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迷走庫蚊幼蟲孳生在污水坑、沼澤等積水中,成蟲嗜吸人血和牛血,棲息於草叢和樹林等地,可傳播斑氏絲蟲病。迷走庫蚊的發現,提示我們應加強口岸的媒介生物監測和殺滅工作,預防蚊蟲傳染病的傳播。

斑氏絲蟲病是斑氏絲蟲的成蟲寄生於人體淋巴系統引起的慢性寄生蟲病,早期主要為淋巴管炎與淋巴結炎,晚期為淋巴管阻塞及其產生的系列症狀。以血中有絲蟲微絲蝴的病人或帶蟲者為傳染源。
鑑定
迷走庫蚊是該局實驗室首次鑑定出的蚊種,據初步了解,迷走庫蚊在江門局轄區口岸沒有分布。
傳播媒介
庫蚊和伊蚊是傳播媒介,鳥類和家畜等脊椎動物為其宿主。人因受被感染蚊蟲叮咬而感染髮病。辛德畢斯熱在世界廣泛分布,東半球絕大多數國家均有該病存在,1974年南非發生辛德畢斯熱大流行。我國13個省、市、區血清學調查表明,新疆、寧夏、安徽等地存在SiN感染,1991年梁國棟等首次從新疆分離到SiN病毒。福建1998年首次在寧化發現SiN陽性抗體,且感染率頗高〔2〕。為查清感染情況,我們在進行斑點熱課題調研時,亦對林區部分人群、野生動物及不明熱疑似病例進行SiN血清學調查。
首次鑑定
江門檢驗檢疫局技術中心醫學媒介生物監測實驗室在對該局外海辦事處於口岸採集送檢的一批蚊類樣本中,鑑定出4隻致倦庫蚊和1隻迷走庫蚊。其中,迷走庫蚊是該局實驗室首次鑑定出的蚊種,據初步了解,迷走庫蚊在江門局轄區口岸沒有分布。
迷走庫蚊幼蟲孳生在污水坑、沼澤等積水中,成蟲嗜吸人血和牛血,棲息於草叢和樹林等地,可傳播斑氏絲蟲病。迷走庫蚊的發現,提示我們應加強口岸的媒介生物監測和殺滅工作,預防蚊蟲傳染病的傳播。
斑氏絲蟲病是斑氏絲蟲的成蟲寄生於人體淋巴系統引起的慢性寄生蟲病,早期主要為淋巴管炎與淋巴結炎,晚期為淋巴管阻塞及其產生的系列症狀。以血中有絲蟲微絲蝴的病人或帶蟲者為傳染源,20~50歲間感染率與發病率最高,5到10月為感染的高峰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