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經歷
1932年,考入國立同濟大學醫學院;1937年,同濟大學前期畢業後赴德國留學;
1939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於德國慕尼黑大學醫學院,獲醫學博士學位。曾任德國慕尼黑大學醫學院、奧地利維也納大學總醫院及市立醫院、瑞士自由堡醫院醫師、主治醫師、代理內科主任等職;
1946年,回國,歷任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教授、附屬中美醫院內科主任兼放射科主任;
1949年後,歷任武漢醫學院(同濟醫科大學)教授、武漢醫學院附屬二院(同濟醫院)主任、教授、同濟醫院專家諮詢委員會副主任、湖北省科委顧問團副團長、名譽顧問、武漢市科協副主席、中華醫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委員、亞太及世界肝病協會會員、中華內科學會和中華消化病學會常委、中華醫學會湖北省內科學會主委、湖北省消化病學會主委等職,並擔任《大眾醫學》總編輯、《臨床內科雜誌》總編輯、《中華消化雜誌》和《臨床肝膽胰雜誌》副總編輯及其他10多種醫學期刊的正、副主編或顧問,湖北省政協第三至五屆常委,湖北省人大六屆代表;
198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主要科研成果
擅長治療內科消化系疾病,尤對肝膽疾病的研究造詣精深。主要科研成果有:1.1948年發起創辦中國第一本醫學科普雜誌《大眾醫學》,並擔任總編輯長達10餘年,為該雜誌撰寫了大量科普文章,該雜誌的創刊開創了新中國醫學科普工作之先河。
2.留學期間師從“世界維生素之父”斯戴普教授,1939年博士生論文《碳水化合物對維生素C需要量的影響》深得導師讚賞併力薦發表於《國際維生素雜誌》,“維生素B1及維生素C的相互促進作用”的理論在當時被認為是一種開創性的發現,贏得了德國及國際知識界的高度評價,為中華民族爭得了榮譽。
3.在肝臟微血管調節與門脈高壓的實驗研究中,發現了α-腎上腺能拮抗劑酚妥拉明降低門脈高壓的效果,優於壟斷半世紀的垂體加壓素,經專家鑑定,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4.指導的“肝臟微血管調節機制與門脈高壓的研究”、“赤芍、當歸防治門脈高壓的研究”等項目分別獲得國家教委、衛生部與湖北省科技成果獎。《原發性肝癌的免疫導向治療》受到中外學者的廣泛重視,《當歸對D-氨基半乳糖所致大白鼠肝損害防治作用的初步實驗研究》,在1982年瑞士國際肝病會議上進行交流,受到與會者的重視和讚賞。
5. 上世紀八十年代,和助手一起,在中國率先建立了肝病信息處理研究,並努力探索肝電信息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