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學校始建於1956年8月,校名為“新海連市墟溝初級中學”;1961年新海連市易名為連雲港市,我校隨之改名為“連雲港市墟溝初級中學”;1963年開設高中部,成為當時四所市屬完全中學之一,校名為“連雲港市墟溝中學”;1977年9月更名為“連雲港市第十中學”;1980年9月又恢復為“連雲港市墟溝中學”;1992年遷址重建,更名為“連雲港市東方中學”。2004年5月,併入江蘇省新海高級中學,更名為“江蘇省新海高級中學東方分校”。1995年被確定為市重點中學,1997年被確定為省重點中學,1999年成為高級中學,2004年被評為省三星級學校。
發展過程
學校始建於1956年8月,校名為“新海連市墟溝初級中學”;1961年新海連市易名為連雲港市,我校隨之改名為“連雲港市墟溝初級中學”;1963年開設高中部,成為當時四所市屬完全中學之一,校名為“連雲港市墟溝中學”;1977年9月更名為“連雲港市第十中學”;1980年9月又恢復為“連雲港市墟溝中學”;1992年遷址重建,更名為“連雲港市東方中學”。2004年5月,併入江蘇省新海高級中學,更名為“江蘇省新海高級中學東方分校”。1995年被確定為市重點中學,1997年被確定為省重點中學,1999年成為高級中學,2004年被評為省三星級學校。
學校概況
學校占地面積70畝,46669平方米,校舍建築總面積22250平方米。現有34個教學班、1841名學生、168名教職工。學校校園環境整潔優美。綠化面積19800平方米,生均11.26平方米,春有花,夏有陰,秋有果,冬有綠。校內高品位的育人景點錯落有致,在白大理石上刻字貼金的“三風”牆和“校歌”牆格調高雅;大紅鋁塑板作底鑲貼金銅字的“校訓”牆莊重典雅;從二樓到四樓的“師生風采長廊”給人以鼓舞,給人以動力;畫廊品位不凡,雕塑令人遐想;鮮花點綴,觸目怡情,綠草如茵,足以悅性;長廊披覆紫藤,新荷倒映碧波,清風搖曳竹影,淡月彌散梅香……美麗的校園,是學生讀書、生活的理想處所。學校的辦學條件較好,建有兩棟教學樓、實驗樓、藝術樓、圖書樓、學生公寓、高規格的標準塑膠運動場,衛星接收系統、雙向閉路電視系統、微機室、語音室、多媒體教室、課件製作室、寬頻網等現代化教學設施齊全先進。學校擁有一支有獻身精神和創新意識、素質過硬、結構合理的教職工隊伍。任課教師中本科學歷占99%;特級教師1人,高級職稱教師45人,中級職稱教師53人。近年來,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高考成績歷年均居市區同類學校前列。學校藝術、體育教育的特色也愈加鮮明。學校注意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興趣,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校園文化生活豐富多彩。該校先後贏得了江蘇省文明單位、省愛國衛生先進單位、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省心理健康教育實驗學校、省體育衛生兩個條例先進單位、省體育工作先進學校、省科技競賽先進單位、省招飛工作先進單位、省軍訓先進單位、市先進集體、市安全文明校園、市教科研先進單位、市藝術視窗學校、市合格衛生室、市教育收費規範學校、市教育基建檔案管理先進單位、市模範教工之家、市綠色學校、市“扶貧助學”先進集體等多項榮譽。
校風校紀
多年來,我校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力推進素質教育。2004年,學校在傳承歷史的基礎上,結合現代教育理念,推出了新的校訓和“三風”並賦予豐富而深厚的內涵,校訓是“厚德載物,務本求是”,校風是“愛國敬業篤行精學崇尚和諧追求卓越”,教風是“德高業精激趣善導精講崇實求真創新”,學風是“勤奮嚴謹博學善思知新致遠守正持恆”。相關內容
明確的辦學目標是學校發展的動力我們提出“讓每一個在東方校園裡工作過的教職工都不願意離開東方分校;讓每一個在東方校園裡讀過書的學生都對母校有著深深的眷戀;讓每一個有教育理想的港城的優秀教師都願意到東方分校工作;讓每一個渴望到高校深造的東方學子都願意留在東方分校學習”的教育理想。我們的目標是用3-5年的時間,把我校辦成東部城區乃至全市的名牌學校,由現在“新海的東方”,變成今後“東方的新海”。具體內涵概括為以下幾點:(1)學校管理達到全省重點中學的中上游水平。(2)德育工作確保達到“省德育先進學校”的標準。(3)教學質量要達到全市省級重點中學的上游水平,2005-2007年,高考本二以上達線數近三年要突破的數字分別為:80人、100人、160人。(4)確保創建一支全市一流的教師隊伍。(5)辦學條件達到國家級示範高中的標準。這一辦學目標極大地調動了全體教職工的工作熱情,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全校教職工正在為這一目標不懈地努力著。
有效的德育工作促進了我校優良校風的形成我校認真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大力貫徹中宣部、教育部聯合制定的《中國小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實施綱要》,以課堂滲透教育為主渠道,充分挖掘德育資源,開闢各種德育渠道,構架德育工作網路,形成德育工作合力,提高我校德育工作的實效性、滲透性、開放性、自主性。德育操作努力實現“四化”:常規教育系列化,道德教育體驗化,理想教育梯次化,心理教育多樣化。1.加強德育隊伍建設。成立了由分管校長、政教主任、團委書記組成的德育工作領導小組,挑選師德修養好、責任心強、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擔任班主任。通過出刊《班主任文摘》、進行班主任培訓、舉辦班主任工作經驗交流會等形式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平。不斷完善班主任工作考核獎懲條例,有力地調動了班主任工作的積極性。除了這些骨幹力量外,我們還把德育工作延伸到任課教師。我們重視德育後備隊伍的培養,讓剛畢業的教師擔任見習班主任。2.完善德育制度。德育工作不是抽象的,它貫穿於學生行為的方方面面,制訂各種紀律制度督促學生遵守就成為一種重要的德育手段。近幾年,我校制訂了一系列規章制度,從紀律到衛生,從自習課管理到課外活動管理,幾乎涵蓋了學生在校的所有行為,形成了一個體系。我們利用新生入學前培訓、班會課、國旗下講話等加強對紀律制度的學習。制度的訂立,避免了德育工作隨意性、盲目性和無序性。3.努力探尋生動有效的德育載體。我們建立了多個不同類型的德育基地,讓學生體會貧困地區學生求學的渴望和在逆境中拼搏的精神,帶學生到部隊去感受軍人頑強的意志和嚴明的紀律,在現代化的工廠讓學生理解知識的重要性。每學年,我們都舉辦一次校園藝術節和校園體育節,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結合重大節日如建黨八十周年、五四青年節、國慶節、元旦節等,開展系列活動。開設閱覽課,開展讀書活動,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和正確的生活觀。通過主題班會、國旗下講話等,討論德育中的熱點問題,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4.德育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良好的校風已經形成,學生遵紀守法,品行端正,情操健康,行為規範,勤奮好學,善於合作。我校被評為省文明單位、省德育先進學校、省愛國衛生先進單位、省體育衛生兩個條例先進單位、市安全文明校園等。
優良的教學質量是學校生存和發展的根基1.正視現狀,知難而進。長期以來,我校的生源質量一直處於全市三流水平,每年的高中招生分數線均比市區的國家級示範高中少100分左右,優秀學生更是鳳毛麟角。面對這樣的生源質量,全校上下沒有悲觀失望,怨天尤人,而是統一認識,立足現狀,勤奮工作,積極挖掘潛力,努力提高教學質量。2.嚴格教學常規管理。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和基礎。抓好備課、上課、輔導、作業、考試的各個環節,教研組活動、集體備課、教案要求、公開課開設、作業批改、考試等每個環節都制訂了詳細的制度並落實到位,做到了檢查常規化、制度化。我校還制定了切合校情的教學基本策略。3.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每學期都開設多種形式的學法講座,開展學情調研,認真聽取學生的意見。課堂上由重視教師的“教”轉變為重視學生的“學”,強調學生“學”了多少,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4.教學質量不斷提升。學風日漸濃厚,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養成。2000年高考,我校本科錄取99人,其中谷林同學總分609分,列全市理科第8名;文科的江婷婷同學語文和綜合科成績均為全市最高分。2001年本科錄取147人,2002年本科錄取142人。2003年高考本科錄取203人,2004年本科錄取110餘人。我校在市教學質量綜合評估中均處於全市中上游。我校的藝術、體育工作特色越來越鮮明,在全市乃至全省都有一定的影響。
嚴格的常規管理是提高辦學效益的根本保證1.全校形成共識。管理是提高質量的關鍵,管理出效益,嚴格、科學的管理可以極大地調動全體師生的積極性,激發內在潛能,彌補諸多先天不足。在這方面已有許多成功的例子。現在學校實行目標管理責任制、部門負責制和年級負責制。2.完善制度,做到制度育人。所謂管理的規範,從某種程度上講就是按章辦事。從學生管理到教師管理,從德育到教學到後勤,我們制訂了一整套的紀律制度,各項工作都做到了有章可循。我校每年都要對照《江蘇省中、國小常規管理基本要求》自查自糾,不斷促進學校的管理水平邁向新的層次。3.管理求實、求細、求嚴。在管理中,我們不貪多,不務虛,從小事入手,每學期抓一兩個方面,嚴格要求,常抓不懈,“管”出成效。學生的儀表、腳踏車排放、打掃衛生、作業書寫、自習課要求等等,每一項都管理到位。4.嚴格規範的管理產生了良好的效益。我校良好的校風、學風、教風已經形成,各部門高效運轉,各項工作按部就班,教育教學秩序井然。學校先後被評為省、市文明單位、市先進集體、市常規管理達標學校等,獲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
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1.教師隊伍建設和培養制度化。1999年6月,我校出台了《教師隊伍建設十條意見》,提出了教師隊伍建設的五年目標和具體措施。2001年6月,又對此《意見》作了修訂。每學期都由支部和工會負責安排一次師德講座,每學期開展一次教學基本功考核競賽,每學年開展一次“123評優”活動,每學年有計畫地組織各科教師到蘇中、蘇南教育發達地區聽課學習,免費為教師征訂本專業的教學雜誌,鼓勵教師開展教學科研等。這個《意見》,對我校的教師隊伍建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2.建立合理的評估機制和激勵機制。每位教職工都有明確的工作職責和工作要求,學校的每項工作都有具體的目標和詳細的評估條例;學校對各項工作都有嚴格的檢查和考核,依據檢查考核的結果,根據學校的獎懲制度予以獎懲,充分調動了教職工的積極性。2004年,新海高中又選派了16位優秀教師充實到我校的教師隊伍中,形成了人員富餘的態勢,使教師的崗位競聘能夠落到實處,真正形成激勵機制。3.教科研工作提升了教師的業務水平。學校把教科研工作作為提高辦學質量的助推器。在課題研究的宣傳發動、選題、計畫和撰寫申報材料等方面,對教師作具體的指導。我們請有關專家到我校作課題研究方面的專題講座。把教科研工作和實際教學結合起來,使教科研工作成果內化到提高教學質量上來。我校目前實施的研究課題有省級6個、市級6個。4.重視新教師培養。由於學校擴招,近幾年我校每年都分配來十幾名新教師,他們的業務能力需要快速提高,我們開展新老教師“結對子”活動,給每位新教師指定一位指導教師,把指導青年教師的成績作為對老教師評估的一項重要內容。我們實施集體備課制度,保證了新教師備好每一節課。充分信任每一位新教師,敢於給他們壓擔子。5.教師隊伍建設成效顯著。現在,我校教師的責任心、工作熱情、奉獻精神明顯增強,教學水平有了長足的提高。許燕雲老師被評為全國藝術教育先進工作者,有5人參加了研究生班學習,有9人參加了省級骨幹教師培訓,有2人為市學科帶頭人,有8人為市“教學能手”,有4人獲省級教學基本功大賽一等獎,有6人獲市基本功大賽一等獎。2001年以來,我校教師在各級報刊上發表的論文有70多篇,市級以上獲獎論文120多篇。
良好的辦學條件是學校發展的保障近幾年來,為了跟上飛速發展的教育形勢,我們花大力氣增加硬體投入,改善辦學條件。2001年,我們按高規格改造了運動場,建成400米標準塑膠跑道,2001年市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在我校成功舉辦。2002年建成了4000平方米的學生公寓綜合樓,可容納500多人住宿,1000多人就餐。基本配置了教師辦公自動化系統。按國家級示範高中的標準建起了8口實驗室,其中物理3口,化學3口,生物2口。2001-2004年我校重點加大現代化教學設施建設,我校現有專用多媒體教室5口、課件製作室1口、多功能報告廳1口、計算機房2口,高三年級的12口教室全部安裝了多媒體設施,教師辦公室和行政辦公室配置電腦1-3台,為20位教師配備了筆記本電腦,初步實現辦公自動化,加入寬頻網,初步建成了校園網,加入了“校校通工程”。2004年9月,我校啟用了“江蘇省新海高中東方分校”這個校名,這就意味著學校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全校教職工精神振奮,正以昂揚的鬥志,以忘我的工作,團結拼搏,銳意進取,創造東方教育的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