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融資與金融深化

內容介紹

經濟理論關於儲蓄、投資、產出的融資假設是:如果企業願意,它們就可以按市場利率借到資金。與此不同,本書認為,經濟主體並不能獲得足夠的意願資金,特別是中國農村的實體經濟部門,既沒有獲得金融機構足夠的貸款支持,也無法獲得在資本市場上發行股票和債券的便利,它們都面臨投資的主要限制,即融資。
融資依賴金融提供資金融通,然而很難有與農村融資主體相匹配的金融供給。投融資體制的不完善以及農村金融體制改革滯後,導致融資困難,制約農村經濟的發展。格利和肖認為,實際產出的增長能力主要來自資本存量的規模及其分配;卡普從開發中國家實際生產企業的資本需求出發,揭示了金融發展對經濟成長的重要性。因而,由農村融資觸及的金融創新,構成農村金融發展的基礎,成為農村經濟成長的重要引擎。不僅如此,本書認為,農村經濟成長對農村金融發展同樣有著重要的作用。本書將突破戈德史密斯關於經濟成長與金融發展的因果關係問題的糾纏,以農村融資與金融深化的作用機理為研究對象,說明金融與經濟成長的良性循環。
本書從三個方面分析了農村融資與金融深化:首先,從農村金融與農村實體經濟部門之間的關係入手,探討融資與金融深化的發展歷程以及主要作用形式及其特點;對農村金融抑制環境中的融資與金融特徵進行了深入剖析;以“融資需求一金融供給一金融深化”的綜合分析理論框架,對農村融資與金融深化的作用機理和影響因素進行了理論解說。其次,通過對影響金融深化作用方式的研究,突出分析了融資需求與金融供給等因素,對農村融資與金融深化作用模式選擇的決定性作用。最後,通過對農村融資與金融深化的相關關係分析,揭示了農村融資與金融深化的作用方式選擇的影響因素。分別採用靜態分析方法和比較靜態分析方法解答了農村融資與金融深化為什麼選擇某種路徑的作用模式問題。通過模型模擬,進一步分析了農村融資對需求尾隨型金融深化模式的決定作用,金融供給對供給誘導型金融深化模式的決定作用,較為深入地闡明了金融深化的路徑選擇與形成過程、需求型與供給型的區別、金融發展的內生性與外生性等。套用非對稱信息模型分析了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正規金融及非正規金融與農村融資的相互作用機
理。並用它來分析農村金融體系創新面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證明了金融深化取決於融資需求的融資成本與金融供給的資金投資收益兩者之間的均衡;還闡明了農村金融抑制存在的原因在於:金融供給與融資需求的約束問題;通過模型模擬分析,驗證了金融深化模式的選擇:取決於農村融資與金融深化的匹配這一基本結論。
基於這樣的邏輯順序,本書分別較為詳細地研究了:融資需求與金融深化相互促進的經驗證明;農村融資與金融深化的現狀考察;農村融資路徑拓展與金融深化進程中存在的問題;農村融資與金融深化的相關性分析;金融深化進程中的供給誘導型和需求尾隨型模式的政策選擇。
本書的研究思路為:理論綜述一現狀、原因分析一解決對策;具體為:融資與金融深化的發展歷程、作用機理及經驗證明一農村金融抑制下的融資特徵與金融特性一農村融資與金融深化作用方式的選擇一模型分析及模擬驗證一提出農村融資與金融深化的供給誘導型與需求尾隨型作用模式。
本項研究使用現代經濟學的基本方法和前沿理論,利用實證分析和規範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在理論分析上力圖突破“金融自由化一金融深化”的純金融分析法,在分析框架上引入“融資需
求一金融供給一金融深化”的綜合分析法,通過對金融深化的新古典理論範式的進一步發展,在金融深化路徑選擇上突破金融的外生約束,提出現代金融的演化形式一融資需求尾隨型和金融供給誘導型金融深化模式一存在的理論基礎和演進的環境條件,為分析農村融資與金融深化的作用方式提供一個歷史的、邏輯一致而又具有較為廣泛解釋性的理論分析框架。
本書以農村融資的獲取為切入點,以農村融資與金融深化的匹配分析為主線,綜合運用現代經濟學的基本分析方法和財務金融學與金融經濟學的具體分析框架分析了農村金融抑制環境中,金融供給與融資需求的相互作用機理;金融供給對融資規模和融資路徑選擇的約束方式,融資需求對金融深化的影響方式;用現實中的案例材料建立理論分析模型,並用統計數據的模擬分析結果對假說進行驗證,以得出一般性的結論。
本書的基本結論如下:農村融資面臨的主要問題是金融抑制,農村金融抑制是金融供給約束的長期結果;農村融資的規模和效率依賴於金融深化的程度;金融深化的本質是增加私人投資;金融深化的路徑是外生性的供給誘導式金融發展模式與內生性的需求尾隨型金融深化模式;農村融資與金融深化的最佳作用方式是金融供給誘導和融資需求尾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