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簡介
迥龍橋位於平坦鄉小溪河上,木構石墩,長40米,寬約4米,造型優美,結構堅實,始建年代不詳,1931年重修。除石墩橋結構外,全部用杉木拼接而成,沒有一根鐵釘和其它鐵器,反映了侗族人民的建築技術水平之高。
結構
全橋可以分二部分,西邊一段以排木數層,逐層懸臂伸出,形成拱券式樣;東邊一段則在石墩上重疊水平梁兩層,在樑上立柱。橋上覆蓋重檐屋頂,似一長廊,當地稱之為“風雨橋”。在橋兩端和下中間,建有三個多角亭。都是三重檐,下層四坡頂,中、上層為六角坡頂,最上面收尖,置復缽寶盆,形式頗為少見,橋上彩畫精美。
建築風格
橋身是石墩木梁,長62.4米,橋面寬3.75米,高4米。橋廊兩側有欄桿和木凳。上面覆蓋重檐屋頂。橋兩端及中部復造樓閣共3座,中為文昌閣,兩旁樓閣額題“迥龍橋”三字。閣為三層檐,東閣樓北面廊房內及走馬板上有題詞和山水花鳥等彩繪。除石墩橋結構外,全部用杉木拼接而成,沒有一根鐵釘和其它鐵器,反映了侗族人民的建築技術水平之高。
歷史沿革
迥龍橋建於唐代,宋鄭性之修,清康熙、嘉慶、道光年間重修,民國11年(1922年)再修。石構平梁橋,南北走向,四墩、五孔,不等跨。全長65米,寬4.64米。
保護現狀
1991年公布為省文物保護單位。
景區門票
景區門市價 ¥20.00 無法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