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療法技術學

運動療法技術學

《運動療法技術學(第2版)》是為從事康復醫學提供重要技術手段的教材。多年來,全國許多院校和有關讀者套用了《運動療法技術學(第2版)》,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並提出了諸多建設性意見。我們歸納了廣大師生和讀者反饋回來的寶貴意見,對第一版內容作了修訂,刪除了某些較陳舊的內容,增添了一些較新的技術,如減重步行訓練、強制性運動療法等,尤其聯繫了大腦可塑性理論、反饋技術、隨景互動技術等對康復訓練的影響。為增加學習實用性,本次修訂還在每章前增加了“本章重點要求”,在章後增加了“思考題”。

內容簡介

運動療法技術學運動療法技術學
本書第一版在我國高等醫學教育界,屬於康復治療學專業的奠基性教材,使用7年來得到了一致好評。第二版在第一版的基礎上,增添了減重步行訓練、強制性運動療法等內容,而且聯繫了大腦可塑性理論、反饋技術、情景互動技術等對康復的影響,更加接近國際上的最新技術水平。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

第一節 概述 ?

一、基本概念 ?

二、發展簡史 ?

三、目的及其技術分類 ?

四、套用範圍 ?

五、禁忌證 ?

六、實施原則 ?

七、常用運動方法 ?

八、常用器材和設備 ?

九、運動療法與循證醫學 ?

第二節 運動功能評定 ?

一、概述 ?

二、軀體外觀情況檢查 ?

三、關節活動度評定 ?

四、肌力評定 ?

五、痙攣的評定 ?

六、上肢及手功能評定 ?

七、平衡功能的評定 ?

八、協調性的評定 ?

九、步態分析 ?

十、運動療法中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和功能獨立性評定 ?

第二章 常規運動療法技術 ?

第一節 維持與改善關節活動範圍的訓練 ?

一、基本概念 ?

二、影響關節活動範圍受限的因素 ?

三、訓練方法 ?

四、適應證與禁忌證 ?

五、臨床套用 ?

第二節 關節鬆動技術 ?

一、概述 ?

二、周圍關節鬆動技術 ?

三、脊柱鬆動技術 ?

第三節 增強肌力和肌肉耐力的訓練 ?

一、基本概念 ?

二、肌力下降的原因 ?

三、增強肌力和耐力訓練的基本原理 ?

四、訓練方法 ?

五、訓練注意事項 ?

六、臨床套用 ?

第四節 恢復平衡能力訓練 ?

一、基本概念 ?

二、平衡功能障礙的原因 ?

三、訓練原則 ?

四、訓練方法 ?

五、適應證和禁忌證 ?

六、臨床套用 ?

第五節 協調性功能訓練 ?

一、運動控制的神經生理學基礎 ?

二、運動神經系統和中樞神經系統的訓練效果 ?

三、運動控制功能的障礙 ?

四、協調功能障礙的分類 ?

五、協調功能障礙的表現 ?

六、協調性訓練 ?

七、影響協調訓練效果的因素 ?

第六節 體位擺放、身體移動及站立步行功能訓練 ?

一、體位擺放、翻身及坐位移動訓練 ?

二、移乘訓練 ?

三、輪椅操作訓練 ?

四、拐杖和助行器的使用及恢復步行能力訓練 ?

第七節 心臟功能訓練 ?

一、運動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 ?

二、常見導致心功能減退的因素 ?

三、心臟功能評定 ?

四、心臟功能訓練的基本方法 ?

第八節 呼吸運動及排痰能力訓練 ?

一、概述 ?

二、呼吸系統檢查和功能評定 ?

三、呼吸訓練 ?

四、胸腔鬆動練習 ?

五、咳嗽 ?

六、體位引流 ?

第九節 水中運動療法 ?

一、概述 ?

二、水中運動的分類 ?

三、設備與用具 ?

四、訓練內容 ?

五、注意事項 ?

六、臨床套用 ?

第十節 醫療體操 ?

一、概述 ?

二、姿勢矯正體操 ?

三、肌肉放鬆訓練 ?

四、體力恢復訓練 ?

第三章 脊柱牽引療法 ?

第一節 概述 ?

一、定義及發展簡史 ?

二、脊柱牽引的生理效應及其影響因素 ?

三、脊柱牽引的分類 ?

四、脊柱牽引裝置 ?

五、適應證和禁忌證 ?

六、脊柱牽引研究進展 ?

第二節 頸椎牽引技術 ?

一、頸椎牽引生理效應 ?

二、常用頸椎牽引方法 ?

三、注意事項 ?

四、不良反應及其預防 ?

第三節 腰椎牽引技術 ?

一、腰椎牽引生理效應 ?

二、常用腰椎牽引方法 ?

三、注意事項 ?

四、不良反應及其預防 ?

附:關節功能牽引 ?

一、關節活動範圍受限 ?

二、關節功能牽引實驗研究結果 ?

三、關節功能牽引基本方法 ?

四、注意事項 ?

第四章 神經生理學療法 ?

第一節 Bobath療法 ?

一、概述 ?

二、治療原則 ?

三、常用治療技術 ?

四、臨床套用 ?

第二節 Brunnstrom療法 ?

一、概述 ?

二、成人偏癱患者的運動模式 ?

三、評定方法 ?

四、治療技術及臨床套用 ?

第三節 神經肌肉本體感覺促進療法 ?

一、概述 ?

二、本體感覺促進技術 ?

三、運動模式 ?

四、臨床套用 ?

第四節 Rood療法 ?

一、概述 ?

二、基礎理論 ?

三、治療技術及臨床套用 ?

第五節 Vojta療法 ?

一、概述 ?

二、理論基礎 ?

三、Vojta姿勢反射 ?

四、中樞性協調障礙 ?

五、治療技術 ?

六、臨床套用 ?

第五章 運動再學習療法 ?

第一節 概述 ?

第二節 基本原理 ?

一、腦損傷後功能恢復 ?

二、上運動神經元損害綜合徵 ?

三、限制不必要的肌肉運動 ?

四、反饋對運動控制的重要性 ?

五、調整重心 ?

六、訓練要點 ?

七、創造恢復和學習的環境 ?

第三節 治療技術及臨床套用 ?

一、上肢功能訓練 ?

二、口面部功能訓練 ?

三、從仰臥到床邊坐起的訓練 ?

四、坐位平衡訓練 ?

五、站起與坐下訓練 ?

六、站立平衡訓練 ?

七、行走訓練 ?

第六章 引導式教育 ?

第一節 概述 ?

第二節 基本理念 ?

一、功能失效、功能生效及引導式教育的目標 ?

二、性格 ?

三、學習理論及其套用 ?

四、動作學習理論 ?

第三節 引導式教育實踐 ?

一、評定 ?

二、套用的器具 ?

三、教育小組 ?

四、節律性意向 ?

五、引導員 ?

六、誘發技巧 ?

七、每日活動常規 ?

八、習作程式 ?

第七章 按摩療法 ?

第一節 概述 ?

一、按摩療法簡史 ?

二、按摩療法的作用 ?

三、適應證和禁忌證 ?

四、提高臨床療效的方法 ?

五、學習按摩的態度和要求 ?

第二節 按摩手法 ?

一、手法的種類、操作及臨床套用 ?

二、按摩手法的要求 ?

三、按摩手法的練習 ?

四、各種手法的套用 ?

五、按摩時的體位 ?

六、按摩介質和熱敷 ?

第三節 按摩療法的臨床套用 ?

一、軟組織損傷 ?

二、頸椎病 ?

三、落枕 ?

四、腰背下肢痛 ?

五、頭痛 ?

六、偏癱 ?

七、脊髓損傷 ?

八、腦癱 ?

九、先天性肌斜頸 ?

十、類風濕性關節炎 ?

第八章 麥肯基力學診斷治療方法 ?

第一節 概述 ?

一、概念與定義 ?

二、理論基礎 ?

第二節 診斷方法 ?

一、病史採集 ?

二、體格檢查 ?

三、三大綜合徵 ?

四、向心化現象 ?

第三節 治療原則 ?

一、姿勢綜合徵的治療原則 ?

二、功能不良綜合徵的治療原則 ?

三、移位綜合徵的治療原則 ?

第四節 頸椎的治療技術 ?

一、坐位後縮(治療技術1) ?

二、坐位後縮加伸展(治療技術2) ?

三、臥位後縮加伸展(治療技術3) ?

四、手法牽引下後縮加伸展和鏇轉(治療技術4) ?

五、伸展鬆動術(治療技術5) ?

六、後縮加側屈(治療技術6) ?

七、側屈鬆動術和手法(治療技術7) ?

八、後縮加鏇轉(治療技術8) ?

九、鏇轉鬆動術和手法(治療技術9) ?

十、屈曲頸椎(治療技術10) ?

十一、屈曲鬆動術(治療技術11) ?

第五節 胸椎的治療技術 ?

一、直坐屈曲(治療技術1) ?

二、臥位伸展(治療技術2) ?

三、伸展鬆動術和手法(治療技術3) ?

四、直坐鏇轉(治療技術4) ?

五、伸展位鏇轉鬆動術和手法(治療技術5) ?

第六節 腰椎的治療技術 ?

一、俯臥位放鬆(治療技術1) ?

二、俯臥位伸展(治療技術2) ?

三、俯臥位重複伸展(治療技術3) ?

四、俯臥位伸展加壓(治療技術4) ?

五、俯臥位持續伸展(治療技術5) ?

六、站立位伸展(治療技術6) ?

七、伸展鬆動術(治療技術7) ?

八、伸展鬆動加猛力手法(治療技術8) ?

九、伸展位鏇轉鬆動術(治療技術9) ?

十、伸展位鏇轉鬆動加猛力手法(治療技術10) ?

十一、側屈鏇轉手法(治療技術11) ?

十二、側屈鏇轉加猛力手法(治療技術12) ?

十三、臥位屈曲(治療技術13) ?

十四、站立位屈曲(治療技術14) ?

十五、抬腿站立位屈曲(治療技術15) ?

十六、側方偏移的手法矯正(治療技術16) ?

十七、側方偏移的自我矯正(治療技術17) ?

第七節 麥肯基方法的禁忌證 ?

一、絕對禁忌證 ?

二、相對禁忌證 ?

第九章 運動療法技術新進展 ?

第一節 強制性運動療法 ?

一、概述 ?

二、強制性運動療法技術特點 ?

三、強制性運動療法套用 ?

四、強制性運動療法研究進展 ?

五、強制性運動療法的局限性 ?

第二節 減重步行運動訓練 ?

一、概述 ?

二、減重步行訓練設備 ?

三、評定指標 ?

四、訓練方法 ?

五、臨床套用 ?

第三節 運動想像療法 ?

一、概述 ?

二、運動想像療法的實施 ?

三、運動想像能力的評定 ?

四、臨床套用研究

再版前言

本書第一版問世後,讀者反映該書知識交待清晰,層次條理分明,易學易用,現經有關部門評選、審核,予以修訂再版。?

我國震驚世界的汶川大地震、玉樹地震、舟曲土石流等災害,造成了極大的破壞,許多傷殘患者急需救治,對醫療衛生工作,特別是康復醫療服務,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必須使救助、醫療、康復結成一體,成為一個系統工程。災後國家投巨資在四川省建立了現代化的康復機構,其他城市也相繼建立了一些康復機構,為傷病員服務。這些客觀條件有力地促進了康復醫學的發展。?

《運動療法技術學》是為從事康復醫學提供重要技術手段的教材。多年來,全國許多院校和有關讀者套用了本書,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並提出了諸多建設性意見。我們歸納了廣大師生和讀者反饋回來的寶貴意見,對第一版內容作了修訂,刪除了某些較陳舊的內容,增添了一些較新的技術,如減重步行訓練、強制性運動療法等,尤其聯繫了大腦可塑性理論、反饋技術、情景互動技術等對康復訓練的影響。為增加學習實用性,本次修訂還在每章前增加了“本章重點要求”,在章後增加了“思考題”。?

本書是應實際教學和臨床康復工作之需重新編寫而成的,作者群體集合了全國較有影響的高等醫學院校和康復機構中具有豐富教學及臨床經驗的知名專家。多數編者具有國外學習的經歷,在本次修訂過程中儘量做到與國際上的最新理論和最新技術接軌,使得本教材的讀者對象由醫學院校康復治療學專業的學員,擴展到了所有康復醫學臨床工作者。?

對於本書的面世,除各位作者的辛勞之外,還應感謝首都醫科大學、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各級領導的關懷和支持,感謝在編寫過程中所有給予無私幫助的各界人士。?

由於康復醫學在我國起步較晚,也由於作者水平所限,不足之處請各位讀者不吝指正。?

紀樹榮?

2011年6月

書摘

第一章 緒 論 學習目標 ?

1. 熟悉運動療法定義、目的、技術分類、套用範圍、禁忌證、工作原則。?

2. 了解運動療法發展簡史、運動療法常用器材和設備、運動療法與循證醫學的關係。?

3. 掌握常用運動療法的評定技術,包括:肌力評定、痙攣評定、關節活動度評定、上肢及手功能評定、步態分析、平衡功能的評定、協調性的評定、運動療法中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和功能獨立性的評定等。

第一節 概 述?

一、基本概念 ?

套用力、電、光、聲、水和溫度等物理學因素來治療疾患的方法叫作物理療法(physical therapy,PT)。其中以徒手以及套用器械進行運動訓練來治療傷、病、殘患者,恢復或改善功能障礙的方法(主要利用物理學中的力學因素)稱為運動療法(kinesiotherapy,therapeutic exercise 或movement therapy),是物理療法的主要部分。運動療法是患者套用各種運動來治療肢體功能障礙、矯正異常運動姿勢的方法,是一種重要的康復治療手段。在實施運動療法的過程中,所套用的各種方法和技術,即為運動療法技術。運動療法技術隨著康復醫學基礎理論研究的深入和神經生理學的引入,已經獲得了極大的豐富和發展,形成了針對各種運動功能障礙性疾患(如偏癱、腦癱、截癱等)的獨具特色的治療技術體系。在物理療法中利用電、光、聲、水、溫度等各種物理學因素治療疾病,促進患者康復的療法,常常被稱為理療。?

運動療法和理療同屬物理療法,但各有不同的側重點。國際上在通常的物理治療康復工作中,運動療法占絕大比重,故國外往往把物理療法等同於運動療法。運動療法技術多為主動性的康復治療技術,即在治療師的指導和監督下,由患者主動地進行運動治療活動,如各種運動訓練、行走功能訓練、輪椅使用訓練等;而理療技術則被視為被動性的康復治療技術,由治療師被動施加電、光、聲、磁、冷熱等不需患者主動活動的治療。曾有一種觀點認為應當放棄被動的物理治療技術,這種看法是不全面的,因被動的物理治療在臨床上已被證明是一種確實有效的治療方法。患者局部疼痛時套用溫熱、電光療處理是適宜的;當肢體癱瘓不能活動時,被動活動和按摩是必要的;當局部感染或有創面時,套用紫外線、超短波治療是行之有效的。因此,正確的觀點應是,不論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治療技術,只要對患者康復有益,都應適時地採用。?

二、發展簡史

在古代,人們就已認識到運動對維持身心健康和防治疾病的重要價值。公元前2000多年前,古埃及的文字中就記載了體育訓練可以配合醫術治療疾病;公元前4世紀,古希臘Hippocrates在著作中談到利用礦泉、日光、海水及運動可以防病健身、延緩衰老、保持健康;運動還有治療方面的價值,可套用的手段有散步、騎馬、格鬥、呼吸體操等。?

在中世紀,歐洲學者Avicenna提出,“人們通過適當的勞作和活動,如在適當的時間內運動一樣,可強身健體,從而免除了藥師和醫師的光顧”。許多國家的學者也多有著述,倡導運動健身療病。17世紀英國國王亨利四世的御醫Duchesen指出,“運動可治療許多因缺乏運動而發生的虛弱和疾病,而且運動能增強體質,強化對刺激的反應性,增強神經、關節的功能”。Nicolas Andry更在《orthopedic》一書中指出,運動治療有助於預防小兒畸形的發生,並能起到矯正畸形的作用,這個觀點已與現代康復觀點相同。Tissot 建議運動療法應作為外科醫生工作的一部分,同時應要求患者避免長期臥床,以防止併發症的發生。在治療偏癱患者時,強調“應促進所有殘存功能的運用,促進、喚醒已減弱或被抑制的大腦功能”。John Hunter提出“肌肉的運動對疾病和外傷的治療有重要價值,與被動運動相比,按患者自己意志進行的主動運動更有意義”。

編輯推薦

《運動療法技術學(第2版)》是高等醫學院校康復治療學專業教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