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的武林+開人琴音+高術莫用

掌風拳影里的中國 彰顯一脈華夏文明的千古傳承 一代武學宗師口傳心授 獨步天下的技擊與養生之法 香港電影金像獎得主徐皓峰"武林紀實"三部曲 《逝去的武林》《高術莫用》《武人琴音》講述武人百年命運 上世紀初,列強環伺,為解救民族危機,國人形成了尚武之風,武術被稱為“國術”,中華武學呈現出一個高峰,尤以形意拳一門風光無限,代表了武術實戰的最高水平。 李仲軒先生以七十餘年武學實踐,講述他所師承的民國年間三位形意拳大師:唐維祿、尚雲祥和薛顛的言行、造詣,以及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武林中人的生活實情、習武者特有的思維意識和為我中華所獨有的身體訓練法門。秘傳與絕技之外,更有生活理念、生命感悟的餘音。 李仲軒(1915~2004) 名軏,字仲軒,天津寧河縣人。師從形意拳三位大師唐維祿、尚雲祥、薛顛,武林名號“二先生”。其父系和母系均為京津地區的官宦大家族。34歲自武林退隱,後在北京西單一家電器商店值夜為生。因遵守師父尚雲祥的規定,一生未收徒弟。晚年在《武魂》雜誌上發表系列文章,作為“中華武學巔峰時期的最後一位見證者”,披露了珍貴的史料和拳理。 韓瑜:形意拳大師尚雲祥再傳弟子,為現在山東形意拳代表人物。 其祖父韓伯言為上世紀四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山東形意拳代表人物。尚雲祥晚年弟子中的“大師兄”,亦為《逝去的武林》講述者李仲軒的師兄。

內容簡介

《“逝去的武林”系列》編輯推薦:掌風拳影里的中國!香港電影金像獎得主-徐皓峰 "逝去的武林"紀實三部曲 ----獨步天下的技擊與養生之法

作者簡介

徐皓峰:導演、作家、道教研究學者、民間武術整理者。
1973年生。高中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附中油畫專業,大學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
文學作品:
紀實文學
《逝去的武林》《大成若缺》《武人琴音》
長篇小說
《道士下山》《國術館》《大日壇城》《武士會》
短篇小說集
《刀背藏身》
影視評論集

媒體推薦

一、真正的武林是什麼樣的
小時候看武俠小說、武俠電影,看到那些人飛來飛去,你總相信這些是真的。其實你是看不到,但你真相信古代有人能夠隔空點穴,一跳跳上幾層樓。到長大了之後,你就發現,這些原來都是傳說。
今天在國際的打武的那種武壇上面,中國武術的名聲並不是太好。很多老外覺得,中國功夫是很有名,也都很想學,但是覺得它好像在實戰的用途上反而不如泰拳,在很多自由搏擊、綜合格鬥的擂台上面,中國只有散打打得比較好。其它的很多傳統武術,都淪為一種表演的套路,只適合在體育競賽裡面,每人輪流出來耍一耍罷了。
但是我們中國的武林,過去真的就是那么不濟嗎?還是說那些好東西都已經逝去了呢?今天給大家介紹這本書《逝去的武林》,在今年出來的時候很轟動。幾年前,它在網上已經連載過一些片斷,就已經很惹人注意了。
這本書的主體內容是李仲軒老人口述和寫的。李仲軒是誰呢?之前,他是北京西單的一個電器商店看門的。但是,在他34歲武林退隱以前,江湖人卻稱他作“二先生”,他是一個形意拳大師。到了晚年,前幾年的時候,他開始在報上或者在網路上面寫點東西,說點話,大家就一下子瘋狂了。為什麼呢?就從他的文章、口述裡面,我們看到了一個真正的過去的中國武林,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徒弟厲害,師傅更厲害
李仲軒打的這一路形意拳,也是有師承的,他的幾個師傅都很厲害。他第一個老師,就是清末明初當時非常有名的一個拳師叫唐維祿。唐維祿有多厲害呢?我們看看他的徒弟就知道了。
唐維祿有個徒弟叫丁志濤,號稱“津東大俠”。天津東邊兩個村子有一回爭水,馬上就要演成全武行了,結果這津東大俠聽了就去調解。他去調解,動手的人過來,他一發勁,打的那個人直愣愣站住,幾秒鐘都抬不起腳。這是怎么個功夫?這就是形意拳的劈拳境,一掌兜下去,能把人就釘在地上。然後,他還連續釘了十幾個人,大家全傻了,結果這本來的流血事件就被搞定了,擺平了。
徒弟已經如此,大家可以想像,這師傅又是怎么樣?這個唐維祿是挺好的一個老人家,他的徒弟們很尊重他,但是有時候練武的時候也要逗著玩。怎么逗著玩呢?他說這個唐維祿老師喜歡穿白馬褂。有一天他拿了碗炸醬麵,一邊吃一邊給徒弟們講拳。他們幾個徒弟很調皮,一擁而上就要撞老師,想用他手裡那個炸醬麵淋到他白袍上,弄髒他。結果老師很厲害,怎么樣?他沒有用手,手照樣拿著面,也沒有用腳,就只是走了一圈,結果一幫徒弟都撂倒在地上。這又是為什麼?這是形意拳的肩打、胯打、臀打,這種打法就是身體扭一扭,不是像出拳似的打出去,他是擺胯、塗肩、耍屁股,是很難看。但是這么打,卻如蜻蜓點水,一閃一閃。
就是你看這個形意拳頭能夠達到這樣的一個程度,用身體的晃動,就能夠繞倒對手。所以聽起來就覺得非常神奇。
二、武術是如何淪為表演的
但是你再看到李仲軒老人,他怎樣敘述他們站樁、練功的過程,你就不得不信服,看來還真有這些事。為什麼呢?
因為他們練功之刻苦,裡面他說的道理之清楚,你會覺得果然是有理。但是,我覺得這裡面也有一些聽來很神奇的部分。
比如他說,他後來轉藝多師,又去了唐維祿老師的一個同門師兄弟尚雲翔那兒去學武功。到了尚雲翔那他總算學懂一點,學懂了什麼東西呢?就是什麼叫“虎豹雷音”。虎豹雷音到底是什麼東西呢?原來行意拳是很講究虎豹雷音的。可是問題是唐維祿又說練拳不能發聲,他就非常奇怪,那怎么會有雷音呢?然後他又想,他就問師傅,這該不會是用來嚇人的吧?然後這個唐維祿說不是不是,教了他老半天也不知道怎么教懂他。
後來尚雲翔就告訴他,訣竅在哪?就抱了一隻貓,給他抱抱,你聽貓抱著舒服的時候老是嗡嗡嗡,有一種咕嚕聲嘛,打咕嚕的聲音。這就是虎豹雷音。什麼意思?就是練功夫,我們平常是由外入內這么練,但是這還沒通。怎么通呢?你要想像自己的功力像聲音一樣引導出來,由內而外發出去,就像貓的低鳴的咕嚕聲,能夠從體內振出來,這么里外一通,這功夫就大成了,很神奇吧?
還有更神奇的,他後來又去了另一個、當時全中國最有名的形意拳師傅,薛顛那去學藝。薛顛真是一個武痴,他平常教學生,絕對不是點撥幾句,他越教你他自己也越起勁,真是喜歡打拳,真是喜歡武功。而且武功高到一個很不可思議的地步。據說當年有一回武家們聚會,江湖聚會。大家出來也都表演表演,他也出來表演。他表演什麼?他就走一圈,像跳舞一樣。但是那一圈把大家嚇傻了,大家說他走路,看他的眼神,他的步法,已經發現他敏銳到一個地步,協調到一個地步。
而且當時武林人聚會,有時候交流一下新訊息,學到什麼新招數,偶爾也得試一試。這試一試功夫不用真打,搭手就行了。這個薛顛跟人家一搭手,人家通常一搭手,你覺得不對了,你覺得自己輸的話,你就說我晚了。那有時候薛顛跟人家一搭手,他自己主動說,你晚了。人家一時明白不過來,他再明確的搭一次,人家就說,對,是晚了,是晚了。
這些功夫、這些神奇的人物,後來都上哪去了呢?比如說薛顛,他寫了書,當時民國時期為了抗日,很多武林中人出來寫書,希望把武功簡化教給大家,好去抗日。
也的確,形意拳法本來是岳飛傳下來的,本來就用在戰爭上面。但是當時,我們中國的軍人用槍用刀,怎么樣用行意拳的方法去對付日本人呢?結果會是怎么樣呢?這樣的一個時代的變換底下,武術到了今天,往往被人認為、或者是淪為表演性的東西,這是不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呢?
——開卷八分鐘》節目在鳳凰衛視中文台播出 主持人:梁文道

圖書目錄

《逝去的武林》目錄:
前言:賣衣買刀徐皓峰/1
第一編李仲軒自傳
榮辱悲歡事勿追/3
第二編唐門憶舊
丈夫立身當如此/33
乃知兵者是兇器/46
五台雨雪恨難消/57
總為從前作詩苦/74
別來幾春未還家/91
第三編尚門憶舊
入門且一笑/l05
師是平淡人/ll7
把臂話山河/l30
使我自驚惕/l41
功成無所用/l51
這般清滋味/l62
曹溪一句亡/l70
雕蟲喪天真/l79
殺人如剪草/l85
大道如青天/201
長劍掛空壁/207
我與日月同/220
掩淚悲千古/234
第四編薛門憶舊
世人聞此皆掉頭/245
心亦不能為之哀/264
處事若大夢/281
困時動懶腰/290
欲濟蒼生憂太晚/302
薛師樓下花滿園今日竟無一枝在/317
第五編李仲軒竅要談
遂將三五少年輩登高遠望形神開/333
一生傲岸苦不諧/340
萬言不值一杯水/353
仰天大笑聽穢語我輩豈是草木人/368
君不見清風朗月不用一錢買/384
附錄一岳武穆九要/395
附錄二內功四經/407
我與《逝去的武林》(代後記) 常學剛/419
……
《高術莫用》
《武人琴音》

序言

賣衣買刀
徐皓峰
《路加福音》的“錢囊、口袋、刀”章節,被捕前夕,耶穌囑咐門徒賣衣買刀。五世紀,中東地區的教父將此言解釋成棄世求道,衣服是俗世,刀是修行,一個換一個。
放棄生活的教父們都是生活的高手,情智高,妙語連珠,並有傳播網,將自己的逸事流傳大眾。他們有鄰居有客人,說:“待客人如待耶穌,會與鄰人相處,便會與上帝相處。”
賣衣買刀的實情,不是舍衣得刀,而是衣服里藏把刀。
教父是呆在家裡的人,憑個人魅力重建身邊世俗。後來,教父的家被教堂取代,教父被神父牧師取代。教父型的人在東方更為悠長,在日本是茶道師,在我小時候,是胡同里的每一位老人。
“人老了,俗氣就少了。”是老人們聊天的話,沾沾自喜。那時的老頭、老太太長得真好看。
我姥爺李捷軒,舊式的書呆子,不問世事家事,不見得不明白。他有一個自己的尊嚴體系,每年有幾個固定看他一次的人,無禮物,不說什麼話,一小時便走,真是來“看”
人。
他們是他幫過的人,不讓帶禮物,不讓說感謝話,也不陪說話,因為幫忙時並不想做朋友。他們也適應,年年不落地來,表明不忘恩就好。
姥爺的弟弟李仲軒,家人叫二姥爺,天生有人緣,配得上“和顏悅色”幾字——這樣的人好找。他有幾次突然遷居,我憑個大概地址,附近一問“有沒有一個特和氣的李老頭?”便找到了他。
我爺爺十三歲做店鋪學徒,兩月一次化妝成菜農,背筐上火車,筐里藏銀元,走漏訊息,隨時死。少年曆險的好處,是老了反應快,爺爺八十歲仍眼有銳光,洗臉吃飯的動作貓走路一樣柔軟。
二姥爺的和顏悅色下,藏著歷險者痕跡,我童年時便對此好奇。因為姥爺的家教,我四歲會講半本《兒女英雄傳》,小孩見了自己好奇的人,總是興奮,一次他午睡,我闖進去,說不出自己好奇什麼,就給他講那半本書了。
他靠上被子垛,看著我,時而搭上句話。我聲音很大,時間很長,以致一位姨媽趕來把我抱走。此事在家裡成了個多年談資,我小時候很鬧,家人說只有二姥爺能應付我。他沒被吵,睜著眼睛、嘴裡有話地睡覺。
家人知他習性,下棋也能睡覺。他來姥爺家,累了,但不是睡覺時間不往床上躺,便跟姥爺下棋,姥爺見他肩窩一松,便是睡著了,但手上落子不停,正常輸贏。
不知道他是時睡時醒,還是分神了,一個自我維持常態運轉,另一個自我想幹嘛幹嘛——長到後,知道這本領的寶貴,可惜學不會,但在囚犯和樂手身上見過,偶爾一現。險境裡出來的本領,是體能不衰,窘境裡出來的本領,是一心二用。
他一生窘境。
國小五年級,武打片風靡,問爺爺:“你會不會武功?”爺爺:“啊?死個人,不用會什麼呀。”我如澆冷水。
國中,二姥爺住姥爺家,我問了同樣問題,他:“沒練好,會是會。”就此纏上了他,學了一年,他沒好好教。
之後他遷居,十年未見。再見,他已現離世之相,命中注定,我給他整理起回憶錄,知道了他為何不教。
他屬於武行里特殊的一類人,遵師父口喚不能收徒,學的要絕在身上。同意寫文,他的心理是為他師父揚名,作為一個不能收徒廣大門庭的人,辭世前想報一報師恩。
我錯過了習武,聽他講武行經歷,“望梅止渴”般過癮,整理文字猶如神助,每每錯覺,似不是出自我手。
他那一代人思維,逢當幸運,愛說“祖師給的”。見文章越來越好,他覺得寫文報師恩的做法,是對的。難得他欣慰,很長時間,他都有是否泄密的深深顧忌。
他學的是形意拳,師承顯赫,三位師父皆是民國超一流武人,唐維祿師父遊走鄉間,薛顛師父坐鎮武館,尚雲祥師父是個呆在家裡的人,一呆四十年,慕名來訪者不斷,從求比武到求贈言。
本書文章在2001至2004年寫成,《教父言行錄》在2012年國內首次翻譯出版。對照之下,民國武人似是五世紀教父集體復活,甚至用語一致,教父的求訪者說:“請贈我一言。”武人的求訪者說:“給句話。”
教父對《聖經》避而不談,不用知識和推理,針對來訪者狀態,一語中的。比如,教父說:“我教不了你什麼,我只是看了新約,再看舊約。”求贈言者震撼,覺得得到了最好的教誨。
整理成文字,讀者不是當事者,沒有設身處地的震撼,但讀來回味無窮,誤讀了也有益,所以言行錄能廣為流傳。
武人授徒言辭也如此,心領神會才是傳藝,並在武技之外,還有生活理念、生命感悟的餘音。老輩人說話,是將什麼都說到了一起。李仲軒年輕時拒絕做高官保鏢,而退出武行,隔絕五十年,不知當世文法,只會講個人親歷。
人的特立獨行,往往是他只會這個。
2013年4月於北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