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ISBN:10位[7500114427] 13位[9787500114420]
出版日期:2006-1-1
定價:¥18.00 元
內容提要
“翻譯茶座”系列讀物,由精彩短文組成,奉獻給廣大翻譯學習者的又一精品!翻譯,英語學習之至高境界,思維訓練之理想途徑,語感培養之最佳砥礪。
本書分《譯事記趣》、《咬文嚼字》、《辭書與譯事》三部分。
編輯推薦
WWW怎么念?英語“枕頭風”怎么譯?怎樣稱呼女總統?“素食”英語表達種種,人才流動種種之英譯,耳聾、耳背與耳聰之英譯……本書翻譯茶座系列之十三,作者以其豐富的翻譯實踐經驗和深厚的語言功底,分析詞語翻譯的得失,澄清對一些詞語的誤解,提供地道的英譯,書中的英文多取材於活生生的英語世界的生活實踐,資料翔實豐富,行文風趣生動。對英語學習者和翻譯學習者都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和學習價值。
“翻譯茶座”系列讀物。由精彩短文組成,奉獻給廣大翻譯學習者的又一精品!翻譯,英語學習之至高境界,思維訓練之理想途徑,語感培養之最佳砥礪。
本書分《譯事記趣》、《皎文嚼字》、《辭書與譯事》三部分。
作者簡介
陳忠誠 號中繩(1922年-)。上海聖約翰大學經濟系肄業,東吳大學中國比較法學院法學士(1947年)、比較法碩士(1949年)、大學本科畢業前在美國獨資企業德士古石油公司中國公司法律部任兼職法律翻譯,畢業後任專職法律顧問。1951年起,任最高人民法院華東分院編纂、華東司法改革辦公室工作人員。華東政法學院成立後,在該院任教,為原經濟法系教授,兼法律學術交流的俄語(50年代)、英語(70年代)和日語(90年代中)口譯。1992年退休後任上海大學法學院終身教授。 陳忠誠 教授2000年6月出版了《法苑譯譚》一書, 該書內容既涉及法律(學)文字之英譯漢,亦涉及其漢譯英,並予後者以重視——因為它是外向型的,直接影響我國法律之國際形象,而且是較之內向型法律翻譯更為薄弱的環節,是法律(學 )翻譯的新天地。
目錄
出版說明
譯事記趣
對“How do you do”的幾種反應
新人新詞
儂做啥個班?
頭與屁股的對比統一
從茶坊飲料單上的“隨便”譯起
三一對外機構之英譯
兩勝雙
幹嘛“去麥克唐納家了”!
從“雙蠃”到“全蠃”到“……”
女傢伙
從小兵張嘎想起的
從信用卡到負債卡
“一絲不掛”英譯之正、反面著筆
從百萬富婆說起
笑不比哭好
閒話Sandwich其人其事
美國磁力鞋遇“難”記
高底兒鞋其事其詞(漢英對比)
緊跟連字元的美人
2=幾?
真的穿香水啦!
見Separated即望文生義的故事
譯“筆”難也不難?!
“華夫餅乾”與“紫”之比
誰的耳朵未必長在自己身上?
“He's in London.”……!
從夠長的“長遠勿見”說起
借調天熊貓
三陪女陪出真情/遭拒婚以死殉情
另一半兒
英語姓名隨想錄
When Babies Are Made of Produced
21世紀美國:minorities要成majorities了!
高樓拋物
閒話mate
“潔本”及其英譯
漢語“屁”=英語“屎”的時候
人才流動種種之英譯
由“人才名留”所衍生的
“開放”又一義之又一譯
非法移民偷渡人——蛇或狼之屬
“假唱”其詞其事
good就一定“好嗎”?
英語“枕頭風”怎么譯?
補“領”及其英譯
兩種“回頭”——兩種譯法
……
咬文嚼字
辭書與譯事
作者主要譯、著作品
書摘
兩勝雙贏
從目前的某些賽事來看,“友誼第一,比賽第二”早就不是什麼放之四
海而皆準的了。就個別賽事而言,則是比賽第一、友誼第x[x指無窮大也]了
。
“兩勝”當然是對“兩敗”而言的,而且既然有“兩敗俱傷”之說,自
不妨言“兩勝雙贏”,即彼此都贏之場合是也。“雙贏”此語最早見於媒體
,乃1999年11月底12月初我外交部長在媒體上所採用的——他稱中美雙方簽
署的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協定為“雙贏協定”。這“雙贏”如果是甲乙雙方
,英語該作“Both Win”;如果是三國四邊、甲方乙方都贏,就該作All
Win了吧。
但此處的“雙贏”大半會作win-win的吧。其“譯型”見於客觀的言語
實踐,如:
In an emerging market country, we once talked to the
government into offering squatters along a future power
transmission line financial incentives to move,instead of using
the army toevictthem.
The result is a win—win equation.
----Time,January 31,2000,p.39
如果從反面著筆來譯“雙贏”,也許該作no-lose了吧:
You mizht arglJe that Case was in a no-lose.situation,riding
the biggest boom in the history of booms.
----Time,January 24,2000,p35 P12
幹嘛“去麥克唐納家了"!
處理舊資料,在送廢品收購站前,不免在依依惜別中隨手翻閱一番。這
其間,讀到了學校內部刊物,《外國法學譯刊》(1981年3月)中如下的一段
文字:
26歲的哈頓,在九月份擔任了他的三歲半的兒子的監護。雖然他發牢騷
說他的新生活不很令人興奮,但他承認他已經“老練了不少,我可以與孩子
的母親同樣地照料我的兒子。現在我加倍地愛我的兒子了”。羅森紹說“很
多行使單獨監護的父親享有了這種美好的感情。有一個告訴她說“我真的能
給我的小子做飯而不用帶他上麥克唐納家裡去了,而且他確實很愛吃。
這段譯文末了一句實在令人費解:
麥克唐納家同這對父(離了婚的)與子(離開了母的)是什麼關係——是什
么親戚朋友嗎?
現時的讀者雖然沒有原文,但一望而知:“麥克唐納”並不是一般的姓
氏。當然更不是這對父子的什麼親友,而是美國一家名馳全國、門店遍及各
地、主要賣漢堡包(也兼營快餐)企業的連鎖店。所以,這裡與其說這位離了
婚的先生不用帶孩子上“麥克唐納家裡”去,倒不如說他離婚後自己學會做
飯之後就再也不用帶孩子上麥克唐納洋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