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簡介
輻優151,系四川省江油市農業科學研究所與成都市南方雜交水稻研究所合作,用輻74A與江恢151組配而成的中秈遲熟雜交水稻新品種。在2000—2001年的四川省區試中,表現出耐肥抗倒、高產、抗稻瘟病特性。2002年3月通過四川省品種審定。2004年獲準國家植物新品種保護(公告號CNA101558E)。2005年通過重慶市認定。2006年通過湖南省認定。2006年初被四川省確定為主推品種。選育經過
1995—1996年間,發現江恢151對稻瘟病的抗性表現不穩定,在江油市常發稻瘟病重病區的東安鄉構樹村選點對江恢151進行大群體自然誘發鑑定(不接種、不防治)。經過連續兩年鑑定選擇,對其當選的抗病各株系作為核心種進行混繁,構建為江恢151的核心種。1997年夏季,江油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用成都市南方雜交水稻研究所育成的輻74A與前述江恢151核心種組配育成中秈遲熟雜交稻新組合輻優151。1998年進行品試,小區折合單產608.5kg/667平方米,比對照汕優63增產12.27%,差異達極顯著。1999—2000年參加綿陽市區試,兩年平均單產8.73t/公頃,比對照汕優63增產8.05%;2000—2001年參加四川省區試,兩年平均單產8.33t/公頃,比對照汕優63增產3.30%;省生產試驗平均單產8.23t/公頃,比對照汕優63增產4.5%。順利通過省區試推薦審定。2002年3月通過四川省品種審定。2004年獲準國家植物新品種保護。2005年通過重慶市認定。2006年通過湖南省認定。2006年初被四川省確定為主推品種。特徵特性
該品種在省區試中兩年平均生育期152.2天,比對照汕優63長0.2天。株高112.3cm,有效穗246.9萬—270.0萬穗/公頃,穗長26.5—27.5cm,每穗著粒183.4—210.0粒,結實率81.4%—86.0%,千粒重28.3—29.0g。一般單產8.4—10.4t/公頃,高產紀錄達16.04t/公頃(鹽邊縣2001年省區試單產15.507t/公頃,2003年示範15.07公頃,驗收單產9.28—16.04t/公頃,加權平均單產11.91t/公頃,其中3公頃驗收田平均單產16.04t/公頃),苗期長勢旺,分櫱力與上林穗略少於對照汕優63。抽穗後,稈硬葉挺,穗大粒多,結實性好,千粒重高。後期轉色正常,落黃好。抗性經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四川農大水稻所、四川省農科院水稻所、內江市農科所接種鑑定,2000年葉稻瘟6、4、5、4級,頸稻瘟9、5、1、5級;2001年葉稻瘟8、6、4、5級,頸稻瘟7、3、1、1級,其抗稻瘟病能力顯著強於對照汕優63。米質經統一送樣由農業部稻米及製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鑑定,米質與汕成63相當。產量表現
輻優151通過四川省審定後,2003年在越南國家區試中平均單產7.41t/公頃,比對照Ⅱ優838增產6.77%(其中最高產量點北江省區試點單產10.233t/公頃,比對照Ⅱ優838增產28.99%),居試驗首位,被該國接納為推廣品種。2004年在湖北省隨州市進行品試(農業局組織),試驗單產652.0kg/667平方米,比對照Ⅱ優725增產3%,獲得該市推廣資格。2005年通過重慶市認定。2006年通過湖南省認定。在安徽、廣西、雲南、河南、陝西、貴州等省(區)通過試種,也獲得了當地認可。截至2005年底,輻優151累計推廣面積10萬公頃;企業生產銷售種子150萬kg;制種600公頃,制種農民淨增效益1800萬元;用種農戶種植10萬公頃,增產稻穀7500萬kg,淨增社會效益1.125億元。3項合計淨增社會效益約1.365億元。總之,該品種在海拔800m以下的中稻區種植,能穩定高產。因對光溫較敏感,在溫光條件好以及適於汕優63高產的地區均可種植。栽培要點
1、在江油市的最佳播種期為4月上旬。培育矮健大窩多櫱壯秧。適栽秧齡40d,切忌“栽老秧”。行距27.0—30.0cm,株距16.6cm,栽足基本苗150萬/hm2以上。2、畝施純氮量不少於10kg,切忌“缺水少肥”。N:P2O5:K2O比例1:0.5:0.7為宜。如能配施矽、錳、鋅肥增產更大。施肥方法宜採用6:2:2(即底肥60%,苗肥20%,穗肥20%),切忌“栽白水秧”(底肥不足)。
3、該品種在四川省區試平均生育期與汕優63相當,但在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廣西等省區生育期短於汕優63。因此,要確立“安全抽穗期”,調節播種期,避開抽穗期遭遇5日平均氣溫32℃(日最高溫度不超過36℃)以上的高溫時段,保障結實率80%以上。
4、要注意及時防治病蟲害,以確保豐收。尤其要注意預防稻瘟病、紋枯病和稻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