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負擔問題與農村公共物品供給——歷史的回望與思索

農民負擔問題與農村公共物品供給——歷史的回望與思索

2.1.2稅與費:農民負擔的基本內容 6.2.1稅費改革後的顯性農民負擔 8.1.2公共財政與農民負擔問題

基本信息

作者:馮海波


叢書名:暨南經濟學文庫
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14113792
出版日期:2012 年1月
開本:32開
頁碼:240
版次:1-1

內容簡介

20世紀90年代,農民負擔問題日益凸顯,與之相伴隨的是農村公共物品供給嚴重不足。為減輕農民負擔,自2000年開始中央政府進行了農村稅費改革。農村稅費改革切實地減輕了農民負擔,但削弱了農村基層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財政能力。為鞏固農村稅費改革的成果,各級政府不斷加大對“三農”的財政投入力度。《農民負擔問題與農村公共物品供給——歷史的回望與思索》從歷史回顧的角度研究了農村稅費改革前後農民負擔的狀況、農民負擔問題的形成機制及其對整個社會公平和效率的影響,最終為徹底解決農民負擔問題並實現農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給找到一條出路。
本書要回答的幾個問題是:(1)如何理解經濟社會轉型時期的農民負擔問題?它對整個社會的公平和效率產生了怎樣的影響?(2)中國農民負擔問題的形成機理是什麼?(3)農民負擔問題與農村公共物品供給之間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4)取消農業稅意味著農民負擔問題已經被徹底解決了嗎?它對農村公共物品供給究竟會產生怎樣的影響?(5)從根本上解決農民負擔問題、實現農村公共物品有效供給的制度基礎是什麼?
為了回答上述問題,本書從第2章開始運用公共物品理論從一般意義上對農民負擔問題形成的社會經濟和政治環境進行了分析。從社會經濟環境來說,傳統農業社會的農民負擔問題,主要表現在農民的稅費負擔超過了其承受能力;在二元經濟社會,農民負擔問題不僅表現在農民的稅費負擔超過自身的承受能力方面,還表現在農民與其他社會群體相比,所享受到的公共服務嚴重不足。從政治環境來說,農民負擔問題的形成一定與其弱勢群體的地位相關,即農民沒有能力對政府的行為進行有效地約束。第3章從公平和效率的視角具體討論了農村稅費改革前中國農民負擔的狀況,分析表明,稅費改革前的農民負擔損害了經濟效率,違背了社會公平正義。第4章從制度變遷的視角討論了當代農民負擔問題的成因,分析表明經濟社會體制的變遷對當代中國農民負擔問題施加了重要影響。第5章從委託一代理關係的視角進一步討論了農民負擔問題形成的政治原因,分析表明,農民(委託人)弱勢群體的地位,使其無法對基層政府(代理人)加重農民負擔的行為形成有效地監督和約束;同時,由於農民作為農村公共物品的需求者不能參與公共物品的供給決策,導致了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無法滿足農民的偏好。第6章記錄了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政府減輕農民負擔的實踐,討論了農村稅費改革對農村基層財政的影響。分析表明,農村稅費改革在減輕農民負擔的同時,惡化了農村基層政府的財政能力,進一步顯現了農村公共物品供給的困境;同時,農村稅費改革推動了中國的財政體制改革,但由於經濟社會和政治體制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農民負擔問題並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第7章運用雙變數泰爾指數法對稅費改革後中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進行了考察。結果表明,自2005年國家推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戰略以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不斷提高,尤其是城鄉之間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提高較快,但城鄉之間的不均等程度仍遠遠超過區域之間的不均等程度。第8章討論了徹底解決農民負擔問題、實現農村公共物品供給的有效途徑。最終的研究結論是建立現代公共財政制度。

目錄

《農民負擔問題與農村公共物品供給——歷史的回望與思索》
第1章引言
1.1主題與背景
1.2已有的相關研究成果
1.2.1西方古典經濟學家對農民負擔問題的研究
1.2.2中國學者對農民負擔問題的研究
1.2.3中外學者對農村公共物品供給問題的研究
1.3思路、結構與方法
第2章農民負擔一般:公共物品理論的視角
2.1農民負擔的理論內涵
2.1.1農民負擔的經濟學含義
2.1.2稅與費:農民負擔的基本內容
2.2農民負擔問題及合理農民負擔確定的理論基礎
2.2.1庇古的方法
2.2.2薩繆爾森的方法
2.2.3林達爾的方法
2.2.4公共選擇學派的投票方法
2.2.5蒂伯特的“以足投票”方法
2.2.6結論
2.3農民負擔問題存在的社會經濟環境分析
2.3.1傳統農業社會下的農民負擔問題
2.3.2二元經濟條件下的農民負擔問題
2.4農民負擔問題存在的行為主體分析
2.4.1政府行為分析
2.4.2農民行為分析
第3章農村稅費改革前的農民負擔:基於公平與效率的分析
3.1農民負擔合理性的具體判斷標準
3.2稅費改革前農民負擔的公平性分析
3.2.1國家的稅費徵收已經超越了農民的經濟承受能力
3.2.2與城鎮居民相比,農民支付了過高的公共物品價格
3.2.3從受益原則看,農民並未享受到均等的公共物品和服務
3.2.4簡要的總結
3.3農民負擔的效率分析
3.3.1從資源配置的角度看農民負擔對經濟效率的影響
3.3.2農村稅費徵收過程中的行政效率損失
3.3.3農民負擔的社會效率分析
第4章農民負擔問題的成因分析:以制度變遷為視角
4.1二元體制的形成與農民負擔
4.1.1重工業優先發展戰略與資源稟賦的矛盾
4.1.2財政壓力下農業剩餘的轉移
4.1.3城鄉隔離體制與農民負擔
4.1.4人民公社體制下農村公共物品制度外供給
4.1.5對計畫經濟時期農民負擔狀況的一個簡要判斷
4.2經濟轉型期農民負擔加重的財政因素
4.2.1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使農民成為公共物品成本的直接承擔者
4.2.2財政體制轉換對農民負擔的影響
4.2.3稅費平均分攤的方式與農民負擔的累退性
第5章農民負擔問題的成因分析:委託一代理關係的視角
5.1問題的提出與鄉村社會委託一代理模型的構建
5.1.1問題的提出
5.1.2政府式委託一代理理論模型的引入
5.1.3鄉村社會委託一代理關係的現實描述
5.2各行為主體的博弈對農民負擔的影響
5.2.1基層政府與農民之間的博弈
5.2.2上級政府與基層政府的博弈
5.3自上而下的決策體制對農村公共物品供給的影響
5.3.1農民需求較少或根本不需要的公共物品供給過剩
5.3.2農民迫切需要的公共物品供給嚴重不足
5.3.3某些公共物品價格偏高
第6章中國的減負實踐及其影響
6.1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農村減負實踐
6.1.120世紀90年代:減負的局部實驗
6.1.2中央政府統一部署下的農村稅費改革
6.1.3“後農業稅”時代:致力於減負機制的建立
6.2農村稅費改革與農民負擔
6.2.1稅費改革後的顯性農民負擔
6.2.2稅費改革後的隱性農民負擔
6.2.3後農業稅時代的農民負擔問題
6.3農村稅費改革與地方基層財政
6.3.1稅費改革後的鄉村債務問題
6.3.2稅費改革後農村公共物品的可及性
第7章稅費改革後中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的考察
7.1基本公共服務的範圍及均等化的衡量標準
7.2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的測算方法
7.3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的整體測算
7.3.1義務教育指標體系均等化水平
7.3.2公共醫療衛生指標體系均等化水平
7.3.3社會保障指標體系均等化水平
7.3.4基本公共服務總體均等化水平
7.4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約束條件
第8章建立現代公共財政體制:解決農民負擔問題的根本出路
8.1公共財政:一個理論分析範式
8.1.1理論溯源
8.1.2公共財政與農民負擔問題
8.2統一城鄉稅制
8.2.1已有觀點的歸納分析
8.2.2涉農稅收制度國際經驗的比較
8.2.3現實的約束條件
8.2.4構建後農業稅時代的涉農稅收體系
8.2.5城鄉稅制統一與農村公共物品供給
8.3實行比較規範的分稅制
8.3.1為完善分稅制提供一個規範
8.3.2實行規範的分稅制所面臨的現實障礙
8.3.3按財權與事權統一的要求完善分稅制
8.4建立現代公共預算
8.4.1現代預算制度的形成過程及實質
8.4.2現代預算制度的特點及我國預算制度的不適應性
8.4.3幾點主張
8.5對城鄉居民提供一視同仁的公共服務
8.5.1改變公共服務的城鄉二元體制
8.5.2城鄉公共物品均衡配置策略
8.5.3轉變農村公共物品供給決策機制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