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州[湖南省懷化市古地名]

辰州[湖南省懷化市古地名]
辰州[湖南省懷化市古地名]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辰州,今湖南懷化市北部地區,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始置,治所位於今懷化沅陵縣。

舊領縣七,天寶年間領五縣,宋以後領沅陵、漵浦、辰溪、盧溪(瀘溪)四縣。明洪武九年,降沅州府為州,隸辰州府。

開皇九年(589),廢沅陵郡為辰州(因辰水得名),廢南陽郡置壽州。當年,辰陽縣治遷於辰水北岸(即今縣治),與辰陽之名不符,又適當辰水(又名辰溪)入沅之口,故易縣名為辰谿縣(辰谿縣名始此),同時廢靜人縣(今吉首)入之。十八年(598)改壽州為兗州。煬帝大業二年(606)改州為郡,辰州復為沅陵郡,屬荊州。兗州廢,領縣皆屬沅陵郡。沅陵郡初治龍檦,今黔陽縣,後移沅陵縣。領縣五:沅陵、龍檦、辰溪、大鄉(今永順、古丈、保靖、龍山縣)、鹽泉。

唐武德三年(620),據守沅陵郡之蕭銑部將董景珍歸唐後,唐王朝開始經營沅陵郡。是年,改沅陵郡為辰州,治沅陵。 其時,辰州囊括了北起酉水,南達巫、渠二水的整個 五溪 地區

貞觀元年(627),根據山川形勢,把全國劃為十道,作為監察機構。辰州屬於江南道。貞觀八年(634),以辰州龍標縣置巫州(沅州、敘州潭陽郡)。垂拱二年(686),以辰州麻陽縣地及新開山洞置錦州(盧陽郡)。天授二年(691),析辰州大鄉、三亭二縣置溪州(靈溪郡)。長安四年(704),以沅州之夜郎、渭溪二縣地置舞州(獎州龍溪郡)。

景雲二年(711),置辰州都督府,兼理軍事、民政,下領辰州、沅州、舞州、錦州。開元二十一年(733),全國改為十五道,二十七年(739)辰州都督府撤銷,辰州、巫州、錦州、業州及羈縻晃州皆隸黔中道並置採訪使。

天寶元年(742),改辰州為盧溪郡。乾元元年(758),郡復為州。

大曆四年(768),於辰州置辰、巫、溪、錦、業五州團練守捉觀察處置使。

貞元元年(785),黔州經略招討觀察使治於辰州。

五代

馬殷據楚及鎮壓“飛山蠻”後,仍無能完全控制五溪地區,只好依靠大姓酋長實行統治,於是,封宋鄴為辰州刺史、昌師益為敘州刺史、楊再思為誠州刺史、彭士愁為溪州刺史、田氏為錦州刺史,等等。

後周廣順年間,楚亡後,辰、敘、錦、洽、獎等州皆隸於朗州大都督充武平軍節度使。

宋熙寧前,今懷化地區境隸屬荊湖路,有辰州、懿州(本洽州,乾德三年改)、敘州、錦州、誠州、晃州、獎州、鶴州、峽州等30餘州,均為羈縻州。

熙寧七年(1074),北宋名相章惇平“南江蠻”,收復溪洞黔、古、顯、敘、峽、中勝、富、嬴、繡、允、雲、洽、俄、獎、晃、波、宜十七州,即唐敘、錦、獎州地置沅州,裁撤羈縻州。元豐年間,境內有辰州盧溪郡,沅州盧陽郡,誠州,屬荊湖北路。

辰州盧溪郡,治沅陵,五代故州。領沅陵、漵浦、辰溪、盧溪四縣。主戶5669戶,客戶3244戶。轄會溪城(照寧八年置),池蓬砦(嘉祜三年置),鎮溪砦(熙寧三年置),黔安砦(熙寧八年置)。

至元十二年(1275),改宋辰州盧溪郡為辰州路,治沅陵。領沅陵、辰溪、盧溪、漵浦四縣。 隸湖廣行省。

明辰州府 明辰州府

明太祖甲辰年(1364),改辰州路為辰州府,治沅陵,領沅陵縣、盧溪縣、辰谿縣、漵浦縣。

洪武九年(1376)降沅州府為州,以州治盧陽縣省入,隸辰州府,領黔陽、麻陽二縣。

辰州府,初屬湖廣布政使司,康熙三年(1664),改屬湖南布政使司。

辰州府領四縣:沅陵縣,明故縣;瀘溪縣,盧加水旁,今縣地;辰谿縣,改溪為谿,今辰谿縣;漵浦縣,明故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