一、不得殺生;二、不得葷酒;三、不得口是心非;四、不得偷盜;五、不得邪淫。
這五戒是持身之本,護法之根,如果能以此五戒為對照,就能益算延齡,天神護佑,永脫五刑之苦,世世不失人身。
五戒後來發展成“八戒”。陸修靜在《受持八戒》中說:在匠戒之外加:六、不得雜臥高廣大床;七、不得普習香油,以為華飾;八飛不得耽著,以作倡伎。
初真十戒
持五戒者,校正身心,去除雜念,許受虛皇己尊所命初真十戒。十戒為:
第一戒者,不得不忠不孝,不仁不信,當盡節君親,推成萬物;第二戒者,不得陰賊潛謀,害物利己,當行陰德,廣濟群生;第三戒者,不得殺害含生,以充滋味,當行慈惠,以及昆蟲;第四戒者,不得淫邪敗真,穢慢靈氣,當守貞操,使無缺犯;第五戒者,不得敗人成功,離入骨肉,當以道助物,令九族雍和;第六戒者,不得讒毀賢良,露才揚己,當稱人之美善,不自伐其功能;第七戒者,不得飲酒食肉,犯律違禁,當調和氣性,專務清虛;第八戒者,不得貪求無厭,積財不散,當行節儉,惠恤貧窮;第九戒者,不得交遊非賢,居處穢雜,當慕勝己,棲集清虛;第十戒者,不得輕忽言笑,舉動非真,當持重寡辭,以道德為務。
這十戒,托虛皇天尊所命,能做到者,天神護佑,永脫—切苦腦。“十戒”注重道教徒的品德修養,要做到忠、孝、濟世、守身、節儉、利人、清修,作為修道養性的前提,潔身戒行的道德規範,能使道教徒品行端正,世人競嚮慕之、歸之。
道教特別講究廣濟群生,要迴光返照,與人為善,則廣施陰德,普濟群生,乃為人道之本。對貞操方面來講要獨拔常倫,頓息塵緣,斷絕色慾,精修道行,當證仙階,福及九祖,慶流一門。對於財物方面來講:夫人之貧富,命稟生初悉已前定,若生財有分,用盡還來,若胎骨受貧,廣求不富,能明此理,一切取覓付之自然,非己之財不妄取,非義之財不苟得。合得之財,隨分取可,不陷於貪求無厭之欲,能做到“十戒”的人,則心領神會,精神分明,修道積德之第一步成矣。
女真九戒
王常月在初真戒後面,還加上了女真九戒,作為道姑信女修持之戒,九戒為:一曰,孝敬柔和,慎言不妒;二曰,貞潔持身,離諸穢行;三曰,惜諸物命,慈愍不殺;四曰,禮誦勤慎,斷絕葷酒;五曰,衣具質素,不事華飾;六曰,調適性情,不生煩惱;七曰,不得數赴齋會;八曰,不得虐使奴僕;九曰,不得竊取人物。
道教經書上講只要能持戒修持,必生十善之家,不經地獄之若,精進修道,則名登紫府,位列仙班。
中極大戒
中極戒是元始天王授給太上高聖道君,以傳太微天帝及太極高仙。此戒共三百條,稱“中極三百大戒”。中極戒的內容非常詳細,從言行舉止到傳授戒篆,無所不包,可謂道教最為詳細的戒律之一。但中極戒中有的內容已不適應時代要求,則應區別對待。持初真戒時能毫無過犯,方許授中極戒。
天仙大戒
天仙大戒是三壇圓滿的最後一個大戒。三壇圓滿即為全真傳戒時以初真戒、中極戒、天仙大戒三戒為主的三壇傳授方式。持三百中極大戒毫無過犯者,方授天仙大戒。
初真戒、中極戒、天仙大戒,總稱為“三壇圓滿天仙大戒”道書上講受天仙戒者稱妙道師;受中極戒者稱妙德師;受初真戒者稱妙經師。
齋日
齋日也就是指齋月中某一天或祖師聖誕或有齋醮科儀等活動時,道教徒必須嚴格按照道教儀范所規定內容行事。
道教在制定戒律的同時,還特別設立了齋日,齋日是一月之中應持齋戒的日子。這一天必須嚴格遵守道教戒律,這樣舉行儀式時才能有天神護佑,才能有求必應,心神感應。
道教的齋日有十直齋日、八節齋日、三元齋日、四始齋日、三會齋日。
①十直齋日:每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日,二十四日,二十八日,二十九日,王十日(小月可取二十七日)。
②八節齋日:立春日,春分日,立夏日,夏至日,立秋日,秋分日,立冬日,冬至日。
③三元齋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
④四始齋日:正月一日,四月一日,七月一日,十月一日。
⑤三會齋日:正月七日,七月七日,十月五日。
這些齋日是持戒做齋的特定時間,齋日裡必須嚴格持戒、護戒,這樣才能真正以身正教化世人,以淨心感,化世人。
⑥違戒的處罰:違戒謂受戒道士違背所應受持的規戒條律。破戒謂道士受持規戒後重又違犯規戒。對違戒、破戒者,原本都有統一規定,後來各宮觀以清規作為處罰的標準,是以批評教育為主,直至催單(開除)。
⑦主要齋日:各全真廟宇中的齋日與傳統定製有些變化,十方叢林主要以農曆初一、十五及祖師聖誕日等作為齋日,子孫廟裡還以傳統定製齋日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