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生原因
一、趕逾時間
20世紀80年代 ,人們就已預見到,隨著科技革命步伐的加快,人類必然會將生活建立在“趕逾時間的基礎上”,對於每個人來說,時間將變得越來越珍貴,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金錢。與此相適應,顧客的需求也會建立在趕逾時間的基礎上,企業必須學會珍惜顧客的時間。如果顧客提出了什麼要求,而企業的反應不夠迅速,他們的要求就會改變和提高。因此,競爭性的環境將不再允許反應遲緩和優柔寡斷的存在。
二、爭搶市場
某個公司,如果感到自己的競爭力不能成為市場中的老大或老二,那么最好不要進入這個市場。一旦進入市場,就會不得不每兩年將公司的行銷戰略做一次調整,才能獲得市場占有率。在商海中拼爭的人們越來越感到競爭變得更加激烈,新產品和新服務的開發速度進一步加快,新的公司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湧現出來,對於許多公司而言,只要有一點點鬆懈,就會被其他成千上萬的競爭者甩在後面。
三、速度經濟
21世紀的競爭特點不是大龜吃小魚,而是快魚吃慢魚。只有快速滿足消費者需要,才能使庫存和資金占用降至最低,資金周轉速度達到最快,企業效率提到最高。當速度成為勝敗的決定性力量時,以速度打擊規模,以速度利潤戰勝規模利潤就成為最強的竟爭手段。這時,速度就會成為涵蓋企業整體的首要經營目標。這種“因迅速滿足顧客需求而帶來超額利潤的經濟”,人們可以稱之為“速度經濟”。
四、速度行銷
企業在與國際接軌的過程中,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面對全球化經濟的複雜環境,公司要生存和發展,並在競爭中做到“任爾東西南北風”,須著重注意兩點:
(1)能不能滿足瞬息萬變的市場需求;
(2)能不能比競爭者以更快的速度滿足瞬息萬變的市場需求。
第一點是行銷問題,第二點是行銷速度問題。由此,產生了一種新的理念,即速度行銷。具體地講,速度行銷就是以速度為核心整合行銷資源,以行銷為龍頭整合企業資源的企業運作理念。這種理念的實現就形成了新世紀企業最具霸氣的竟爭力:行銷速度!行銷的本質是發掘市場需求,滿足市場需求並且賺取利潤。所以,能不能及時發現、引導和滿足瞬息萬變的市場需求就變得尤為重要。因此,能不能在第一時間內反應和行動,能不能比竟爭者更快地滿足瞬息萬變的市場需求,就成為決定企業興衰的重要因素。貫徹速度行銷理念而形成的企業競爭優勢一一目行銷速度,會使得企業在滿足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基礎上賺取高額利潤,讓企業在激烈殘酷的競爭中永葆青春。
具體體現
行銷中的速度主要體現在:
1、提高市場反應速度。這個世界上充滿著變化,“一個公司的成敗取決於其適應變化的能力”。在今天的相互影響的市場中,對經營者來說最現實的問題不在於如何控制、制定和實施計畫,而在於如何站在客戶的角度及時地了解客戶的希望、渴望和需求,並及時答覆和迅速作出反應,滿足客戶的需求。目前多數公司傾向於說給客戶聽,而不是聽客戶說。當代先進企業已從過去推測性商業模式,轉移成高度回應需求的商業模式。面對迅速變化的市場,要滿足客戶的需求,建立關聯關係,企業必須建立快速反應機制,提高反應速度和回應力,這樣可最大限度地減少抱怨,穩定客戶群、減少客戶轉移的機率。
2、提高產品創新速度。必須立足於爭取“第一行動優勢”。 一個好的產品應迅速推向市場,不能等待觀望。雖然金融服務大多沒有專利的保護,很容易被模仿,但是快一節拍推出新的業務產品和服務方式,能導致公眾產品心理上的“第一印象效應”,使得廣大公眾產生“先入為主”的感覺。並且能主導“遊戲規則”的制定,使競爭對手不得不跟風而進,付出巨大的轉換成本,這樣可以有效地達到抑制他人的目的。當然,爭取“第一行動優勢”不等於急於求成。用半成品來應付客戶,反而會產生負面效應,人們應記取欲速則不達的教訓。
3、提高發現最終消費者的速度。行銷的精髓在於發現最終消費者。新時代市場競爭的焦點不再集中於誰的科技更優良,誰的規模更強大,誰的資本最雄厚,而是要看誰最先發現最終消費者,並能最先滿足最終消費者的需求。這裡並不是說企業可以忽視發展科技,而是要把技術研發看成是工具、手段,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才是目的。首先要明確目的,然後為達到目的,應該“不擇手段”。
實現手段
要具備速度行銷競爭優勢,應從構建暢通的信息平台、高效的運作平台和精幹的管理平台三個方面入手。適應速度行銷優勢條件下的模式構建。
信息交流、運作控制和管理協調的合力表現為企業的速度優勢。由此,企業致力於生產和提供具有個性化、人情味的產品和服務,實現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和對話,達到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零距離溝通和心貼心服務。信息平台、運作平台和管理平台以速度行銷理念為中心,以產生行銷速度競爭優勢為導向,形成一個緊密配合、密切聯繫和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
一、信息平台的構建
電子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和通信技術三者合一的信息技術在企業中的成功運用,構成企業的信息平台。從產品研製到售後服務的企業全部活動,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每個組成部分都要緊密連線,不能單獨考慮。整個生產過程,實質上是一系列的數據處理過程,都有數據的產生、分類、傳輸、分析和加工處理過程,而最終生成的產品可以看作是數據的物質表現。
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套用,為行銷速度的實現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如,利用建模仿真工具可以重新設訓經營過程;採用計算機網路、資料庫和多媒體等技術能建立企業級、地區級乃至全球級網路,能夠加快信息傳遞,實現信息共享,其結果是將傳統的串列工作方式變為並行下作方式,將企業組織結構層次由垂直變為水平,使企業成為協同工作的組織;利用專家系統和決策支持系統,可以使原來只能由專業技術人員和領導擔當的工作轉為一般員工也可以擔任,等等。美國在20世紀80年代,集資一萬億美元進行信息化裝備,在1993年又掀起一股建設未來信息產業的基礎設施--信息高速公路的熱潮,到1995年,國內企業計算機聯網率高達90%。
二、運作平台的構建
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QMS)或柔性製造系統(FMS)的運用,使得生產部門能夠以較低的成本、用較短的時間生產出大批高質量的各種定製產品來,從而改變了伍德沃德所描述的大批量生產技術無法實現定製生產的傳統格局,從而使實現規模經濟和範圍經濟變得容易。它的重點是企業業務流程重組。
BPR(Business Plucess Reengineedng),即業務流程再造,是一種基於信息技術、更好地滿足顧客服務需求的、系統化的工作流程改進活動。BPR是要擺脫現有的組織運作程式,重新設計信息技術基礎構架,為企業確立新的運作程式,從而把信息技術的開發能力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BPR以顧客為導向進行組織變通,鼓勵員工參與決策和正確運用信息技術,以達到快速適應環境變化的目的,其核心是要構建“把顧客需要放在中心地位”的流程體系。BPR要求檢查每一項作業或活動,識別企業的核心業務流程和不具有價值增值的作業活動,簡化或合併非增值的部分,避免或減少因為重複或不需要而造成的浪費,並將所有具有價值增值的作業活動重新組合,最佳化企業的整體業務流程,縮短交貨周期,提高企業運營效率。
三、管理平台的構建
美國著名管理學家德魯克,在其著作《不連續的時代》一書中,預言世界經濟與技術將進入一個不連續時代。也就是說,現代社會在技術上和經濟政策上,在產業結構和產品方向上,在統御和管理的知識上都將是一個瞬息萬變的時代。因此,企業所面臨的環境由相對簡單和穩定向動盪而複雜轉變,變化和不確定性成為企業外部環境的主要特徵。在此背景下,管理組織的扁平化、網路化和柔性化將是發展趨勢,這也是速度行銷的必然要求。其中,組織結構的柔性化,是指在組織結構上不設定固定的和正式的組織,代之以一些臨時性的和以任務為導向的團隊式組織。具體地講,管理平台設計應注意幾種趨勢。
第一,扁平化。通過減少管理層次和裁減冗員而建立起來的緊湊的扁平型組織結構,能夠使企業變得靈活和敏捷,對顧客需求的變化決速做出反應,提高組織效率和效能。
第二,團隊化。打破原有的部門界限,進行專業互補,形成管理團隊,直接面對顧客。
第三,精幹化。隨著計算機技術及網路技術的廣泛套用,使得信息能夠在許多地方和許多人之間快速而低費用地流動,使得決策和管理的集權化價值下降了。人們通過計算機網路進行聯繫和協調工作,企業組織不需要控制眾多的業務和功能,也不需要聘用大批的生產和管理人員,精幹的管理組織可帶來高效的運作速度。
總之,企業資源整合理念應是一致的:速度行銷。無論企業規模是大還是小,若想在競爭中生存和獲勝,就必須比競爭者更快地滿足瞬息萬變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