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江陵薛侯入覲序

當薛侯之初令也,璫②而虎者,張甚。 侯為人豐頤廣額,一見知其巨材。 而在當時,正趕上播州的少數民族叛亂。

原文

送江陵薛侯入覲①序
袁宏道
當薛侯之初令也,璫②而虎者,張甚。郡邑之良,泣而就逮。侯少年甫任事,人皆為侯危。侯笑曰:“不然。此蒙莊氏所謂養虎者也。猝飢則噬人,而猝飽必且負嵎。吾飢之使不至怒;而飽之使不至驕,政在我矣。”已而果就約。至他郡邑,暴橫甚,荊則招之亦不至。
而是時適有播酋之變。部使者檄下如雨,計畝而誅,計丁而夫。耕者哭于田,驛者哭於郵。而荊之去川也邇。沮水之餘,被江而下,惴惴若不能一日處。侯諭父老曰:“是釜中魚,何能為?”戒一切勿囂。且曰,“奈何以一小逆疲吾赤子!”諸徵調皆緩其議,未幾果平。
余時方使還,聞之嘆曰:“今天下為大小吏者皆若此,無憂太平矣。”小民無識,見一二官吏與璫相持而擊,則群然譽。故激之名張,而調之功隱。吾務其張而不顧其害,此猶借鋒以割耳。自古國家之禍,造於小人,而成於貪功幸名之君子者,十常八九。故自楚、蜀造禍以來,識者之憂,有深於璫與夷者。辟如病人,冀病之速去也,而純用攻伐之劑,其人不死於病而死於攻。今觀侯之治荊,激之耶,抑調之耶?吏侯一日而秉政,其不以貪功幸名之藥毒天下也審矣。
侯為人豐頤廣額,一見知其巨材。今年秋以試事分校省闈,首取余友元善,次余弟宗郢。元善才識卓絕,其為文骨勝其肌,根極幽徹,非具眼如侯,未有能賞識其俊者。余弟質直溫文,其文如其人,能不為師門之辱者。以此二士度一房,奚啻得五?侯可謂神於相士者也。侯之徽政,不可枚舉。略述其大者如此。漢庭第治行,詎有能出侯上者?侯行矣。
嗚呼。使逆璫時不為激而為調,寧至決裂乎?誰謂文人無奇識,不能燭幾於先也。

注釋

①入覲:指地方官員入朝進見帝王。
②璫:漢代宦官帽子上的裝飾物,借指宦官。漢代宦官充武職者,其冠用璫和貂尾為飾,故後來用其稱宦官。如:璫豎(對宦官的蔑稱);璫子(對太監或太監義子貶稱)。

譯文

在薛侯剛開始做縣令的時候,宦官抓捕百姓,十分囂張。荊州城裡的良善平民,哭泣著讓他們抓走。薛侯年紀不大,又剛剛上任,大家都替他感到危急。薛侯笑著說:“不是這樣的。這就是莊子所說的養虎的道理,突然間很餓,它就會去吃人;可如果突然餵得很飽,它將會背靠山角反抗主人。我餓它,又不讓它生氣;我餵飽它,又不讓它狂妄,政策就全在於我把握了。”過了不久,宦官果然接受了約束。等到其他郡城暴動氣焰很盛,而荊州就算讓那些人動亂也發動不起來。
而在當時,正趕上播州的少數民族叛亂。六部的使者的檄文就像下雨一樣紛紛而來,計算家有一畝地的就要受罰,計算家有一個男丁的當壯丁服役。農民在田裡哭泣;郵差在路上哭泣。而且荊州離叛亂之地四川很近,沿著沮河的支流順流而下,百姓都惴惴不安,覺得朝不保夕。薛侯告示父老鄉親說:“大家反正是熱鍋里的魚,擔心又有什麼用呢?”戒除一切紛擾,不得喧囂。又說,“為什麼因為一個小小的叛亂,就要使我們忠誠的子民疲憊不堪啊!”幾個徵調都壓著慢慢討論,過了不多久,叛亂果然平定了。
我當時正完成使命準備回去,聽說他的事情,感慨地說:“現在如果全天下的大小官員都像薛侯這樣,就不用為天下太平而擔心了。”市井小民沒什麼見識,看到一兩個官吏和宦官相持不下而出手打人,就群起叫好。所以,激發吏民爭鬥,名聲就很傳得很開;而協調吏民矛盾,功績卻得不到彰顯。我為了追求擴張名聲,而沒有顧及這樣做的危害,這就好比是借著刀鋒來宰割東西啊。從古至今,國家的禍害從小人開始製造、而在那些貪圖功名的君子那裡釀成的情形,十有八九是這樣。所以從荊楚、四川製造禍端以來,有識之士的憂慮,有比宦官和少數民族更為深切的。譬如病人希望疾病快一點離開,就專門服用攻克病症的猛藥,那個人不是被疾病折磨死的,卻是被用藥害死的了。現在看看薛侯治理荊州,是激怒矛盾呢,還是調解糾紛呢?即便是薛侯只一天執掌政務,他也不會用貪圖功名的藥劑去荼毒天下的百姓啊。這是再清楚不過的了。
薛侯這個人,面頰豐滿,額頭寬廣,一看就知道他是偉大的人材。今年秋天,因為管理考務的事情選拔校錄全省考生,第一名錄取了我的好友李元善;第二名錄用了我的弟弟宗郢(袁宗道)。李元善才能見識卓越超絕,他寫的文章內容風骨勝過文理辭采,思想的根源非常的幽深透闢,要不是像薛侯一樣獨具慧眼,是沒有人能賞識他的才俊的。我的弟弟文質樸直,溫文爾雅,他的文章就像他本人一樣,也能夠不辱師門。任用這兩個士子,共同輔佐一人掌政,到哪裡比不上得到五個人才的使用啊?薛侯可謂是對錄用士人很神明的了。薛侯的政治業績,不勝枚舉。在這裡只大略描述其中重大的幾個。大明王朝各方面治理政事的,難道有能夠超出薛侯之上的嗎?薛侯你就安心上路吧。
唉!倘使閹黨在當時不採取激化矛盾的方式,而是採用協調之法,怎么會弄到決裂的地步呢?誰說文人沒有不尋常的見識、不能夠在事先洞察事情的苗頭呢?

練習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侯少年甫任事,人皆為侯危 甫:開始,剛剛。
B.而是時適有播酋之變 適:正逢,恰好。
C.今觀侯之治荊,激之耶,抑調之耶 抑:壓抑,抑制。
D.其不以貪功幸名之藥毒天下也審矣 審:清楚,明白。
2.下列各組句子中,分別表明薛侯“臨危不亂”和“愛惜人才”的一組是
A.吾飢之使不至怒,而飽之使不至驕
侯為人豐頤廣額,一見知其巨材
B.是釜中魚,何能為?戒一切勿囂
首取余友元善,次余弟宗郢
C.吾務其張而不顧其害,此猶借鋒以割耳
非具眼如侯,未有能賞識其俊者
D.奈何以一小逆,疲吾赤子
漢庭第治行,詎有能出侯上者
3.下面是對這篇文章有關內容的分析理解,其中有誤的一項是
A.薛侯針對宦官爪牙隨便抓人,採取了不完全遷就縱容、但是也不絕對抵制的策略,很好地調節了吏民之間的關係。
B.當巴蜀川地的少數民族反叛之際,薛侯採取了一反常態的拖延策略,延誤了戰機。但他是站在當地百姓的立場上說話的,得到了上方的諒解。
C.作者認為,那些為了貪圖功績名聲而激化官民矛盾、導致局面不可收拾的所謂“君子”,比誤國專權的小人危害更甚。
D.作者對薛侯慧眼識才,在科場中提拔作者的好朋友李元善以及作者的親弟弟袁宗郢(註:後改名為宗道)表示萬分感激;對他的政績作為表示欣賞。
答案:1.C(抑:連詞,表示選擇,相當於現代漢語的“還是”、“或者”。)
2.B(A項中“侯為人豐頤廣額……”是作者稱讚其本人是人才,並非薛侯愛惜人才。C項中“吾務其張而不顧其害……”是作者自己的觀點態度。D項中“漢庭第治行詎有能出侯上者”寫的是作者對薛侯的高度評價。)
3.B(薛侯這么做,“延誤了戰機”錯誤。他認為這些叛亂只是“小逆”,沒有必要大張旗鼓地擾民。“得到了上方的諒解”也錯誤,原文是說,叛亂果然很快平息;薛侯這樣做,果斷勇毅,沒有什麼過錯,談不上原諒。)

作者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學家,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漢族,荊州公安(今屬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合稱“公安三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