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身心全面發展原則的依據
人體的整體聯繫性
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相互影響,緊密相關,如果通過鍛鍊改進身體健康狀況,對精神狀態也起著有益的作用。如通過鍛鍊可積極地消除疲勞,減緩應激,增進心理健康。身體鍛鍊可作為對中等強度的抑鬱病患者的補充治療手段。身體鍛鍊可使心肌梗塞康復病人的抑鬱減輕。另一方面,如果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對緊張和危機採取寬容的態度,也將有利於保護和增進我們的身體健康。另外身體的各部位、各組織器官也是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的,某一方面的發達或衰退會影響和關聯其他方面。身體鍛鍊安排得當,身體形態機能和素質會互相促進共同提高,反之各部分之間會失衡或互相牽制,影響鍛鍊效果。
生物進化論關於“用進廢退”原理
生物體具有運動效能效應。在一定範圍內經常使用的器官系統會得以發展,形態機能水平提高。而不用、少用的部分則可能萎縮或退化,由此造成身體發展比例失調。因此地應注意全面鍛鍊身體。
貫徹身心全面發展原則的要求
合理選擇和搭配鍛鍊內容
各運動項目對人體的影響不同。如長跑主要提高人體耐力和心血管系統機能,不肢活動較充分,而單雙械練習側重發展上肢力量和靈活性,短跑主要發展速度等。因此選擇鍛鍊內容時要注意選擇那些對身體發展影響比較全面的項目,如武術、游泳等。由於興趣愛好或條件限制,也可選擇其他項目。若採用的是偏重於發展身體某些部位或器官的項目,應作如下兩種補充。
(1)在進行準備活動和整理活動時,搭配一些活動不足部位的專門練習。如在長跑練習前後,做單槓引體向上或雙槓擺動屈伸等,增強上肢力量。在進行羽毛球、桌球鍛鍊前後,安排一些非持拍手的專門性練習等。
(2)按季節變化,交叉採用對應身體發展的項目,使身體各部位、器官系統得到周期性鍛鍊。如冬春季從事滑冰、長跑,夏秋季進行游泳、划船、體操等練習。
要內外結合
身體鍛鍊從外部看是外部肌肉活動組成的動作,而實際上它是由身體各組織器官和系統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鍛鍊中,不僅要注意練習動作的準確優美,而且要注意體內組織器官和系統的反應。發現問題及時加以調整。如呼吸過於急促、胸部脹悶有窒息感就要考慮調整運動強度或練習節奏、脈搏可以反應心血管機能狀況,經常注意脈搏和血壓變化,就可了解循環系統反應。鍛鍊後經過較長時間休息,脈搏頻率仍明顯高於或低於常態指標,就應分析運動負荷的安排是否適宜。
內外結合,還應講究鍛鍊衛生,避免由於不合理的安排而損害內臟器官。如:為保護心血管系統,在激烈運動後不能因機休疲勞而馬上中止、休息;運動中由於體溫升高和出汗會出現口渴感,不能在鍛鍊間歇或鍛鍊剛結束就大量飲水,否則會增加心血管系統負擔。
應形神一致
“形”指身體、動作,“神”指精神、心理。所謂形神一致,是要求鍛鍊中要意念專注,精神集中,使思想與動作緊密配合,如打太極拳就要求“意動身隨”,“勁力包蓄於內,而不露於形表”。這樣不但可以提高身體的鍛鍊效果,而且能促進心理素質的普遍發展。另外,也可根據自己的身心特點及要發展的心理素質,有針對性地選擇一些項目或鍛鍊方法,如為克服老年人的孤獨感,可選擇一些集體活動項目,要培養自制力,選擇要遵守比賽規則的集體競賽項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