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世界上凡是有華人居住的地方都把“龍”作為吉祥之物,在節慶、賀喜、祝福、驅邪、祭神、廟會等期間,都有舞“龍”的習俗。
這是因為,“龍”是中國華夏民族世世代代所崇拜的圖騰。在古代,中國人就把“龍”看成能行雲布雨、消災降福的神奇之物。 數千年來,炎黃子孫都把自己稱作是“龍的傳人”。
除此之外,舞龍還有彰顯力量的作用。人們相信,歌之唱之,可以召喚龍的神靈;舞之蹈之,可以模仿龍的神態;有歌有舞,既可以使神龍歡愉喜悅,也可以使自身秉賦龍性。同時,通過舞龍,也使舞龍人的力量得以顯示。這裡有幾層意思:一是舞龍本身是一個“力氣活”,那些由騰躍、翻滾、盤迴、穿插、聳立等構成的諸多套路、造型,不出大力就完不成。二是龍是力量的集合、力量的象徵,自然界的諸多動物和天象,都將自己的力量投賦在了龍的身上。舞龍也就是顯天力,顯天力的同時也顯了人力。第三,不排除對龍的“調侃”和“不敬”。由於龍既是自然力的象徵,也是帝王皇權的象徵,常常以張牙舞爪、猙獰蹈厲、耀武揚威、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神聖不可侵犯的面目出現,使芸芸眾生不得不以敬畏的心態相對待。現在好了,機會來了,老百姓可以藉助舞龍出出氣了,可以按龍頭、折龍身、揭龍尾,盡情地把這個帝王之象折騰、戲耍、嘲弄一番了。
農科村每逢二月初二有舞龍的習俗,該習俗由來已久,是從祖輩上傳下來的。改革開放三十餘年的 發展使老百姓生活富裕了,從而從單純的物質生活追求轉變為物質生活和精神文明生活並重。改革開放以後在當地政府的引導下、村里老人的指導下農科村的龍又舞起來了,而且由農科村村民自編自創自演的二龍戲珠曾多次參加縣市比賽,並獲得驕人成績。每逢廟會和重要節日農科村村民都會自發組織表演為節日增添喜慶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