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甲

辛甲

商末周初年史官。原事商王紂,西周道家,已知最早的道家人物之一。西漢國家藏書目錄《漢書·藝文志》,在“道家”類中著錄有辛甲所著《辛甲》二十九篇。班固注曰:“紂臣,七十五諫而去,周封之。”嘗向紂七十五諫,紂不聽,方去而至周。復由召公奭推薦,任周太史,受封於長子(今山西長子西)。曾倡議百官群臣各獻箴言,勸王行善補過。今存“虞人之箴”(見《左傳襄公四年》)。

簡介

辛甲,生卒年不詳,姓氏不詳,出產地不詳,辛甲則可能是後人給取的綽號,而不是他老先生的名字。結合辛甲先生的事跡來看,這種推測是站得住腳的。歷史上“十天干”具有明顯的氣質指向,常常用來給領導和特殊人物取綽號。比如,天干中說,果實初熟,味道還不甘醇,所以稱作“辛”。又比如,天干中說,萬物破甲殼而出,所以稱作“甲,排在第一位。而辛甲先生的為人和個性,大約有這兩方面的特徵。由於紂王被勝利沖昏了頭腦,所以人家就多次給君王提意見,據史料稱,曾一度達七十五次之多,非常有才華,但是不給君王面子,所以叫做“辛”,辛辣是也。

辛甲針對商朝政治弊端提議改革,因為其非常有才華,所以被稱作甲,排在賢才第一位。

記載

中國最古老、有文字記載、垂訓千古的官箴,大約出現於公元前一千年左右的春秋時期。其中最著名的,要算《虞人之箴》了。據《左傳》襄公四年中的記載,《虞人之箴》是由一個叫辛甲的人推重而名於世的。辛甲的身世難以追溯,但知他曾是商後期,也就是殷的亡國之君帝辛、人稱紂王朝的史官。紂王也曾有所作為,如平定東夷,將中原文化傳播到淮河、長江流域等。但自從集寵愛於妃子妲己一身後,便在淫亂暴虐路上漸行漸遠。辛甲屢加勸諫,他都聽不進去。據《史記》記載:
“ 他材力過人,知足以拒諫,言足以飾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聲,以為皆出己之下。好酒淫樂,嬖於婦人。愛妲己,妲己之言是從。於是使師涓作新淫聲,北里之舞,靡靡之樂。厚賦稅以實鹿台之錢,而盈巨橋之粟。益收狗馬奇物,充刃宮室。益廣沙丘苑台。多取野獸蜚鳥置其中。慢於神鬼,大最樂戲於沙丘,以酒為池,懸肉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間,為長夜之飲……”
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他的貪慾,已從權、錢、色三個方向,發揮得淋漓盡致。但接下來的情形更糟。他以西伯昌、九侯、鄂侯為三公。但位居三公的三個人是什麼下場呢?先說九侯。九侯之女美,紂王納為妃。其女不喜淫樂,紂王怒,加上妲己的挑撥,將她殺了。還將九侯處以醢刑,醢者,剁成肉醬之謂也,於是鄂侯起而與紂王辯白,紂王又殺鄂侯,把他的肉烤成肉干。西伯昌暗下哀嘆,被崇侯虎知道了,向紂王告發,於是將西伯昌囚禁起來。幸虧西伯昌身邊有一批賢臣,一商量,決定投紂王之好,向他獻上美女、奇物、善馬,才使西伯昌得以生還。西伯昌得歸後,修德行善,諸侯多叛紂而歸西伯昌。紂王大臣如太顛、閎夭、散宜生,還有辛甲也都歸於西伯昌。王子比干進諫說:“諸侯叛歸西伯昌,許多賢臣也紛紛投靠西伯昌,不能不防呀!”紂王不聽,說:“諒他也成不了氣候!”比干直言力諫,紂王怒,說:“我聽說聖人之心有七竅。”命刀斧手剖開比干的胸,取出心臟來觀看。微子啟是帝乙的長子、紂王的庶兄,見此,嚇得去會太師、少師,商量對策。太師、少師都說:“與其殉國,不如出逃。”微子連夜逃了。箕子是紂王親眷沒有逃,卻裝瘋賣傻,隱居山野。太師、少師相繼奔往西周。據《史記》記載,周武王於是率諸侯伐紂。紂敗,登鹿台,衣其寶玉衣,赴火而死。這正是暴君的下場。
辛甲在西周任太史,與尹佚並稱為辛尹。他在太史任內,創導百官“官箴王闕”,以針砭國君缺失為己任。他深感殷鑑不遠,應以史為鏡,以免歷史悲劇之再演。百官都回響他的召喚,遞交官箴。辛甲最看重的,正是《虞人之箴》。虞者,管理田獵官員的稱謂也。《虞人之箴》不過六十餘字,卻道出了百姓的心聲。這份箴言寫到:
“茫茫禹跡,畫為九州。經啟九道,民有寢廟,獸有茂草,各有攸處,德用不擾。在帝夷羿,冒於原獸,忘其國國恤,而思其麀牡武不可重,用不恢於夏家。獸臣司原,敢告僕夫。
譯成白話大意是:
大禹皇帝足跡所至,把轄地畫為九州,又開啟水陸通道,讓百姓住有所居,還有祖廟供祭祀。牲畜獸禽,也有豐茂的草原生息繁殖,與百姓和諧相處,互不打擾。夷羿本是夏之部落首領,弒夏登上王位,貪戀漁獵,把國家憂患放在腦後,卻迷戀捕殺公獸母獸。用武力過度殺生,會損害國家的元氣。作為獸臣,斗膽勸誡國君不要這樣。
《虞人之箴》語言樸實,感人至深。微言大義,振聾發瞶。它在幾千年以前,就提出了人與自然、人與獸“各有攸處,德用不擾”的思想,可見我們老祖宗的智慧,是何等深邃超前;豈止超前,更是超世紀,超越今人幾千年;就是拿到世界範圍去比對,都處於絕對領先的地位。可惜的是,五千年光輝中華文化的精髓,還有許多尚待發掘,尚待認知的地方。更可惜的是,因為傳統文化教育的缺失,讓許多人數典忘祖,把老祖宗的一些真知灼見丟在一邊,遇到問題,卻向西方尋找解藥。虞人有知,當喟然三嘆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