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介紹
![汾口鎮](/img/0/c29/nBnauM3XxUTM3ATO2gzNwETOyITM2gDN3QjMwADMwAzMxAzL4czLwE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2006年,汾口鎮全年完成農村經濟總收入13.8億元,列全縣第一;實現工業銷售產值9.73億元,完成招商引資800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4480元,完成農業結構調整近萬畝。充分利用已有的工業、商貿基礎,發展成為連線縣與衢州各市縣及江西、安徽的工業、商貿重鎮及旅遊中轉站。進一步擴大工業區塊的規模,充分利用已規劃用地,同時對紅衛、紅星區塊土地進行整合,拓展空間,帶動汾口工業經濟新一輪發展。充分利用區劃調整到位,千汾線即將開通的有利時機,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通過“以民引外,特色招商”,進一步造濃髮展招商氛圍,最佳化服務環境,更多的從企業家的角度出發,換位思考去解決他們生活、經營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給他們更多的關心和溫暖,使招商項目早日落地,早出效益。
2004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8.8億元,比上年增長26.17%;工業銷售產值7.1億元,比上年增長1.9億元,同比增長35.5%。農業總產值1.24億元,同比增長103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778元,比上年增加316元。
2004年,全鎮糧食播種面積36126畝,產糧12528噸;飼養蠶種9527張,產繭397.8噸,實現產值774.03萬元。共有茶園5239畝,其中新增400畝,產茶104噸,產值397.8噸。全鎮擁有個私經濟1940家,工業企業443家。2004年新增2家億元企業(千島湖啤酒有限公司和誠鑫織造有限公司),在全縣八家億元企業中占兩家。
全鎮有初級中學2所,中心國小4所,村完小7所,幼稚園2所,成人學校1所,專業教師313人,鎮上有淳安縣第二人民醫院。
汾口鎮黨委、政府團結帶領全鎮人民,不畏艱難、拼搏奮鬥、勇往直前,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黨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與時俱進,開拓進取,有力地推動了經濟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的健康持續快速發展。特別是在2004年度,結合機關效能建設,開展黨員素質工程,加強幹部隊伍建設,出台《汾口鎮幹部工作制度》,實施周例會制度、外出公示制度、中午快餐制、領導包項制,創新建立農村輔導員制度和下派指導員月例會制度,形成了幹部下村進企業,為民眾解難題、辦實事的良好風氣,有力地推動了汾口鎮的發展。
經濟發展
![汾口鎮](/img/e/986/nBnauM3X0MDNwcTNyUDOwETOyITM2gDN3QjMwADMwAzMxAzL1gzL2A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農業上,2004年,汾口鎮狠抓農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農業示範園區,三大農業示範園區初具雛形:翁川村周邊形成了120畝的以生態鱉養殖為主的水產示範園區;射墩、湖塘在良田中共連片發展了450餘畝品種桑,加上原先的面積,形成第一個千畝蠶桑示範園區;界川片汪家橋、汪家村、和朝、大埂、論源五村共連片落實了茶葉200多畝,形成了面積達800畝的早生良種茶示範基地。2004年,汾口鎮投資181萬元,全面完成雲林-龍姚、巧塘-魯村等5條全長15.02公里的康莊道路路基工程,啟動完市-寺下等3條長7.4公里的康莊公路。總投資470萬元,實施農業綜合開發工程,修建攔河壩兩座,灌渠30公里,機耕路20公里,山塘除險加固4座,使40個村1萬畝農田受益。向上級部門爭取資金270萬元,自籌400萬元,在鄭家、程店、山底等39個村安裝自來水工程,讓1.74萬民眾喝上安全、乾淨的自來水,使龍川片的民眾因飲用水而患血吸蟲病成為歷史。
城鎮建設
![汾口鎮](/img/4/e74/nBnauM3X2YDMzUjMxcDOwETOyITM2gDN3QjMwADMwAzMxAzL3gzL0M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2004年,汾口鎮新發展來料加工一級經紀人7人,興建來料加工企業5家,實現加工費用180萬元,有6個加工系列100餘個品種,共吸納來料加工人員1000餘人,遍及35個村,百姓經濟呈現出蓬勃的生機與活力。加大城鎮管理和舊城改造力度,投資160萬元,完成汾口一橋兩端11309平方米的道路美化及楊旗老街改造工程;投資40萬元,改善城區衛生設施,新建垃圾中轉站6座,添置垃圾箱、果殼箱76隻,新建公廁一座,改造垃圾填埋場,建設生化污水處理池1000平方米。聯合工商、交警、汽車站等部門重點整治了影響市容的店外店、攤外攤280個。2004年11月9日,汾口鎮順利通過省級衛生城鎮考核組檢查驗收,成功摘下省級衛生城鎮的牌子。大力改善教育基礎設施,倡導尊師重教的社會氛圍。總投資115萬元,建設面積為1703平方米的鎮中心國小綜合樓和總投資120萬元,建設面積為1777平方米的龍川國小教學樓先後順利竣工;在全鎮中國小評選並獎勵“雙十佳”優秀教師。11月24日,省教育創強驗收組通過對汾口鎮師資隊伍、教學質量、硬體設施等要素的考核,一致通過對汾口鎮的省教育創強驗收,連續創下省級衛生城鎮、教育強鄉鎮兩塊牌子。
科教文衛
![汾口鎮](/img/c/b71/nBnauM3X1gDN2ITN1MDOwETOyITM2gDN3QjMwADMwAzMxAzLzgzLxQ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大力推廣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保險。全鎮參加新型醫療保險的人數達30464人,參保比率達81.2%,參保總金額602800元,基本解決了農戶“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難題。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成立24個公共衛生責任醫生服務小組,為4.2萬名民眾提供預防保健服務,建立了農戶醫療檔案。
抓住“零距離”管理,做好計畫生育工作。全鎮共實施計畫生育手術619例,全年共出生407人,計畫內生育387人,計生符合率達95.08%,人口自然增長率4.52‰,有效地控制了人口增長,並榮獲2004年度縣計畫生育工作優勝獎。
以東海明珠工程為載體,積極開展城鄉民眾文體活動,成立了3支腰鼓隊,共有140名婦女參加。赤川口草龍在2004年西博會狂歡節上榮獲最佳表演獎。積極修繕、保護農村文物古蹟,赤川口村的“余氏家廳”和汪家橋的“汪氏家廳”被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汪家橋的“汪氏家廳”被定為縣文物保護單位。投資12萬餘元整體搬遷汾口敬老院,使41位孤寡老人老有所養,促進了社會穩定,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計畫生育工作。
嚴厲打擊包括“六合彩”在內的各類賭博活動,共治安拘留38人,勞教5人,判刑8人。調處各類矛盾糾紛110宗,接待信訪27起,有效防止了矛盾的激化升級,維護了社會穩定,汾口鎮獲得2004年度縣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鄉鎮。
2004年,以創建民主法制村為載體,穩步推進依法治鎮工作,民眾民主法制意識不斷增強,“民主選舉,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工作不斷深入。鎮政府在黨委的正確領導下,自覺接受人大監督,及時向人大主席團報告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先後辦理鎮人大代表的各類提案、建議和意見65件。全面推行政務公開、村務公開、幹部勤政公示,結合機關效能建設,開展黨員素質工程,加強幹部隊伍建設,出台《汾口鎮幹部工作制度》,建立周末例會制度、外出公示制度、中餐快餐制、領導包項制等新制度,加強對幹部、農村指導員的監督考核力度。堅持依法行政,加強勤政、廉政建設,管理好預算外資金,杜絕了亂收費、亂攤派。認真履行政府職責,民政、人武、扶貧、老齡、土管、環保、殘聯、檔案、關心下一代等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順利開展。
特色產業
![汾口鎮](/img/0/a28/nBnauM3X2MjN5UzM0QDOwETOyITM2gDN3QjMwADMwAzMxAzL0gzL4g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汾口鎮的傳統產業主要是輕紡、飲料和建材。在飲料業上,該鎮引導千啤公司汾口生產基地年生產能力達到15萬千升。在輕紡業上,全部淘汰箭桿機,通過對產品的染整、自營進出口等手段來延長產業鏈,實現效益的提升。在建材業上,逐步淘汰黏土磚,發展以多孔頁岩磚為主的新型牆體材料。引進3-4家來料加工企業,使全鎮的電動縫紉機達500台,針織橫機達到100台,努力打造“家紡強鎮”。
汾口鎮黨委政府始終把發展來料加工業當作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的重要抓手,全鎮來料加工業勢頭強勁,全鎮2007年共發放來料加工費1250萬元,完成縣下達任務的125%,月均從業人員達到2900餘人,人均增收243元,來料加工已真正成為該鎮農民增收的新崗位、致富的新門路、創業的新途徑。
汾口鎮來料加工業從2003年起步以來,充分利用豐富的人力資源優勢和與常山、義烏等周邊便利的地域優勢,立足穩打穩紮,通過造氛圍、優隊伍、強投入、抓培訓,使來料加工逐步做大做強。尤其是2007年,為使全鎮來料加工業有一個質的提升,該鎮首先在人力、物力、財力上給予了充裕的投入保證,充實了來料加工領導小組,由鎮黨委書記親自掛帥,分管工業副鎮長任副組長,做到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配備了精幹人員作為專職主抓人員。並完善了相關獎勵政策,加大了獎勵力度,擴大了獎勵範圍,及時兌現來料加工獎金,同時積極為來料加工企業和經紀人提供宣傳、組織、培訓、項目引進等方面的支持和幫助。其次是加強引導,積極實施“走出去、引進來”戰略,多次組織村幹部和經紀人赴義烏考察學習,並與義烏老闆就投資一個工藝品廠和200台平機的加工廠進行了細節談判。此外,注重典型引路,示範帶動。樹立了宋祁、完市等8個來料加工專業村,推出了余茶花、張華富等優秀手工經紀人和尖峰家紡、和盛家紡廠等優秀來料加工企業,積極推廣他們的成功經驗和做法,通過示範帶動和輻射效應,吸引更多人參與來料加工。
為擺脫一般家庭手工接單難、鞏固難的困境,汾口鎮以打造來料加工特色街專業村為突破口,重點培育家紡和飾品加工等骨幹加工業,集中加工場地、人員和投入,成功走出了一條“一鎮一品”的特色化發展之路,在全鎮12家來料加工企業中,從事家紡加工的就達到8家。通過多措並舉,全鎮來料加工業發展呈現紅火發展勢頭,據統計,2007年全鎮51個行政村參與來料加工的村就達32個,鞏固和提升來料加工專業村8個,來料加工企業達到12家,專業從事來料加工的經紀人41人,來料加工品種涉及家紡、珠飾品、針織手套和襪子、編織等多個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