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旅作家王樹增講長征

軍旅作家王樹增講長征

那么,在蔣介石大兵力、拉網式的碉堡嚴密封鎖下,中央紅軍數萬人的龐大軍隊怎樣衝破重重包圍的封鎖線呢? 根據這個計畫,西進的中央紅軍,必須衝破國民黨軍的湘江封鎖線。 遵義會議在上一講中,王樹增老師講到,湘江之戰以後,中央紅軍和中央機關人員從長征出發時的八萬多人驟減至三萬多人。

主講人

北京人。1952年2月出生於北京市,中共黨員。1991年畢業於北師大研究生院作家研究生班,碩士研究生。1968年赴臨汾市鄉村插隊務農,1970年應徵入伍,歷任空降兵某部戰士、班長,武漢軍區空軍政治部創作室專業作家,魯迅文學院教師,廣州軍區戰士話劇團編劇。大校
軍銜,國家一級作家,政府特殊津貼享受者,全軍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
1972年開始發表作品。199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現供職於武警部隊政治部創作室。大校軍銜,國家一級作家,政府特殊津貼享受者,全軍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
1983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代表作有:中篇小說《紅魚》、《黑峽》、《鴿哨》等;長篇紀實文學《遠東韓戰》、《1901年》、《長征》等。
作品曾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共青團“五個一工程獎”、“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大獎”、“第二屆魯迅文學獎”、“曹禺戲劇文學獎”、第四屆魯迅文學獎(2004—2006年)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
於2008年10月1日在百家講壇主講長征的故事。十分生動,形象,受到廣大聽眾的青睞。2010年6月28日在《百家講壇》重播。

講座目錄

危機時刻

1931年1月、5月和9月、1933年3月中央蘇區軍民團結一致,先後打破了蔣介石數十萬大軍對中央蘇區進行的四次大規模“圍剿”,奪取了反“圍剿”的勝利。鞏固和擴大了中央蘇區。1931年11月,第一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在瑞金舉行,宣布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毛澤東任主席。
當時的中共臨時中央在上海,由於國民黨在上海製造了嚴酷的白色恐怖,加上臨時中央犯了嚴重的“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在上海難以立足,被迫於1933年1月初由上海遷至瑞金。那么,當中共臨時中央來到了中央蘇區以後,將會由誰來領導中國革命呢?

出征前夜

在上期節目中,王樹增老師講到,“左”傾領導者否認敵強我弱的基本形勢,在組織上排斥毛澤東對黨和紅軍的領導,在軍事上推行錯誤的戰略指導,導致了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中央蘇區陷入重重困境。紅軍不得不實行戰略轉移,這就是世人皆知的長征。在長征開始之前,紅軍要做哪些準備?這期間究竟發生了哪些後人並不了解的事件呢?

突出重圍

由於“左”傾教條主義領導者實行了錯誤的軍事路線,導致了中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在蔣介石以三十一個師的兵力向中央蘇區的腹地瑞金逼近之時,博古、李德做出了撤出中央蘇區實行戰略轉移的決定。一場被全世界稱為“長征”的軍事遠征就此拉開了序幕。蔣介石為了把中央紅軍聚殲在中央蘇區內,採取了“步步為營,穩紮穩打”的碉堡推進政策。那么,在蔣介石大兵力、拉網式的碉堡嚴密封鎖下,中央紅軍數萬人的龐大軍隊怎樣衝破重重包圍的封鎖線呢?

浴血湘江

中央紅軍利用蔣介石與廣東軍閥陳濟棠之間的利益矛盾,順利通過了前三道封鎖線,到達了湖南南部。此時,蔣介石為消滅紅軍,迅速調集約二十萬重兵,準備憑藉湘江構築第四道封鎖線,把中央紅軍聚殲於湘江以東地區。博古李德的意圖是,中央紅軍按預定計畫繼續向西前進,經廣西北部北上湘西,與轉戰在那裡的紅二、紅六軍團會合,建立一個新的蘇區。根據這個計畫,西進的中央紅軍,必須衝破國民黨軍的湘江封鎖線。
這段位於廣西境內的湘江上游,寬只有幾十米,人們在枯水季節甚至都可以直接趟過去。但是就是這樣一條不很寬闊的湘江,卻給中央紅軍造成了巨大的損失,使中國革命遭到了重創,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遵義會議

在上一講中,王樹增老師講到,湘江之戰以後,中央紅軍和中央機關人員從長征出發時的八萬多人驟減至三萬多人。倖存下來的紅軍官兵悲憤交加,大家心中都思考著同樣一個問題,那就是路不能就這樣走下去,仗也不能再這樣打了,紅軍必須改變現在的被動局面。遭受重大損失的中央紅軍怎樣才能像鳳凰涅槃一樣得以浴血重生呢?遵義會議就是轉變紅軍歷史命運的分水嶺。那么,遵義會議召開之前,中共中央高層的狀況又是怎樣的呢?

四渡赤水

自遵義會議以來,中央紅軍官兵都在急切地盼望著能夠打一場大勝仗,因為只有勝利才能夠掃除湘江一戰籠罩在中央紅軍官兵心頭的陰霾,也只有勝利才能夠證明遵義會議決議的正確和召開的必要。
攻打赤水縣城的失敗讓中央紅軍北進四川的計畫直接暴露在敵人面前,川軍絕對不會允許紅軍進入四川,所以此時已經迫不及待地進入貴州境內開始阻擊中央紅軍。面對兇悍的川軍,這關鍵的第一仗,士氣高昂的紅軍能否取得勝利呢?

飛越天塹

金沙江是長江的上游,上接通天河,它從海拔五六千米的崑崙山南麓、橫斷山脈東麓奔騰而下,一瀉千里,水流湍急,山陡谷深,渡船十分困難。那么,面對這隻十分棘手的“攔路虎”,紅軍該怎么辦?數萬紅軍官兵能否順利渡過金沙江,突破這第一道天塹呢?

雪山草地

為了實現與紅四方面軍會合,中央紅軍不惜一切代價先後突破了金沙江和大渡河兩道天塹,來到了大雪山夾金山的腳下。當時向北走的中央紅軍知道,他們朝思暮想的紅四方面軍就在大雪山的那邊,因此要想與紅四方面軍會師,就必須翻越這終年積雪的夾金山。夾金山被人們稱為“鬼門關”。當地有一句話:“要過夾金山,性命交給天。”那么,面對氣候惡劣、環境多變的夾金山,剛剛突破兩道天塹,體耗殆盡的中央紅軍官兵,將如何征服它?而在穿越人煙罕至、一望無際的松潘草地,紅軍官兵又將如何應對疾病、嚴寒和飢餓的嚴峻考驗?

挺進陝北

紅軍艱難走過了茫茫草地,七千餘名紅軍在毛澤東的率領下繼續北上。在由四川進入甘肅的惟一通道臘子口,紅軍的安危再一次經受了生死考驗。那么,為什麼說臘子口之戰是紅軍到達陝北的轉折點?而他們得到了陝北蘇區的訊息,意味著紅軍終於可以結束長期遷徙、四處轉戰的困境之時,將士們又將表現出什麼樣的精神狀態呢?

三軍會師

由毛澤東率領的紅一方面軍堅持北上抗日的路線,突破臘子口,渡過渭河,翻越六盤山,於1935年10月19日到達陝北吳起鎮,與劉志丹領導的陝北紅軍勝利會師。紅一方面軍與紅二十五軍已先期結束了長征。然而此時,紅四方面軍的八萬部隊還在南下,那么,他們的前途和命運將會如何?就在紅四方面軍退居甘孜地區時,戰鬥在湘鄂川黔蘇區的紅二、紅六軍團,面對優勢國民黨軍的“圍剿”,開始突圍轉戰,踏上長征之路。那么,紅二、紅六軍團的長征又將是一次怎樣驚心動魄的遠征呢?紅軍勝利實現三軍會師,對於中國革命的前途又意味著什麼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