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絲孢霉病

透明絲孢霉病(Hyalohyphomycosis)是一組由非暗色真菌引起的組織學上以透明菌絲為特徵的感染性疾病一般HE染色看不到,僅在PAS或銀染色才能見到紅色或黑色菌絲鶒1982年由Ajello和McGinnis提出與暗色絲孢霉病相對應的本病名稱鶒。提出這兩個病名意義在於可以不斷地容納新的病原真菌而不需要為每個新菌種建立病名。但已用病原菌命名且廣泛使用者如麴黴病仍使用原名稱。

基本信息

概述

中文名:透明絲孢霉病

英文名:hyalohyphomycosis

別 名:明色絲菌病

透明絲孢霉病(Hyalohyphomycosis)是一組由非暗色真菌引起的組織學上以透明菌絲為特徵的感染性疾病一般HE染色看不到,僅在PAS或銀染色才能見到紅色或黑色菌絲鶒1982年由Ajello和McGinnis提出與暗色絲孢霉病相對應的本病名稱鶒。提出這兩個病名意義在於可以不斷地容納新的病原真菌而不需要為每個新菌種建立病名。但已用病原菌命名且廣泛使用者如麴黴病仍使用原名稱。

流行病學

1982年,由Ajello和McGinnis提出與暗色絲孢霉病相對應的本病名稱。提出這兩個病名意義在於可以不斷地容納新的病原真菌,而不需要為每個新菌種建立病名。到1998年,病原菌已達到27個屬69個菌種,其流行病學還不十分清楚。

病因

由非暗色真菌引起的感染所致從1982年到1998年,病原菌已達到27個屬,69個菌種火罐網,包括較為常見的青黴、鐮孢、地霉假阿利什霉,以及裂褶菌、灰色鬼傘、枝頂孢霉、恐霉白僵菌鐮孢霉擬青黴帚霉柱頂孢霉麥軸霉周刺座霉產黃青黴桔青黴普通青黴小刺青黴等。真菌學分類屬於子囊菌門。

發病機制

皮膚感染可呈浸潤性斑塊膿腫、潰瘍和肉芽腫損害,當發展到皮下組織時,可表現為囊腫膿腫、肉芽腫損害。本病病程慢性,一般不易發展為侵襲性疾病。

症狀

臨床表現

本病表現可進一步分為皮膚、皮下和系統感染鶒。皮膚感染可呈浸潤性斑塊、膿腫潰瘍和肉芽腫損害,當發展到皮下組織時,可表現為囊腫、膿腫肉芽腫損害本病病程慢性,一般不易發展為侵襲性疾病。但當患者抵抗力低下可播散全身,引起系統性感染。

併發症

目前沒有相關內容描述。

診斷

組織組織相中為透明菌絲的真菌形態比較

根據臨床表現、真菌學檢查及組織病理檢查可以診斷。後者需作PAS或銀染色才可確診。

鑑別診斷

目前沒有相關內容描述。

檢查

實驗室檢查

真菌學檢查:取損害處膿液或組織液可見大量透明菌絲和孢子,真菌培養隨病原菌種鶒不同,而出現各種形態和顏色的菌落。

其它輔助檢查

組織病理:HE染色呈結核樣肉芽腫損害,並可見到乾酪樣壞死在PAS或GMS染色可見到數量不等的紫紅色或黑色菌絲和孢子。

治療

治療基礎疾病配合支持療法。面積小者可手術切除抗真菌藥的全身治療,包括兩性黴素B與氟胞嘧啶聯合套用。伊曲康唑單用或與氟胞嘧啶聯合套用,伊曲康唑400mg/d,氟胞嘧啶100mg/(kg·d) 。

預防

預後: 本病病程慢性,一般不易發展為侵襲性疾病。
預防: 1.加強體質鍛鍊,加強營養,增強人體抗病能力可預防本病的發生。2.避免進入流行區是預防本病的有效措施之一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