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近園](/img/4/42d/nBnauM3X4QjN5gDM2MjN2ITMyUTM4kDM0IDMxADMwAzMxAzLzYzL0E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近園南北長80米,東西寬64米,雖只不過區區數畝的面積,然則構思奇巧,窮盡畫理,山巒花徑,楚楚可人,更似惹人喜愛的小盆景,濃縮了明清園林的精華所在。
常州近園中的山水花木,亭台樓榭,精細而雅致,處處體現了“淡語皆有味”的意境。再看其園林的造景,格局不俗,質樸大方。近園的亭台樓闋等建築,大多環山繞水,錯落有致,非常注重比例的適度。其北面的“西野草堂”傍水而建,是主人宴請賓客之地。西南方向有“天香閣”、“安樂窩”以及臨池水的“得月軒”。再向北行便是“秋水亭”,一路下去是“虛舟”、“容膝居”、小逕往還,清幽自然,極負“遠山近水自成趣”的意境。東側廊牆內嵌有名人書條石30副。近園現已闢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近園](/img/b/ff1/nBnauM3XyYzNzkjN3MjN2ITMyUTM4kDM0IDMxADMwAzMxAzLzYzLyU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近園為文人薈萃各園,許多著名文人常來園中作客,留下不少唱和詩文。園中原有一些匾額也都出於名家手筆。現東側廊牆內嵌有名人書條石30塊,石高0.32米,寬0.84至0.9米不等,其中有雪浪洪恩、何焯等撰書。園占地不廣但布局精巧,意簡而蘊籍;建築不繁但錯落有致,具晚明風格之江南古典園林特色。1982年3月由省政府公布為第3批省級文保單位。
歷史
![近園](/img/b/5a5/nBnauM3X0cTN5kjN5MjN2ITMyUTM4kDM0IDMxADMwAzMxAzLzYzLwg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楊作《近園記》,王作《近園圖》,惲書石,笪為之題跋。現題記與跋殘碑仍留園中。同治初園易主,光緒初歸惲氏,改名"復園"、"靜園",俗稱惲家花園。近園南北長80米,東西寬64米。有"西野草堂"、"見一亭"、"天香閣"、"安樂窩"、"得月軒"、"秋爽亭"、"虛舟"、"容膝居"、"三梧亭"、"垂綸洞"等景點,東側廊壁嵌有明清名人書條石30塊。園內有假山、池水、花草樹木和小亭、石橋,具有江南古典園林特色。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興衰史
![近園](/img/d/fe7/nBnauM3X2QDM2IDNyQjN2ITMyUTM4kDM0IDMxADMwAzMxAzL0YzL4A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如此近園,給人以城中山林、會稽蘭亭之感。楊兆魯築園,一方面是為了告老還鄉後圖個悠閒生活,另一方面是為了寄託自己的一番情懷。園成以後,楊兆魯便邀王石谷、惲南田、笪重光等書畫名家在園中雅聚,作畫題詩。楊兆魯自撰《近園記》,王石谷作《近園圖》,笪重光題跋。清初書畫巨子相聚常郡,可謂盛事,一度成為州人佳話。
世事盛極必有衰。清同治初,近園已歸士紳劉雲樵所有。至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邑人惲彥琦又以6萬兩銀從劉家購得,經惲氏修葺後改稱“靜園”,時人又稱“惲家花園”。走出近園,看著這白牆黛瓦,那一份靜謐,安寧和外面嘈雜,喧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多么希望著座園子作為省級文物,能夠長久,完好的保存下來,為我們子孫後代多留下一些塵封的記憶……
文化
![近園](/img/c/1c8/nBnauM3XwQzM4QDM0ITO5EDOyITM1ADN2EzMwADMwAzMxAzLykzLwQ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近園為文人薈萃各園,許多著名文人常來園中作客,留下不少唱和詩文。園中原有一些匾額也都出於名家手筆。現東側廊牆內嵌有名人書條石30塊,石高0.32米,寬0.84至0.9米不等,其中有雪浪洪恩、何焯等撰書。園占地不廣但布局精巧,意簡而蘊籍;建築不繁但錯落有致,具晚明風格之江南古典園林特色。1982年3月由省政府公布為第3批省級文保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