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廣泛的人脈對我們在工作中的幸福體驗起到了不可思議的促進作用。因為職場人的幸福感來自於個人價值的滿足,而良好的人脈既可以讓你通過同事之間的友情緩解工作壓力、提升認同感,也能為獲取各類信息建立暢通的渠道。因此,一旦成為“辦公室孤兒”,也就意味著我們不僅丟失了一個職業情感的共享空間,更缺少了一個職場交流的信息平台。
然而,很多時候由於我們對環境的不適應、自身的性格特點、有限的社會交往水平……都會讓自己一步步淪落為“孤兒”,並被職場圈子邊緣化。
類型
性別孤單型
由於性別不同導致不合群,被孤立。
建議
1.檢視你是否有大男人思想:你之所以成為辦公室的話題“孤兒”,性別當然不是主要原因。我們會發現,有不少男孩子在女人堆里混得如魚得水,比如《紅樓夢》里的賈寶玉等。你需要檢視你是否有大男子主義思想,比如很多男人輕視女人那點事兒,覺得家長里短沒有價值,這無形中給自己製造了一道性別的藩籬。你為什麼不試著了解一下女人的那點事兒?為什麼不試著學習一些生活的知識?
2.學會適當地油腔滑調一些:
女孩子們都特別喜歡和他聚在一起,用她們的話說是“和他在一起,簡直忘掉了他的性別”。這位男性朋友具有的素質是:嘴甜――常常讓女孩子樂開了花;會幽默――女孩子喜歡幽默;勇於犧牲――常常甘當女孩子們開玩笑攻擊的對象,當然那只是玩笑。
3.適當引導話題:如果有些話題你不感興趣並且插不上話時,為什麼不試著把話題朝自己擅長的方面引導?這樣你是不是就有用武之地了?比如你喜歡足球,你更了解男人,那么就對著女同胞們狂侃一通兒男人吧,相信她們都會願意傾聽你的話。
不苟言笑型
由於天生比較木訥而不擅言談,導致無法融入大家的話題圈,而被孤立。
支招
1.決定融入話題圈之前,先學會幽默一下。具體做法可以多看相聲大師,或者崔永元的節目,學習他們是怎么幽默的,幽默能夠讓人放鬆。
2.逐個擊破。一個人之所以成為辦公室的話題“孤兒”,很可能覺得和大家說不上話。但一群人之中,總有相對來說和你聊得來的,所以先從那個可以交往的同事入手,逐步達到融入辦公室話題圈中的地位。
3.如果你是一隻孤獨的獅子,認為偉大的動物總是獨來獨往,而只有綿羊之類才群居的話,那么不妨保持你的勇氣,獨立自主吧。
圈圈派被冷落型
由於公司拉幫結派的各種小圈圈特別多。剛進入這家公司時,可能是來路不明,幾乎無法融入一個圈圈。這些所謂的圈圈大致有這樣一些:
粉紅圈。都是些女兵干將,喜歡聚在一起聊些家長里短的,據說業餘還相互串門,影響到各自的老公都成了好哥們兒。
菸民圈:都是午休時喜歡一起抽菸的,因為抽出了感情,這種“抽菸外交”讓他們自動形成了一個小圈圈。
體育圈:顧名思議,都是些喜歡看球賽的,業餘還組織一些體育比賽什麼的。辦公室之外是有共同愛好的球迷,辦公室里就成了互相關照的好哥們兒了。
由於自己既對家長里短不感興趣,也四體不勤,更害怕抽菸影響健康。當然,更重要的是,似乎對這些各自為政形成的小圈圈,對許多職場中人為一點私利費盡心思拉幫結派感到了無興趣,覺得這樣做純粹是一些不學無術的人才搞的活動,如果去搞,純粹是浪費時間。
雖然這么想,有時這種情形還是有些尷尬,比如中午吃飯時,他們三五成群,自己形單影隻。
支招
1.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如果你融入不了別的小圈圈,為了自己看起來不那孤單,為什麼不按照自己的興趣成立一個小圈圈呢?你總有一點愛好吧,比如讀書什麼的。哪怕什麼不愛好,拉集起辦公室的逍遙派,組織一個逍遙圈。
2.觀念革命:你是不是不屑於在辦公室組織一個小圈圈?或者你對那些拉幫結派的人,對那些渴望成為辦公室“話題皇后”的人嗤之以鼻。如果你這么想,你可能永遠只能成辦公室孤兒。現代企業拒斥那種“竹林七賢”的逍遙派,吳若權在一篇文章里寫過:要想升職嗎?那么明天就要學會和老闆去爬山。刻意的鑽營是一個現代職場中人必須學會的本事。你不去爭,別人怎么知道你的本事,又怎么會理所當然地給你想要的?
3.適當謙遜一些:那些不屑於成為圈圈中一員的人的確容易給其他人清高的印象。孤獨的人要么確實有才華,別具一格,要么就是有“社交心理恐懼症”。如果是前者,為什麼不試著低調謙遜一些,畢竟你不能生活在真空中。不能成為圈中一員,確實會讓你失去更多利益;如果你是後者,就需用看心理醫生了。
求生之道
求生之道一:學會開放自我
由於職場關係的特殊性,在與同事交往的時候,總會多少有一些防備心理。這在以利為先的職業關係中有一定的存在道理,但是凡事都以消極的方式去猜疑,不僅不能獲取同事們的理解,反而會加大與同事的心理距離。
支招:主觀偏見是人際交往的大敵,而情緒化的交往方式更是對人際關係的一種傷害。很多人都喜歡用“職場如戰場”來形容工作環境的複雜,雖然這種說法有些嚴重,但是確也有些道理。如果我們總是將那些在家庭環境中尚能以親情彌補的使小性兒用在職場,那么最終受傷害的只能是我們自己。因此,職場交往的第一條就是切勿情緒化地應對工作中的人和事。
求生之道二:不可常用游擊戰
當我們對一個難以駕馭的環境手足無措的時候,放棄也許是一種最佳的選擇。畢竟有些時候,問題的源頭是我們與工作環境的格格不入,重新選擇一個符合自己文化傾向的團體,或者尋找一個容易適應的工作環境當然是一個不錯的舉動,這在心理學中叫做消除應激源。
但是,如果逃離成為一種習慣,那么就需要對自己處理問題的方式加以反思了。當出現適應困難的時候,告誡自己“適應是需要時間的,也許過了這一階段自己就能夠融入其中了”。有了這種心理暗示,最艱難的那段適應期就成為歷史,演變為一份寶貴經驗。
求生之道三:接受一份殘缺的職業
工作性質讓她難以與同事們走得太近。針對這類特殊的“辦公室孤兒”,既然選擇了這份勢必會孤獨的工作,就要學會接受它所造成的那份寂寞。工作中獲取多大的價值感,都無法填平不良人際關係所帶來的心理傷害。因此,在接受這份充滿遺憾的工作的同時,也需要另闢蹊徑獲取積極的社會支持。一是得到職場中沒有利害關係的人的友誼,二是建立職場之外的人脈網路。
支招:在心理健康領域,始終倡導每個人都應該建立積極有效的社會支持體系。這些被稱做社會支持的人群,可以是自己的家人,也可以是自己的朋友、同事,他們往往是治療孤獨的良方。
斯洛曾經將人的心理需求進行了層級清晰的劃分,並將歸屬感以及得到尊重列為人們社會生活的基本需要之一。也就是說,無論我們生活在怎樣的一個社會團體中,都會產生歸屬於這個群體、受到群體成員尊重的需求,一旦這一需求得不到滿足,內心就容易失去平衡,嚴重的還會發展為心理疾病。因此,不做辦公室孤兒,建立良好的人脈關係是職業發展的基本要求。
雙語解讀
Officeorphans辦公室孤兒bàngōngshìgūér
Officeworkerswhoseldomtakepartincompanyactivitiesandaregraduallyforgottenbyco-workers.Thisbeginstoaffecttheirmood,andtheyultimatelyfindthemselveswithnoplatformforcommunicationwithintheworkplace.
(互動百科與《環球時報》英文版聯合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