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衛步兵第70師

近衛步兵第70師, 格盧霍夫步兵師(榮獲列寧勳章、兩枚紅旗勳章、蘇沃洛夫勳章,庫圖佐夫勳章和波格丹·赫梅利尼茨基勳章的近衛紅旗格盧霍夫步兵師),1939年9月在加里寧州組建,番號為步兵第138師。編有步兵第544、第650、第768團和炮兵第295團。

格盧霍夫步兵師(榮獲列寧勳章、兩枚紅旗勳章蘇沃洛夫勳章庫圖佐夫勳章波格丹·赫梅利尼茨基勳章的近衛紅旗格盧霍夫步兵師),1939年9月在加里寧州組建,番號為步兵第138師。編有步兵第544、第650、第768團和炮兵第295團。
曾參加1939—1940年蘇芬戰爭。因出色完成突破敵永備防禦陣地的戰鬥任務而獲紅旗勳章(1940.3.21)。1940年,移防外高加索軍區,1941年4月改編為山地步兵第138師,下轄山地步兵第344、第554,第650、第768團,榴彈炮兵第536團和炮兵第295團。
戰爭一開始至1942年1月,一直在蘇土邊境地區進行防禦,爾後被調往刻赤半島。1942年1月中旬起,在克里木方面軍的第51集團軍的編成內,對德軍優勢兵力進行艱苦奮戰。同年3月,重新改編為步兵師。在德軍重兵猛攻下,5月被迫撤離克里木,渡海撤至塔曼半島。6—7月間,先後在北高加索方面軍的第44、第51集團軍編成內作戰。
1942年8月起,參加1942—1943年史達林格勒會戰,在頓河東岸進行戰鬥,爾後在史達林格勒西南地域作戰。從1942年10月起,先後在第64和第62集團軍編成內,直接參加史達林格勒防禦。由於全體官兵在史達林格勒防禦中表現英勇頑強,並發揚了英雄主義精神,改稱為近衛步兵第70師(1943.2.6)。
1943年4月,調往奧廖爾庫爾斯克方向,1943年夏季,參加了庫爾斯克會戰。在奧利霍瓦特卡地域激烈交戰中,與中央方面軍諸兵種合成第13集團軍和坦克第2集團軍各兵團協同作戰,使德軍從北方突向庫爾斯克的一切企圖均未得逞。由於在上述戰鬥中表現英勇頑強,並發揚了英雄主義精神,榮獲列寧勳章(1943.7.21)。該師在中央方面軍編成內,在庫爾斯克城下反攻和收復左岸烏克蘭的戰鬥過程中,連戰皆捷。該師協同坦克第9軍第23旅,8月30日收復格盧霍夫城,為此,被授予格盧霍夫師榮譽稱號(1944.8.31)。由於在收復巴赫馬奇(1943.9.9)戰鬥中出色完成各項戰鬥任務,榮獲第二枚紅旗勳章。
1943年9月20日夜,所屬近衛步兵第203團第3營,在近衛大尉科索魯科夫指揮下,最先進抵第聶伯河,在德軍激烈的炮火下,利用就便渡河器材強渡該河(參見第聶伯河戰役)。拂曉,該營奪取河右岸登入場,抗擊了德軍多次反衝擊。該營堅決的作戰行動保障了師其餘部隊順利渡河。科索魯科夫大尉由於表現英勇頑強,被授予蘇聯英雄稱號,全營許多官兵獲得政府崇高獎賞。
1943年末和1944年上半年,近衛步兵第70師在烏克蘭第1方面軍編成內,參加了收復右岸烏克蘭的戰鬥(參見右岸烏克蘭戰役,從1月28日至戰爭結束,始終在第38集團軍編成內作戰)。在普羅斯庫羅夫—切爾諾夫策進攻戰役中,因參加收復文尼察有功,榮獲二級波格丹·赫梅利尼茨基勳章(1944.3.23)。爾後在德涅斯特河右岸作戰,參加了利沃夫—桑多梅日進攻戰役。1944年9—10月,在東喀爾巴阡進攻戰役中,同堅守喀爾巴阡山間通路的德軍進行了激烈戰鬥。1945年1—2月,與烏克蘭第4方面軍第38集團軍其他兵團協同作戰,在波蘭克拉科夫方向擔任進攻任務。由於在別爾斯科地域殲敵有功(1945.2.12),榮獲二級蘇沃洛夫勳章(1945.4.5)。該師進入捷克斯洛伐克國土後,1945年5月1日,在解放博胡明戰鬥中,有力配合近衛第1集團軍部隊的行動,為此,被授予二級庫圖佐夫勳章(1945.6.4)。參加1945年布拉格戰役是該師戰鬥歷程的結束階段。全師有數千名官兵獲得政府獎賞,其中39名軍人榮獲蘇聯英雄稱號。
戰爭年代歷任師長:1941年9月前為伊先科少將,1941年9月—1942年3月為亞古諾夫上校,1942年3—5月為皮梅諾夫上校,1942年5月—1943年6月為柳德尼科夫上校(1943年1月27日晉升為少將),1943年6月—1944年4月為古謝夫上校(1943年9月1日晉升為少將),1944年4—7月為安德里延科上校,1944年7月—1945年2月為古謝夫少將,1945年2—3月為格里戈里耶夫少將,1945年3月至戰爭結束為格列季納連科上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