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中國軍銜
中國軍銜制度晚清時期就形成,最新的修改後的軍銜條例是1994年人大會議決定的,共設3等10級,將官:上將、中將、少將;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
中國軍銜 晚清軍銜制 南京臨時政府和北洋政府軍銜制 國民黨軍隊軍銜制 軍銜制的發展 -
解放軍空軍軍銜
1995年5月10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13次會議通過,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預備役軍官法》,規定預備役軍官軍銜為3等8級:預備役少將;預...
軍銜的說明 軍銜的設定 軍銜的授予 中國的軍銜 解放軍空軍軍銜圖樣及說明 -
少將軍銜
少將是將級軍官中較低的一級軍銜稱號。一些國家以少將為最低的一個級別,一些國家則以準將為最低級別。少將一般為軍長和副軍長的編制軍銜。中國軍銜制中,中華民國...
簡介 中華民國時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軍銜標識 德國陸軍和空軍 -
大將[國家將級軍官中最高一級軍銜稱號]
大將,為一些國家將級軍官中最高一級的軍銜稱號。 大將軍銜最早由蘇聯紅軍設定,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東歐一些國家以及朝鮮、越南、古巴、尼加拉瓜、緬甸等國也相繼...
歷史沿革 軍銜標識 -
海軍上校[一些國家軍隊中校級軍官的軍銜稱號]
海軍上校,是一些國家軍隊中校級軍官的軍銜稱號。世界各國的軍銜體系中,一般都設有上校這一級軍銜稱號,除設有大校的少數國家外,上校是校官中的最高一級銜稱。上...
-
編制軍銜
編制軍銜,又稱“職務軍銜”,就是對軍隊的每一個職務所規定的軍銜等級。軍人個人的軍銜必須是在其所擔任職務的編制軍銜範圍內授予或晉升。世界各國軍隊一般都規定...
簡介 永久軍銜 臨時軍銜 -
55式軍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到1954年,經過5年的發展,我軍現代化、正規化建設,有了政治和物質的堅實基礎。 1955年2月8日,經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
等級劃分 肩章類別 領章 帽徽 授銜人員 -
軍銜的起源
在15世紀一16世紀的義大利和法國等一些西歐國家,開始將軍銜與官銜區別開,從此把士兵納入了軍隊的等級體系,這是一種革命性的進步。15世紀以前的世界各國軍...
-
清末新軍軍銜制度
清末新軍軍銜制度始於1904年12月由清政府批准練兵處和兵部的“另定新軍官制”方案,到1911年最終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軍銜體系。
概念 具體名稱 -
永久軍銜
又稱“個人軍銜”、“正式軍銜”,是根據軍官所任職務、德才表現、工作實績、對事業的貢獻和在軍隊中服役的經歷等綜合因素,授予個人的軍隊等級稱號。
簡介 國內情況 美國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