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電報局

李鴻章在奏請開始電報時,考慮到保守派大臣的反對以及民間反對洋務的熱潮,採取了步步為營的建設方針,電報只建設到天津,未進北京。但天津畢竟離清政府的統治中心還有二百里路程,發往京城的重要電報到天津後,都要用驛遞快馬馳送入京。驛馬一來一返難免耽誤不少時間,尤其夏季汛期,京津間的河道經常開決,導致驛馬受阻,貽誤軍機。當時正是中法戰爭前夕,曾國藩之子曾紀澤擔任出使英、俄、法大臣,正竭盡全力在西方各國間周旋,努力平息戰爭。事態的瞬息萬變,落後的通信方式,使他深感與朝廷請示聯繫的不便。於是建議把天津電報線延伸到京師近畿,從而“壯聲威以保和局,靈呼應以利戰事”。

1883年,李鴻章主持將電報延伸至京郊通州。光緒九年八月十八日,即1883年9月18日,通州電報局開局通報,北京地區終於結束了沒有電報的歷史。通州電報局委員(相當於局長)名叫王繼善,是由天津紫竹林電報局調來的。

電報傳送到通州電報局後,再由驛馬送進京城。但因京城夜間關閉城門,驛使常被阻在城外。在這種情況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出面與李鴻章商定,把電報進一步延伸進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