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雲港市海寧國小

連雲港市海寧國小

連雲港市海寧國小建於1985年,位於市區南郊,占地校園12150平方米,設有三幢教學樓,一幢辦公樓,有5000平方米的田徑運動場,有綠地4509平方米。現有教學班22個,在校學生1306名。教師60名,教師學歷達標100%,其中5位教師具有本科學歷,37位具有大專學歷並本科在讀,教師水平較高,國小高級教師32人。學校社會聲譽高,影響大。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海寧國小始建於1985年,為“四軌”制城區完小,學校占地1.28公頃,施教範圍為新南、建南、延南及建康四個社區。2005年,為適應廣大民眾日益迫切的對優質教育的需求,同時也為了發揮名校的示範和輻射作用,按照市區領導三校聯動、布局調整的實施意見,易地在普慶路3號的原連海路國小進行重建,並先後完成與連海路國小、公園國小的合併重組工作。
合併後的海寧國小占地14666平方米,生均占地6.5平方米;建築面積達14021平方米。建有教學樓、綜合樓、辦公樓各一幢,鋪設了200米南北向的環形塑膠運動場;配置了符合《省實驗學校標準》規定的多媒體學術報告廳、計算機網路專用教室、視聽閱覽室等現代化教學設施,併科學地融入了計算機校校通工程,從而真正實現了Internet10兆光纖到講台。

校園環境

學校環境優美,綠樹成蔭,文化氛圍濃郁,充滿著和諧的現代化氣息。其它輔助設施一盡俱全,建有多個儀器室、科學實驗室、音樂室、舞蹈室、美術室、計算機教室、圖書室和電子閱覽室等。其中儀器室127平方米,配有符合省頒實驗國小標準的24組實驗器材,實驗室247平方米,可供24組同學同時進行操作實驗;圖書室85平方米,藏有圖書48832冊,生均20冊;現有報刊種類達35種,工具書及參考書1200種;計算機教室271平方米,學生用機249台,生機比達到10:1;音樂室、舞蹈室、美術室面積均達到100平米以上,木地板、練功鏡、多媒體及各種專業器材配備高檔;體育器材儲藏室49平方米,各類器材應有盡有,能充分滿足學生的運動需求。

辦學條件

學校主要面向建南、建康、葵花、延東、延南、扁擔河六個社區招收適齡學童。學校現有47個教學班,在校學生2700多人,其中60%為外來務工子女,是海州區進城務工子女最多的一所學校。在職老師117人(其中5人擁有中學高級教師資格,94人擁有國小高級教師資格,另有18人為國小一級教師資格)。教職工年齡結構、學歷層次科學合理,組合最佳化。教師中35歲以下54人,36-45周歲23人,45周歲以上40人;專科以上學歷98人(本科60人),占教師總數的84%。其中陶莉老師獲“全國先進教師”稱號,陳偉微老師獲“省支教先進個人”稱號,宋瑩老師獲“省優秀共產黨員”稱號。還有市“優秀教育園丁”王洪文、徐興才老師,市“師德標兵 ”江莉莉老師,區“師德標兵 ”章晨、陳偉微、陶園老師,區“模範班主任”萬敏、汪薇、孫慧老師,區“優秀教育園丁”謝長娟、陳冰倩、劉玉梅老師,“全心全意為教職工服務主席”王鑫。我校劉永萍校長被評為“市333工程首批優秀校長”,陳玉芸、章晨被評為“333骨幹教師”,糜艷培被評為“333優秀班主任”,教師整體素質居全市一流。

辦學成果

以“增強文化底蘊,提高學生整體素養”為核心的“經典誦讀”校本課程、“布藝蠟染”綜合實踐、“聲樂器樂”藝術教育以及“防震減災”、“航模”等科普教育是我校的辦學亮點,彰顯了學校素質教育的成就。建校二十年,學校先後被評為“省實驗國小”、“省素質教育先進學校”、“省現代教育技術示範學校”、 “國家級美術教育培訓基地”、“全國紅旗大隊”、“市常規管理先進校”、“市文明單位”、“市振興閱讀基地實驗校”及“新浦區名校”等榮譽稱號。

2006年,中國青少年創意大賽團體一等獎
2007年,省“巾幗文明崗”
2007年,第二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精神風貌獎
2007年,市“全面育人先進學校”
2008年,省、市“防震減災科普示範校”
2008年,連雲港市“紅領巾示範校”
2009年,市首屆中國小教科研“四個一”競賽獲團體二等獎
2009年,市2008-20009學年度教學工作“先進集體”
2009年,市現代教育技術套用“先進單位”
2009年,區“文明單位”、“青年文明號”
2009年,省、市“平安校園”、“和諧校園”
2009年,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進校”
2009年,省“十、百、千、萬”支教先進集體
2009年,省第三中國小藝術展演暨第五屆少兒藝術節二等獎
2010年,市“中國小使用優質資源先進學校”
2011年,區“現代化創建先進集體”。
2012年,市“十項基礎教育創新創先項目”公民教育實踐活動基地。
2012年,省健美操錦標賽啦啦操錦標賽一等獎。

發展計畫

根據連雲港市教師專業發展規劃和學校師資隊伍現狀,以提高師資隊伍整體素質為根本出發點,以建設適應課程改革需要為主線,以培養中青年骨幹教師和學科帶頭人為重點,以深化師資管理制度改革為動力,加強校本培訓,堅持“最佳化結構、強化激勵、提高質量、發展內涵”的方針,力爭將學校辦成教師專業發展的平台,學生快樂成長的搖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