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膨脹預期
指公眾對後一段時期內可能發生的通貨膨脹及其幅度大小的事前估計。預期行為本身具有主觀性,但人們進行預期所依據的卻是客觀事實。影響或決定人們預期的因素有:過去一段時期中物價總水平變動的情況和發展趨勢;整個經濟發展變動的趨勢;政府所宣布的將要執行的各種經濟政策,主要是物價和貨幣政策;政府遵守諾言、貫徹政策的可信程度等。△在通貨膨脹預期中充分考慮政府政策的作用是現代預期理論的一個重要特徵。(《瞭望》1988年45期)
1968年,M·弗里德曼和E·S費爾潑斯分別著文,提出“增廣菲利普斯曲線”,他們認為物價水平與產量和就業之間的關係,不像原有的“菲利普斯曲線”那么簡單,通貨膨脹率與失業率相聯繫的向下傾斜的曲線只是短期的或過渡的現象,它只是預期價格變動和實際價格變動之間存在矛盾時才確實存在,一旦人們形成準確的預期,這種通貨膨脹率與失業率之間的交替關係也就不存在了。這種分析引起了經濟學家對預期因素的重視,提出了種種預期假說。其中較簡單的是“短期預期”和“適應性預期”。比較新的預期理論是“理性預期”假說。
理性預期的基本含義主要有兩個方面:①人們在進行預期的時候,不僅僅憑過去的經驗,而且還要考慮到未來可能發生的種種情況,特別是政府政策變動的效果;②在現代商品經濟條件下,經濟體系中的每一個理性經濟單位,為了追求最大利益,一定會充分利用可得到的各種信息。聯繫一切重要經濟變數的變化考慮問題,並能像經濟學家一樣,對每個內生變數的變動態勢有清楚的了解,從而可以預期通貨膨脹的變動。(《金融大辭典》)
通貨膨脹預期的影響
通脹預期是導致通脹的重要原因。一旦消費者和投資者形成強烈的通脹預期,就會改變其消費和投資行為,從而加劇通脹,並可能造成通脹螺鏇式的上升。比如,如果消費者和投資者認為某些產品和資產(地產、股票、大宗商品等)價格會上升,且上升的速度快於存款利率的提升,就會將存款從銀行提出,去購買這些產品或資產,以達到保值或對沖通脹的目的。
這種預期導致的對產品和資產的需求會導致此類資產價格加速上漲。而這些產品或資產的價格一旦形成上漲趨勢,會進一步加劇通脹預期,從而進一步加大購買需求,導致通脹的螺鏇式上升。中國在1987年夏天出現的搶購商品潮、2007年的股票市場瘋漲和房地產價格的大幅上揚,都是通脹預期推動價格飆升的具體案例。
通貨膨脹預期的衡量方法
雖然已經過去40多年,弗里德曼和費爾普斯共同提出的預期研究方法仍然是當前分析通貨膨脹的主流方法。弗里德曼和費爾普斯都指出傳統的菲利普斯曲線忽略了預期通貨膨脹對工資率決定的影響,事實上工人還會要求對預期通貨膨脹進行補償。在上世紀70年代早期,盧卡斯對這一理論進行了解釋,並進一步指出中央銀行貨幣政策方式轉變會使公眾預期發生變化進而對實際通脹水平產生影響。在過去的30年裡,多數經濟學家使用預期理論來解釋通貨膨脹,各國央行也積極採取各種措施管理通脹預期,並且在通脹預期理論基礎上產生了基於通脹目標制的貨幣政策框架。雖然本輪經濟危機暴露出通脹目標制存在的種種不足,但是它仍然在各國巨觀經濟管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衡量通脹預期的指標主要有:
一是債券-股票收益差。債券獲得固定的名義收入,股票則獲得按不變實際收益率計算的紅利(即紅利通常和通貨膨脹一起增長),因此如果通脹預期提高,其他條件不變時,與股票相比,債券吸引力要低得多。
二是利用通脹指數類債券價格衡量。通脹指數債券是本金和利息的到期支付隨著通脹指數的變化而調整的債券,其價格可充分反映投資者的通脹預期。如英國從通脹掛鈎債券提取通脹預期;美聯儲以通脹保護債券(TIPS)與國債收益率之差表示預期通脹率;法國從國內消費價格指數CPI和歐洲地區消費物價調和指數(HICPXT)掛鈎的通脹保護債券的差異中提取通脹預期信息。此外,通脹指數化債券掉期交易的價格波動也可作為通脹預期衡量的參考因素。
三是貸款利率。人們普遍認為,在資金貸放期內,如果有一個預期的通脹率,則放貸方會把這個預期通脹率加在原有的利率上,借款方也願意比以往多付點利息。但實際情況比這更複雜,主要是:利率本身也可以影響通脹預期;利率還受到利潤率和貨幣流通速度的影響,而這兩者與通脹關係密切;從主要已開發國家的經驗看,利率的提高趕不上物價的上升,說明僅憑利率遠不能解釋通脹預期。
四是長期利率和短期利率的差異。由於對通貨膨脹加速的預期會引申出利率提高的預期,因此,借款者在利率上升之前希望得到長期貸款,放款者則偏愛短期貸款,從而在預期的更高利息率出現時避免未到期貸款的利息損失,並把這筆錢再按新利率貸放出去。所以,相對於短期利率來講,通脹上升預期更有助於提高長期利率。
收益率曲線的水平和斜率都包含了對通脹預期的信息。債券收益率曲線是由不同期限,但具有相同風險、流動性和稅賦特性的債券收益率連線而成的曲線。它描述了在不同的時點上,不同期限債券的收益率水平、風險溢價程度。短期利率反映了當前通貨膨脹水平和貨幣市場的資金供求狀況,中長期利率則反映了對未來通貨膨脹水平的預期和資本市場的資金供求狀況。根據利率期限結構理論中的“預期”理論和流動性溢價理論,長期利率是由對未來短期利率的預期決定的,同時期限較長的債券往往要求對長期中可能存在的各種不確定性給予補償。因此,在正常情況下,收益率曲線是向上傾斜的,也就是說,長期債券的收益要高於短期債券的收益。傾斜的程度取決於長期利率和短期利率的利差。利差反映了長期利率的變化趨勢,包含了未來真實利率和未來通脹預期的內容。
五是景氣調查數據。即可以直接對消費者、企業或其他微觀經濟主體的通脹預期進行抽樣調查得到趨勢性的結果,比如英格蘭銀行的月度通脹意向調查以及歐央行的商業和消費者調查;也可以是對專業人士的通脹預期量化結果進行分析總結,比如美國的LivingstonCPI、GDP、失業率等18個經濟變數的預期調查。
影響通脹預期的因素分析
通脹預期的高低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現實通貨膨脹率的高低及其影響因素、過去通貨膨脹率的持續時間、當前的經濟形勢、當前的巨觀經濟金融政策以及公眾對相關政策特別是對貨幣政策的信賴程度等。一般來說,現實的通貨膨脹率越高,通脹預期就越高;通貨膨脹的持續時間越長,通貨膨脹的預期也就越高。而且,高通貨膨脹還會導致通脹預期的高度不確定。此外,通脹預期通常還受到貨幣政策透明度、中央銀行獨立性、中央銀行控制通貨膨脹的歷史記錄等因素的影響。
具體來看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利率變動的影響。由於投資規模取決於投資預期報酬率和利率的比較,只有預期報酬率大於利率的投資才是有利可圖的。當利率降低時,預期報酬率大於利率的投資機會就會增多,投資需求增大,在潛在產出水平一定的條件下,過快增長的投資需求必然拉高價格水平;反之,當利率提高時,投資需求也將減少,社會總需求受到抑制,進而影響人們的通脹預期。此外,利率作為使公眾願意以貨幣形式持有的財富量(即貨幣需求)等於現有貨幣存量(即貨幣供給)的價格,當利率低於均衡水平時,人們願意持有的貨幣量將超過現有的貨幣供給量;反之,利率若高於均衡水平,則有一部分貨幣會成為多餘,因此利率更多地取決於貨幣的供給和需求。因此,作為一種貨幣現象,利率也會通過反映貨幣供應量的變化影響著人們的通脹預期。
匯率波動的影響。長期來看,一個國家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其實際匯率存在升值趨勢,2005年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不斷創新高也反映了這一規律。根據匯率理論,實際匯率的升值可以通過兩種方式實現,一是名義匯率升值,另一種是通過通貨膨脹的形式實現。而實際匯率是經過通脹調整過的匯率,所以如果名義匯率不升值,就會產生國內價格水平上漲的壓力,如果要想抑制通貨膨脹,就得讓名義匯率升值。由於中國經濟對外依存度較高,中美之間密切的經濟聯繫、外向型經濟的特點使得匯率波動對國內通脹預期的影響不可忽視。勞動力成本因素。工資推動型通貨膨脹是由於工資過快上漲、企業成本增加而推動的價格總水平上漲。工資是生產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工資上漲使得企業生產成本增加,在既定的價格水平下,廠商願意並且能夠供給的產品數量減少,使得總供給曲線向左上方移動,進而提高人們的通脹預期。一國經濟通常根據勞動生產率增長速度的差異而劃分為不同的部門,如果不同部門內的貨幣工資增長率都與本部門的勞動生產率增長速度相一致,則價格水平便可以保持相對穩定,然而現實中的情況是,各部門往往要求相同的貨幣工資增長率,而非僅以本部門的勞動生產增長率來衡量,由於這一因素,全社會貨幣工資的整體增速常常向勞動生產率增長較快部門的工資增速看齊,其結果是工資出現上漲趨勢,勞動力成本往往上升,一旦人們意識到這一情況,通脹預期會迅速提高。
管制價格的放鬆。我國正處於改革轉軌階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推動經濟結構調整的任務十分艱巨,包括重要資源產品在內的一些生產要素價格形成機制有待進一步理順。由於資源配置機制仍有待於通過進一步市場化改革來提高效率,資源在各部門之間的配置仍然存在不平衡:在一些部門產能嚴重過剩的同時,另外一些部門如能源、公共服務部門的發展卻嚴重滯後,形成了經濟發展的瓶頸。發展滯後部門的市場化改革經常是伴隨著價格管制的放鬆,這種明顯的轉軌經濟特點使我國的通脹預期形成因素較發達經濟體更為複雜,也更具中國特色。當前我國的水、電、油、氣等資源類產品價格都面臨進一步改革的壓力,同時由於低收入群體的利益保障機制仍有待於進一步完善,價格改革對困難民眾實際生活水平的影響較大。而投資率較高、資源消耗比重大的經濟成長方式使我國上游產品價格也更易受國際初級產品變化衝擊,因此管制價格的改革過程也往往引起人們通脹預期的改變。
資本市場的影響。我國資產市場相對不成熟以及居民對金融資產需求逐漸增加的特點對通脹預期同樣產生影響。股票等資產價格波動主要通過影響消費與投資,間接影響物價水平,進而影響通脹預期。從理論上講,一方面,股票等資產價格的上漲有助於刺激消費和投資;另一方面,資產價格過分上漲,也會推動短期物價上漲,造成通貨膨脹的壓力。與此類似,房地產等資產價格過快上漲同樣會強化一般消費品價格上漲的預期。而即使消費品價格相對穩定,資產價格的過快上漲往往使金融槓桿率超出合理審慎水平,也足以引起人們對未來發生通貨膨脹的擔憂。貨幣供應量的影響。通脹是一種貨幣現象,隨著貨幣供應量的不斷增加,流動性釋放,過多的貨幣最終必然體現為價格水平的上漲。從目前情況看,通脹預期主要來自於大量的貨幣投放,特別是貨幣信貸超投放形成的流動性充裕格局,直接推高了居民和企業的通脹預期。全球主要央行為應對金融海嘯注入的巨額流動性、歐美央行為降低居高不下的失業率、支撐脆弱的經濟復蘇繼續實施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以及大量熱錢湧入釋放的流動性,導致了通脹預期的上升。
通脹歷史和當前狀況的影響。對通脹預期的相關研究表明,不少經濟行為者將上一期的通貨膨脹率視為當期通貨膨脹率,覺得它是一個相對穩定的係數;部分經濟行為者不僅考慮上期的通貨膨脹率而且還要考慮上上期的通貨膨脹率以及通貨膨脹率的變化趨勢;還有一些經濟行為者是將所有信息匯集起來之後對未來通脹做一個預期。因此通脹的歷史、當前狀況和影響未來物價變化的諸多因素都會影響經濟主體對未來通脹的預期。巨觀經濟運行情況和經濟發展方式的影響。對任何國家來講,未來巨觀調控政策必須是在保持經濟穩定增長和管理好通脹預期之間找到一個恰當的平衡點。對我國而言,目前我國經濟成長速度回升很快,但回升過程中由於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滯後、對外依賴性強,這種經濟成長速度的提高會很快體現為價格上漲的壓力,比如國際大宗產品價格的快速上漲帶來的輸入性影響,毫無疑問將加劇通脹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