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康復醫學是社會發展與進步的產物,與臨床![圖書封面](/img/9/ab3/nBnauM3XyMTNzETO1MjN4UTMxMTMxkTO0MTOwADMwAzMxAzLzYzLwE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圖書特點
既吸取國外的成功經驗,又體現中國特色;既有循序漸進的系統理論,又有先進實用的診療技術;充分體現教材的科學性、思想性、先進性、啟發性和適用性,以及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同時兼顧畢業前和畢業後教育,可以作為臨床工作者的參考書。目錄
第一章總論第一節概述
一、康複評定的基本概念
二、康複評定的三個層面
三、康複評定在康復臨床決策過程中的作用
四、康複評定與循證醫學
五、康複評定的目的
第二節康複評定的工作流程與內容
一、收集資料
二、分析資料
三、解釋評定結果
四、記錄
五、評定會制度
六、康複評定的時期
第三節康複評定的類型與實施方法
一、康複評定的類型
二、常用的康複評定實施方法
第四節檢查與測量方法的評估
一、信度
二、效度
三、信度與效度之間的關係
四、靈敏度與特異性
五、臨床研究結果的可靠性分級
第五節康複評定的原則與注意事項
一、選擇評定方法與評定工具的原則
二、康複評定的注意事項
第二章物理療法評定
第一節概述
一、評定目的
二、評定項目分類
第二節物理療法評定的流程、步驟與方法
一、評定的工作流程
二、評定步驟
三、評定方法
附:物理療法專業評定學授課內容與順序
第三章作業療法評定
第一節概述
一、作業活動及其分類
二、影響作業活動的因素
三、人一環境一作業活動模式
四、作業療法評定的分類
第二節作業療法評定的流程、步驟與方法
一、評定的工作流程
二、評定步驟
三、評定方法
附:作業療法專業評定學授課內容與順序
第四章基本生理指標的測量
第一節基本概念
一、體溫
二、脈搏
三、呼吸
四、血壓
第二節檢查方法
一、體溫
二、脈搏
三、呼吸
四、血壓
第三節結果記錄與結果分析
一、體溫
二、脈搏
三、呼吸
四、血壓
第五章人體形態學測量
第一節測量標誌點
一、顱區體表標誌
二、胸部體表標誌
三、腹壁體表標誌
四、骨盆體表標誌
五、上肢體表標誌
六、下肢體表標誌
第二節測量內容與方法
一、身長與體重的測量
二、軀幹與四肢周徑的測量
三、四肢長度的測量
四、截肢殘端的測量
五、脂肪厚度的測量
六、人體姿勢的評定
七、注意事項
第六章關節活動度的測量
第一節關節活動度
一、定義
二、關節活動度的分類
三、影響關節活動度的生理因素
四、測量目的
五、適應證與禁忌證
第二節測量方法與步驟
一、測量方法
二、測量步驟
三、關節活動度測量的一般原則與注意事項
第三節各關節活動度的具體測量
一、上肢
二、拇指與手指
三、下肢關節
四、母趾與足趾
五、脊柱
第四節結果記錄與分析
一、結果記錄
二、結果分析
第七章徒手肌力檢查
第一節肌力
一、定義
二、肌的分類
三、肌收縮類型
四、影響肌力的因素
五、評定目的
六、適應證與禁忌證
第二節檢查方法與步驟
一、套用徒手肌力檢查的一般原則
二、檢查方法
三、檢查步驟
第三節各肌肌力的檢查方法
一、頸與軀幹肌
二、上肢肌
三、手指肌
四、下肢肌
五、足趾肌
六、檢查注意事項
第四節腦神經支配肌的檢查
一、評級方法
二、檢查方法
三、檢查注意事項
第五節結果記錄與分析
一、結果記錄
二、結果分析
第八章套用儀器測定肌力
第一節等速運動測定儀測定
一、概念
二、測定方法
三、影響測定結果的因素
四、結果記錄與分析
第二節背力計測定
一、概念
二、測定方法
三、結果記錄與分析
第九章反射檢查
第一節反射
一、反射與反射弧
二、反射的分類
三、淺反射與深反射的傳導
……
第十章肌張力的評定
第十一章發育性反射與反應的評定
第十二章協調運動障礙的評定
第十三章平衡功能的評定
第十四章步態分析
第十五章臨床肌電圖與神經傳導檢查
第十六章表面肌電圖
第十七章感覺功能的評定
第十八章疼痛的評定
第十九章肌肉骨骼系統損傷的評定
第二十章運動控制障礙的評定
第二十一章心肺功能的評定
第二十二章耐力的評定
第二十三章作業活動的評定
第二十四章高級腦力功能障礙的評定
第二十五章社會心理技能和心理成分的評定
第二十六章吞咽障礙的評定
第二十七章環境的評定
第二十八章生活質量的評定
附錄
主要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二)尋找和確定障礙發生的原因準確地判斷組織、器官或系統損傷與症狀、功能障礙之間的因果關係。功能障礙與活動受限之間的關係是康複評定的核心工作。通過仔細尋找和分析阻礙患者功能恢復、回歸家庭生活與社會的內在和外在因素,方能制定合理的康複目標以及有效的康復治療計畫。
(三)確定康復治療項目
在康複評定的基礎上,根據患者存在的障礙、種類及其程度,特別是針對障礙發生的原因選擇藥物、手術、運動療法、理療、作業療法、語言療法、心理治療、文體治療以及康復工程療法(如假肢或矯形器的設計和製作)。
(四)指導制定康復治療計畫
評定的結果作為客觀依據,為治療人員提出正確的康複目標、制定康復治療計畫(方法、原則及具體實施方案)提供第一手資料。
1.指導設定康複目標確定了問題及其發生的原因後,首先要設定與之相關的康複目標。康複目標設定分為遠期目標設定和近期目標設定。遠期目標(10ng-termgoal),又稱長期目標,是康復治療結束或出院時所達到的效果,也應是患者通過康復治療可能達到的最佳狀態。近期目標(short-termgoal),又稱短期目標,是實現遠期目標的基礎和具體步驟,是實現遠期目標過程中的一個又一個的階段性目標。隨著康復的進展,近期目標不斷出新,逐步接近並最終達到遠期目標。切合實際的遠期與近期康複目標來源於正確的判斷即康複評定。康複評定結果的模糊和不準確,不僅會使康復醫師在制定康復治療目標時發生根本性的錯誤,也會使患者期望值過高、抱有幻想,或悲觀失望、對治療失去信心。
2.指導制定康復治療計畫不同原因導致的障礙需要選擇不同的治療措施與方法。以關節活動受限為例,如果關節活動受限是由於皮膚、關節或肌肉組織因長期制動所造成的短縮所引起,牽張短縮的組織就是改善和擴大關節活動範圍的主要手段;如果活動受限是因水腫、疼痛、痙攣或肌力下降所致,主要治療則應是糾正基礎病變,同時預防由於基礎病變使關節制動並由此而繼發關節活動範圍的減小與喪失;如果活動受限的原因是由於骨性關節強直和長期攣縮所致,則非手術治療均無效,康復治療將以教給患者代償技術或方法為主。
由此可見,正確的康復治療計畫和方案來源於正確的康複評定。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後採用肌力強化訓練而導致痙攣、異常運動模式的出現就是基於錯誤評定的錯治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