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北川縣轄鎮。1940年名通口鄉,1958年改公社,1981年復置鄉,1992年建鎮。位於縣境東南部,距縣城12.5公里。面積84平方公里,人口0.8萬。通口至江油、通口至安縣永安場公路交會於此。轄通泉、幸福、解放、茶花、茶園、青雲、小坪、黎明、戰鬥、花龍、井泉、清泉、同樂13個村委會和通口居委會。鄉鎮企業有煤炭、建材、竹木加工等廠。農業主產玉米、水稻、小麥,兼養生豬、家禽和蠶。
通口鎮位於北川、江油、安縣三縣交界處,距北川縣城24公里,距江油市17公里,距綿陽科技城56公里。幅員面積87平方公里。全鎮13個行政村,1個社區居委會,64個社、2282戶7533人(其中:農業戶1862戶6698人),實有勞動力3931人。2006年國內生產總值3267.2萬元,其中:總產值1530萬元,農業總產值1737.2萬元,糧食總產量924噸,財政稅收10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483.6元。現有耕地面積3951畝,林地面積1176萬畝。
資源
鎮境內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和旅遊資源可供開發。礦產資源主要有石灰石礦、赤鐵礦、矽礦、白雲石礦、煤、硫鐵礦等。這些礦產資源儲量大,品位高、分布廣。具有較大的開發、加工潛力。旅遊資源主要有永慶成片面積5000畝以上的斑、楠竹林,素有“竹海”之稱。鎮內同樂村有3000畝成片柳杉人工林,綠樹成蔭,十分壯觀;150萬平方米通口電站庫區,湖水清澈,碧波蕩漾,兩岸亭峰峽谷,樹木蔥鬱;與遠古文明的金光洞一河之隔,頗有開發價值。鎮內茶園村的“李家大院”、戰鬥村的“鄭家大院”等古民居遠近文明,是西南地區保護最完整的清朝建築,可供觀賞、研究。
五通口鎮地處長江之濱,位於黃陂區最南端,東與陽邏經濟開發區接壤,南臨長江,西與中心城區僅一橋之隔,北與黃陂區三里鎮接壤,“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為唐代詩人崔顥的千古名句。據民國九年編印的《夏口縣誌》記載:南宋王象之《輿地紀勝》,云:煙波灣在漢陽東北3口裡崔顥煙波江上句之所指。武湖即為古煙波灣所在地。據《廣輿》記載:東漢江夏太守黃祖在此屯兵習武,故名武湖,又名黃漢湖。武湖1960年圍墾,1962年設定農場編制,故名武湖農場,其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五通口鎮則因其為長江之濱的水陸碼頭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水陸通達長江五通口岸而得名。
援建
10月21日,北川通口鎮中心衛生院門診樓重建項目舉行奠基儀式,拉開了山東臨沂援建北川通口鎮建設的帷幕。
山東省援建北川工作指揮部指揮徐振溪、臨沂市市長助理宋法亮、市援川辦主任尹雲川、市援建指揮部指揮程守田、副指揮臧威望,綿陽市發改局黨組書記楊先雲、北川縣委副書記鄭榮、臨沂市建設局副局長王京民及北川縣、通口縣鎮有關部門負責人出席了奠基儀式。臨沂市援建通口指揮部、衛生醫療隊、公安系統援助北川工作隊、施工企業、監理單位、財政資金監督員等及通口鎮部分黨政幹部、民眾代表參加了儀式。儀式由市援川辦主任尹雲川主持,市援建通口指揮部指揮程守田首先介紹了臨沂市首批援建項目情況,通口鎮黨委書趙榮、施工單位負責人高瑞強、北川縣委副書記鄭榮、市長助理宋法亮、省前指徐振溪總指揮先後做了講話。
據了解,臨沂市是全省首批援建項目中第一個通過立項審批、放線施工的。此次開工建設的5個項目分別是:通口鎮衛生院、綜合文化站、健身廣場、鎮街道和污水管網改造工程。其中:通口鎮衛生院,新建門診樓建築面積600餘平方米,加固面積300平方米;綜合文化站,建築面積為624平方米,建築占地200平方米;健身廣場,占地面積1100平方米,硬化面積900平方米,綠化面積200平方米;鎮街道硬化工程600米;舊街道污水管網改造工程,鋪設污水管網、雨水管網3000米,修建中型化糞池6個及其他相應配套設施,開挖土石方約4500方。5個項目總投資1174.3萬元。這些項目竣工後,必將大大改善通口鎮駐地基礎設施的承載能力,改善鎮駐地的鎮容鎮貌,進一步滿足人民民眾的基本生活需求。山東臨沂援建北川通口鎮首批項目總投資近1200萬元。
據悉,山東臨沂市高度重視援建北川通口工作,是山東省第一個把援建指揮部前移到鄉鎮,靠前指揮的市,8月上旬,完成了北川通口援建各個單體項目的規劃,列入山東省首批對口支援北川鄉鎮援建項目計畫。9月3日,與通口鎮政府簽訂了援建項目建設協定。10月12日,綿陽市發改委對該市首批援建項目批覆立項。10月14日,項目設計方案順利通過了山東省援建北川工作指揮部、北川羌族自治縣規劃建設和環境保護局組織的規劃評審論證。10月16日,經北川縣建設局審查同意,準予放線開工。
山東臨沂援建北川通口指揮部負責人表示,今後,山東臨沂市援川辦、通口工作指揮部、鎮黨委、政府和建設、施工、監理等單位將精心組織,密切配合,高水平管理,高質量施工,確保臨沂市首批援建項目達到建設布局合理、功能配套齊全、民族特色鮮明、施工質量優良的建設要求,爭取早日竣工。(臨沂市建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