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的黃金時代

軟體的黃金時代

《軟體的黃金時代》是2009年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朝陽。本書為平裝16開本,價格是28.00元。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軟體的黃金時代軟體的黃金時代

《軟體的黃金時代》描述了軟體行業技術、市場、產業、商業價值、關鍵事件、人物事跡的歷史運行軌跡,以及軟體已經改變的和將要改變的人類生活與商業創新之間的邏輯分析和價值判斷。在內容上,《軟體的黃金時代》涉及了軟體歷史的幾乎所有重要技術:程式語言、作業系統、資料庫、中間件、套用軟體和開源軟體、人工智慧、軟體工程、網路安全、Web2.0、移動網際網路、企業管理、個人數據處理等,並在橫向話題分類中進行靈活組合。在構架上,以史鑑今,糅合話題式和模組式的內容編排,迎合當今讀者多元化的閱讀取向,使不同身份的讀者都能夠輕鬆找到興趣點和舒適的閱讀方式。在風格上,《軟體的黃金時代》通俗、活潑、充滿矛盾和尖銳的思想火花;書中挖掘了足夠多的新聞歷史事件的背景關聯和更多重量級人物的對話和思想碰撞,內容具備足夠的思想張力和啟迪性,與當今IT業的熱點話題和趨勢息息相關,使得各行各業的非技術背景讀者也能從軟體的技術史和商業史汲取養分。

媒體推薦

“軟體行業60年的歷史比一些傳統行業數百年的歷史更為主富、更加激動人心作者提煉出這60年歷史的精華集於一書,使人們在輕鬆悠閒的閱讀中得以將軟體的大千世界盡收眼底。” ——中國工程院院土 倪光南

讀史可以使人明智,以史為鑑。可以知未來,因為,歷史中蘊含著未來的邏輯,未來不過是歷史的延伸讀完本書,您不僅可以從軟體60年技術史和商業史中汲取智慧,還會了解軟體史上名副其實的巨人——IBM——中國計算機報社常務副社長兼總編輯劉保華

“在某種程度上,軟體引領巷IT行業的發展,甚至改變著世界的運行軌跡,這是一個充滿變數、充滿競爭、充滿新鮮感的行業作者在變數中洞察規律,並融匯在故事中娓娓道來。讀者不僅可以領略軟體的發展脈絡,更可以知道軟體在實現企業改革和業務需求時的重大價值。” ——《IT時代周刊》總編輯 曹健

編輯推薦

《軟體的黃金時代》通俗、活潑、充滿矛盾和尖銳的思想火花。軟體作為產業雖然只有短短几十年的歷史,但卻是段最難為大眾所理解的“秘史”,可偏偏這個神秘的產業正在越來越深八地滲透並左右我們的生活、商業乃至社會行為方式。二戰時期的科學天才到20世紀末的商業Geek文化,再到21世紀的“我們”。軟體的創造者和使用者的群體在不斷地融台與擴張。從亞馬遜書店的雲計算到智慧型手機、吸塵器和大眾汽車中的Linux系統。軟體已經成為21世紀企業的核心競爭要素,同時也在徹底改變人們的數字生活方式的今天,在網際網路經歷了輪牛市之後,那些在信息技術大潮中努力尋找前行方向的人們,需要緊緊抓住軟體這條產業韁繩。軟體60年,從哪裡來?到哪裡去?《軟體的黃金時代》也許將為你打開一扇通往這個最鮮為人知的產業歷史的大門。

目錄

1 計算機語言的“巴別塔”

從織布機到火星車

程式語言的五代十國

程式設計師的鑰匙

語言的戰爭

“面向用戶”的FORTRAN與COBOL

Java的涅盤

網際網路的快言快語

2 作業系統的世紀大戰

進化與輪迴

OS/360——50億美元的賭注

DOS的身世之謎

棋王的噩夢與UNIX傳奇

Linux的開源盛世

Web:桌面作業系統的終結者

3 資料庫演義

巨人的藏經閣

群雄逐鹿

網際網路的新引擎

企業的數字水晶球

4 軟體開發的達爾文進化

前言:軟體的柏林圍牆

人月神話》與工藝革命

開源社區的效率之謎

5 中間件推動商業創新

軟體的底盤

決勝流程

企業的智慧型管家

企業的軟體化生存

6 軟體網際網路

沃森的預言

雲端的喚雨巫師

Web2.0:軟體的第二人生

第三次辦公革命

7 中國的機遇

三十而立

藍色隱形冠軍

多贏的生態系統

軟體的藍海

……

序言

今天,從奧運會到波音飛機,從寶馬汽車的身份識別系統到火星探月車的作業系統,從股票交易到行動電話,從藥物測試到汽車碰撞模擬,軟體的身影已經無處不在,並在各行各業中成為競爭的核心要素之一。史丹福大學經濟學家羅默曾經表示:軟體是改變商業模型,理解經濟的最佳場所。無疑,軟體已經成為整個社會經濟中不可或缺的黏合劑和催化劑,也是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所在。這就意味著,全面了解軟體產業的歷史,已經不僅僅局限於軟體人才的興趣範圍。正如《人月神話》曾經是軟體工程人員的專業書籍,卻同樣能夠成為工商管理的絕佳教材。

《軟體的黃金時代》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勾勒出了世界軟體業60年來波瀾壯闊、跌宕起伏的發展史,同時也用獨特的視角和資料編排方式詮釋了軟體業永恆的生存法則——創新。更重要的是,該書對軟體業在21世紀社會經濟中的重大意義和發展趨勢進行了深入解讀,為各行各業的技術和管理人員了解世界軟體產業的發展歷程提供了一個簡明扼要的讀本。作者在書中穿插了大量豐富有趣的知識、獨特的觀點和鮮活史料,將深奧龐雜的軟體技術史和商業史交織呈現給不同知識背景的讀者,雖然其中個別觀點我並不能完全贊同,但這確實是一次很有意義的嘗試。一方面,國內的軟體用戶和軟體企業可以“以史為鑑”,另一方面我們可以在歷史經驗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這對於企業界和學術界來說同樣重要。

21世紀隨著網際網路基礎設施的高度發展,軟體正在成為信息技術行業革命的領導力量。然而,軟體業自身的技術與產業革命歷程,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依然是迷霧重重,作為“讓lT業變得如此重要”的關鍵力量,軟體的價值遠沒有硬體那么直觀,同時也更難以評估。當人們驚呼“世界是平的”時,我們迫切需要了解下一代電子商務和網際網路套用的主要技術動力——軟體,自身的工業化、全球化、服務化、智慧型化、標準化和開放化進程。同時也需要了解在當今全球化大規模協作時代,企業如何鍛造“隨需應變”的生存和發展能力,而這與軟體業60年進化中所演繹的生存法則之間有什麼內在聯繫?

今天,全球軟體產業正在經歷著一場從技術到經營模式的深刻的變革。“軟體服務化”大潮正在改變軟體的製造、交付和套用模式,同時軟體的服務化正在成為傳統經濟和網際網路商業創新的重要動力。有變化才會有機遇,新的軟體服務模式為我們塑造自主品牌,做大做強,突破智慧財產權困局,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了機會。在這樣一個重大的軟體產業轉型歷史時期,我們的軟體業不但需要學習國外的先進技術和方法,同時也需要及時轉變觀念,把握產業轉型中的技術趨勢、企業戰略、商業模式、人才知識結構等關鍵變數,對世界軟體業不同階段的成敗得失做到心中有數。

我非常高興能在“暢銷”指揮一切的今天看到《軟體的黃金時代》這樣一本視野開闊、條理清晰的軟體科普讀本。直到閱讀完《軟體的黃金時代》的書稿,我才意識到此前國內尚未見到系統介紹軟體業歷史的普及性中文讀本,這也表明,寫作這樣一本看似輕鬆的書確實是一項極為艱巨的挑戰。作者並非軟體技術人員,但是得益於在科技媒體、國外軟體公司、本土上市公司以及信息產業國家標準化組織中的多重經歷,他對軟體產業的理解和歸納已經超越了職業局限和行業邊界。因此,這並不是一本充滿生詞,毫無人文氣息,讓非軟體專業人士望而生畏的技術編年史。對於專業人士而言,《軟體的黃金時代》也提供了翔實的史料和新穎的思路。雖然我在軟體業內打拚了這么多年,依然從書中收穫不少有趣的,新鮮的故事和觀點,其中很多都能夠引起人們的深思,相信更多不同背景的讀者也能夠從中獲得樂趣和感悟。

文摘

企業的數字水晶球

2003年尼古拉斯·卡爾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了那篇著名的《IT不再重要》引起了廣泛的爭議。卡爾還為這篇文章專門設立了一個專題網站,公開回應諸如英特爾時任CEO貝瑞特等IT巨頭的質疑。卡爾文章的核心思想是:IT將變得跟自來水和電力一樣,成為必不可少的公共設施,但企業將無法從中獲得差異化競爭優勢。我想卡爾並不了解軟體,尤其是資料庫技術的發展。軟體從來就不僅僅是指揮機器工作的代碼,而更多的是蘊含了方法、流程和商業智慧,企業數據淘金的能力更是千差萬別。從層次型資料庫IMS讓美洲航空公司坐上行業頭把交椅開始,到今天比同行多賣出26%商品的電子商務翹楚——亞馬遜公司,那些善於運用數據分析工具的公司,正在成為各自行業的領導者。商業智慧型的起源

今天,數據資產已經成為網際網路時代企業最為寶貴的“數字資本”,而讓這些數字資本發揮最大價值的,正是資料庫蛋糕上的那顆櫻桃一商業智慧型。21世紀,商業智慧型成為資料庫技術最耀眼的成就,從銷售預測到產品定價,商業智慧型正在成為信息社會企業決策的第二大腦。

20世紀50年代,卡內基理工學院的一幫著名學者對組織行為以及人腦機能有著共同興趣,他們中間有日後獲得諾貝爾獎的赫伯特·西蒙。當時,IBM360主機還沒有問世,但電子管計算機已經足以讓他們的研究成果大放異彩。麻省理工學院的馬文·明斯基(MarvinMinsky)和史丹福大學的約翰·麥卡錫(John Mccarthy,LISP語言的發明者)加入了這次開拓性的研究工作,建立了早期的人類認知計算機模型——人工智慧的雛形。研究人工智慧的目的有兩個,一方面是幫助研究人員了解大腦的決策機制,另一方面是為了提高人們在組織中的決策質量。20世紀60年代末出現在大公司中的決策支持系統(DSS),針對的就是後一個目的。Dssresources com的網站編輯Daniel Power回憶說:“在很早的一項試驗項目中,管理者利用計算機對洗衣設備的生產規划進行協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