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人物
30歲(2013年)的朱武偉在別人眼中是個格外幸福的人,因為每個月他都要出門旅行至少四次。他是一個背包族,想到哪兒就去哪兒,常常還在一個地方旅行時,就把下一次遠遊的計畫想好了。2013年10月,朱武偉輾轉去了甘南、東拉山紅葉、黑水、雅克夏等5個地方,還沒喘口氣的工夫,現在又在去瀘沽湖的路上了。
在看慣了國內的名山大川後,不少旅遊達人瞄上了國外的異域風情。澳洲、歐洲、泰國、馬來西亞……2013年,某教育機構副總裁楊先生已經出了4次國了,他的護照上面密密麻麻的蓋著多個國家的簽證。“我希望能多領略世界各地的風光,感受不一樣的人文風情”,楊先生說,長期“飛”國外,使他看待事物的角度變得更加豐富,在旅行中還能挖掘一些商機。
和楊先生一樣,90後企業老闆穆先生也是一位國外游愛好者,幾乎每年都要出去3次。“走得最多的還是英國和北歐。”穆先生說,大二那年他曾出國留學,從此便愛上了國外的生活氛圍。“只要一有時間,我就會飛過去度假”,穆先生說,2013年他已去過英國、德國了,又計畫到挪威看望女友。
創造旅遊條件
提前做完工作攢旅遊時間
旅遊達人“黑小黑”在一家稅務師事務所從事稅務審計工作,每年下半年都會出去旅遊三次以上。而之所以能頻繁出去耍,是因為整個上半年,她都在瘋狂加班,以便提前完成工作任務。周末基本不休,每天加班到凌晨一兩點,然後早上五六點就起床開電腦上班,網友“黑小黑”靠著大強度的加班,她為下半年攢了20多天的工作補休。只要手裡階段性的工作一做完,她就會出門旅行,犒勞自己。
知足常樂,追求精神享受
朱武偉以前是個IT男,寫代碼就是生活的一切。然而與朋友的一次周末遠足,讓他對大自然的秀麗景色著了迷。於是2008年,朱武偉毅然決然地辭職。“工作能解決溫飽就夠了”,朱武偉坦言,他現在的薪資不比原來當程式設計師的高,但他一點也不在乎,“我不打算存錢,也不指望開多好的車,住多好的房子,我想要的是精神層面上的滿足”。
借工作機會旅遊
“之所以能經常‘飛’國外,是因為工作需要。”從事發電機售後服務的李先生說,他每年都要出國三四次。韓國、印度、巴基斯坦、越南、孟加拉國、赤道幾內亞、新加坡……只要產品賣到哪兒,他就需要去到哪兒。李先生說,借著出國的機會,工作之餘,他就會到當地的一些人文景觀、鬧市,去領略不同的生活文化,品嘗特色美食。“在賺錢的過程中,就欣賞了各國美景,工作、旅遊兩不誤。”
選擇生活的勇氣
能扔掉手裡的工作,背上行囊四處旅行,是不少上班族夢寐以求的生活。其實很多人都比上文提到的“遊樂族”經濟條件更好、時間更充裕,但他們總是習慣性地看著別人去旅遊的身影,感嘆“好幸福”,而自己卻很少踏上旅途。
過什麼樣的生活都是自己選擇的。與其羨慕“遊樂族”的輕鬆快樂,不如學習他們勇敢地邁出步子,為了自己的生活而去努力的精神。別讓工作和藉口壓倒了自己,找準生活的平衡點,其實每個人都能成為“遊樂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