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旋曲式

迴旋曲式

西洋音樂曲式結構之一。其基本原則是:主要主題周而復始地循環往復, 在其重複之間,插以對比性格的‘插部’(副題),在迴旋曲中,主要主題至少要呈現3次。奏鳴曲、交響曲、四重奏等套曲結構中的末樂章常採用這一曲式。該曲式多用於十八世紀初葉法國古鋼琴曲。

迴旋曲式(rondo)屬於"循環曲式"範疇,其原則是:在一首樂曲中,有一個主題至少出現兩次,在它的前後有與之形成對比的材料。前面介紹的帶再現單二部、三部以及帶再現復二部、復三部曲式,都具有"循環"的特點,因為它們的第一主題都出現了不止一次,中間也都插有不同的材料。但更加典型的循環結構是迴旋曲式。

迴旋曲式:

A+B+A+C+A+D+A+E+A+…… +A

其中的A是多次出現的迴旋曲主要主題,B、C、D、E是新材料,專用名詞是"插部"。一首迴旋曲至少要有兩個插部。上例共有四個插部,分別稱作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插部。

迴旋曲可分為:單式迴旋曲(各部分以樂段為單位)和複式迴旋曲(各部分以樂部為單位)。按時期可分為:古迴旋曲(巴洛克時期),古典迴旋曲(古典與浪漫中早期)和浪漫迴旋曲(浪漫派末期)

再例如貝多芬的鋼琴小曲《致愛麗絲》,它的曲式結構是A+B+A+C+A。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