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婦[聊齋志異篇目]

《農婦》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

原文

邑西磁窯塢有農人婦[1],勇健如男子,輒為鄉中排難解紛[2]。與夫異 縣而居。夫家高苑[3],距淄百餘里;偶一來,信宿便去[4]。婦自赴顏山[5], 販陶器為業。有贏餘,則施丐者。一夕與鄰婦語,忽起日:“腹少微痛,想 孽障欲離身也[6]。”遂去。天明往探之,則見其肩荷釀酒巨瓮二,方將入門。 隨至其室,則有嬰兒繃臥。駭問之,蓋娩後已負重百里矣。故與北庵尼善,訂為姊妹。後聞尼有穢行[7],忿然操杖,將往撻楚,眾菩勸乃止。一日,遇尼於途,遽批之[8]。問:“何罪?”亦不答。拳石交施,至不能號,乃釋而去。

異史氏曰:“世言女中丈夫,猶自知非丈夫也,婦並忘其為巾幗矣[9]。 其豪爽自快,與古劍仙無殊[10],毋亦其夫亦磨鏡者流耶[11]?”

注釋

據《聊齋志異》鑄雪齋抄本

[1]磁窯塢:集鎮名,在淄川西南鄉。見乾隆《淄川縣誌》二下“鄉村”。

[2]排難解紛,為人排除危難,調解爭執。語出《戰國策·趙策》三。

[3]高苑,舊縣名。在淄川縣東北,明清屬青州府。今為山東省高青縣之一部分。

[4]信宿:再宿。

[5]顏山:又名顏神山、神頭山或鳳凰山。在益都縣西南一百八十里,博 山縣西南三里。舊屬益都縣,今屬淄博市博山區,山下即顏神鎮。

[6]孽障,即“業障”,佛教謂過去作惡導致的後果。此處作為對腹中胎 兒的暱稱。

[7]穢行:習指男女關係混亂。

[8]批,批頰,打嘴巴。

[9]巾幗(guō國),婦女的頭巾和髮飾。行為婦女代稱。

[10]劍仙,指技能超凡入化的劍客。

[11]磨鏡者:指唐人小說中女劍客聶隱娘的丈夫。聶隱娘,唐貞元中魏 博大將聶鋒之女。十歲時被一女尼攜去,授以劍術,五年送歸。偶一磨鏡少年及門,隱娘稟於父而嫁之。夫婦初事魏博,後事陳許,終漸不知所之,而此磨鏡少年始終未見有他藝能,是一個帶有神秘色彩的人物。見《太平廣記》 一九四、唐裴鉶《傳奇·聶隱娘》。此謂農婦之夫似之。

譯文

淄川城西的磁窯塢有一位農家婦人,勇猛健壯如同男子一樣,常常為鄉里排除難題,調解糾紛。她和丈夫分居在兩個縣裡,丈夫家在高苑縣,距淄川一百多里;偶然來一趟,住兩宿就走。農婦自己到顏山去,販賣陶器為業。她有了多餘的錢,便施捨給討飯的人。一天晚上,她正與鄰家婦人說話,忽然站起來說:“我肚子稍微有點痛,想必是孩子要離身了。”於是就走了。天明後鄰居婦人去看她,卻見她肩挑著兩個釀酒的巨瓮,正要進門。鄰婦隨著她進入屋內,看見有一個嬰兒包裹著躺在床上。鄰婦吃驚地問她,原來她分娩以後已挑著重擔走了上百里路了。農婦過去與村北邊庵里的尼姑很要好,拜了乾姊妹。後來她聽說這尼姑有淫亂的行為,就氣憤地抓起一根木棒要去打這個尼姑,眾人苦苦勸阻才沒有去。有一天,她在路上遇到了這個尼姑,趕上去就打。尼姑問:“我有什麼罪過?”農婦也不回答,拳頭、石塊一齊向尼姑身上打去,直打得尼姑叫不出聲了,才停手走了。

異史氏說,“世上說的女中丈夫,她們還自知不是丈夫,而這個農婦卻忘了她本身是個婦女呀。農婦的豪爽痛快,與古代仗義疏財的劍客沒有什麼不同,是不是她的丈夫也像女劍客聶隱娘的丈夫一樣,只會磨鏡沒有其它本事的人呢?”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 年),清代傑出的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山東淄博市)人。蒲松齡一生熱衷功名,醉心科舉,但他除了十九歲時應童子試曾連續考中縣、府、道三個第一,補博士弟子員外,以後屢受挫折,一直鬱郁不得志。他一面教書,一面應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歲時才援例出貢,補了個歲貢生,四年後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齡對當時政治的黑暗和科舉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認識。生活的貧困使他對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體會。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寫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齋志異》外,還有《聊齋文集》和《詩集》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