蹤凡

蹤凡(1967- ),學者。原名蹤訓國,男,江蘇沛縣人,現居北京。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先秦兩漢文學與中國賦學文獻研究。

基本資料

蹤凡(1967- ),學者。原名蹤訓國,男,江蘇沛縣人,現居北京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先秦兩漢文學與中國賦學文獻研究.
蹤凡《唐宋類書對漢賦的摘錄與編類》(《中國韻文學刊》JOURNAL OF CHINESE VERSE STUDIES、2006 Vol.20 No.2 P.61-68)摘要:“唐宋時期的類書為保存漢賦文獻立下了汗馬功勞.僅《北堂書鈔》《藝文類聚》《初學記》和《太平御覽》四部類書所摘錄的漢賦就多達248篇,占今存漢賦總篇數的90.55%.其中約有100篇漢賦僅見於類書,雖多為斷簡殘篇,但吉光片羽,彌足珍貴;並見於他書者,類書亦提供了有價值的異文.歐陽詢《藝文類聚》共摘錄185篇漢賦,中有179篇是比較完整的片斷,貢獻尤大.該書將所錄漢賦分別納入27部85個子目之中,客觀上對這些漢賦進行了分類;並且其以天象、歲時、地理居首,以草木、鳥獸、鱗蟲收尾的編排次序,對宋代以後賦集、賦選的編纂也有深遠影響.”(關鍵字:唐宋類書;漢賦摘錄;漢賦分類、分類號:I207.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2491(2006)02-0061-08//Extraction and Categorization of Han Dynasty Rhyme Prose in Tang and Song Dynasty//Zong Fan )。 
《唐宋類書對漢賦的摘錄與編類》,參考文獻:
【1】所用類書之版本如下:【唐】虞世南:《北堂書鈔》,中國書店1989年影孔廣陶校本:【唐】歐陽詢:《藝文類聚》(汪紹楹名讀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5月新版;【唐】徐堅:《初學記》,中華書局1962年句讀本;【宋】李眆等:《太平御覽》,中華書局1960年2月版.
【2】費振剛、胡雙寶、宗明華:《全漢賦》,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1997年重印.本文所列數據皆依1997年重印本.另外,費振剛先生新著《全漢賦校注》所輯漢賦已增至319篇,除去存目賦,完篇與殘篇約279篇.由於時間關係,未能吸收該書成果,深感遺憾.但這並不影響本文的結論.讀者可以參考:費振剛、仇仲謙、劉南平《全漢賦校注》,廣東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3】相傳《古文苑》是宋代孫洙在佛寺經龕中發現的.《藝文類聚》提供了較早的版本,並且促進了該賦在唐代的流傳.
【4】說明:1、本表的統計範圍以《藝文類聚》各部"賦"類所列為主,此外增補了賈誼《吊屈原文》、司馬相如《難蜀父老》、東方朔《非有先生論》、卷二十五所引答難體文以及卷五十七所引七體文.王褒《僮約》,不見於費振剛等所輯《全漢賦》,因系賦體文學,亦一併選入.2、《藝文類聚》稱劉徹為漢武帝,劉安為淮南王,劉歆為劉子駿,曹大家為曹世叔妻班氏,應瑒為應德璉,把"揚雄"寫作"楊雄",等等,為便於分析,全部改為通用的稱呼或寫法.賦題或與通稱有異,一般不做改動.
【5】【清】陳元龍:《歷代賦匯》,鳳凰出版社2004年版.
寫物圖貌,蔚似雕畫--劉勰論漢賦的文學成就
Liu Xie's Views on the Literary Achievement of Han Fu
<<陰山學刊 >>2004年06期
蹤凡
劉勰不僅充分肯定了漢賦在文學題材的開拓、藝術手法的創新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還豐富了漢賦作家論、創作論、文體論的內容.劉勰的漢賦觀集漢魏六朝漢賦研究之大成,堪稱是唐前漢賦研究的高峰.
關鍵字: 劉勰 , <文心雕龍> , 漢賦主題論 , 漢賦藝術論 , 漢賦創作論
漢賦研究的基本問題及其現代進展 Main Problems of Han Fu Study and Their Modern Progress
蹤凡
兩千多年來的漢賦研究涉及到九個方面的基本問題,有些問題迄今尚無定論。本文對這些問題的研究歷史及其現代進展作了一番大致的清理,旨在為以後的漢賦研究提供一點借鑑與參考。
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2000年,第01期
寫物圖貌,蔚似雕畫--劉勰論漢賦的文學成就 Liu Xie's Views on the Literary Achievement of Han Fu
蹤凡
劉勰不僅充分肯定了漢賦在文學題材的開拓、藝術手法的創新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還豐富了漢賦作家論、創作論、文體論的內容.劉勰的漢賦觀集漢魏六朝漢賦研究之大成,堪稱是唐前漢賦研究的高峰.
陰山學刊(社會科學版) Yinshan Academic Journal 2004年,第06期
《毛詩序》作於毛亨考
蹤凡
據載毛亨曾作《毛詩故訓傳》。本文從外部經學背景與《序》、《傳》內在關係兩方面入手進行研究,發現《毛詩序》原本是《毛詩故訓傳》的一部分,因而《毛詩序》的作者也應該是秦漢之際的毛亨。
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Journal of Ningxia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00年,第03期
王觀國的漢賦研究 The Research on Wang Guanguo's Hanfu
蹤凡
王觀國《學林》對漢賦的藝術結構、修辭手法、名物、異文、用字等方面都有較為深入的研究,其引證之豐富,觀點之獨到,思維之縝密,語言之精煉,皆令人嘆服.《學林》最能代表宋代學者研究漢賦的特點和水平.
學術論壇 Academic Forum 2007年,第01期
祝堯<古賦辨體>的漢賦觀 Han-Fu (a Kind of Style) View of Zhu-Yao' s Gu Fu Bian Ti (One Book)
蹤凡
祝堯<古賦辨體>對於漢賦的認識,包括賦之文體及淵源論、漢賦價值論、漢賦藝術結構論、漢賦作家作品論凡四個方面.這些觀點都貫穿於該書的漢賦序論和賦作解題之中,論述時各有側重而又互相呼應,...
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Journal of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03年,第02期
唐宋類書對漢賦的摘錄與編類 Extraction and Categorization of Han Dynasty Rhyme Prose in Tang and Song Dynasty
蹤凡
唐宋時期的類書為保存漢賦文獻立下了汗馬功勞.僅《北堂書鈔》《藝文類聚》《初學記》和《太平御覽》四部類書所摘錄的漢賦就多達248篇,占今存漢賦總篇數的90.55﹪.其中約有100篇漢賦僅見於類書,...
中國韻文學刊 Journal of Chinese Verse Studies 2006年,第02期
三曹的漢賦和古代漢賦研究的轉捩 Three Caos' view of Hanfu and the turn in the study of ancient Hanfu descriptive prose
蹤凡
三曹是漢、魏易代的政治領袖和文化領袖,在文學創作與漢賦研究領域也引領一代風氣.曹操拋棄傳統,另出機抒,使漢賦研究走出了經學牢籠;曹丕提出了"文氣"說、"詩賦欲麗"說與"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說...
天府新論 Tianfu New Idea 2003年,第06期
班固對漢賦的研究 Ban Gu's Study of Han Fu
蹤凡
班固在<漢書>中為十餘位西漢賦家立傳,全文載錄了18篇賦及其有關情況.他對漢賦的性質淵源、興盛原因、社會功能、價值地位、創作原則作了理論闡發,對賦作也有評點解析.他的許多真知灼見連同...
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 Journal of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2006年,第02期
漢賦研究基本課題的回顧與前瞻(上) retrospection and Prospect of Basic Subjects of Researches on Fu of HAN Dynasty
蹤凡
漢賦研究有10個基本課題,作者對它們的研究歷史和現代進展狀況逐一進行分析與評介,並提出個人觀點.近年的漢賦研究呈現出求深、求細、求新的特色,龔克昌<全漢賦評註>、費振剛<全漢賦...
洛陽大學學報 Journal of Luoyang University 2006年,第03期
楚盛漢,蔚成大國--劉勰論漢賦的性質源流
蹤凡
劉勰在折衷舊說、兼采並蓄的基礎上,對於漢賦的性質源流提出了較為系統的見解.他認為賦(漢賦)在表現內容上以鋪寫事物與抒發情志為主,在藝術手法上以鋪采扌離文、馳騁翰藻為要,比較符合賦文學發展的實際,...
天府新論 Tianfu New Idea 2004年,第06期
龔克昌先生漢賦研究述評 A Review of Mr. Gong Kechang's Studies of the Rhapsody of Han Dynasty
蹤凡
龔克昌先生對漢賦研究的貢獻主要表現在:(一)推翻了兩千年來人們強加給漢賦的種種鄙薄之詞,為新時期的漢賦研究揭開了序幕;(二)深入探討漢賦的思想價值及藝術貢獻,充分肯定其文學史地位;(三)系統研究...
陰山學刊(社會科學版) Yinshan Academic Journal 2006年,第03期
龔克昌先生漢賦研究述評 A Review of Mr. Gong Kechang's Studies of the Rhapsody of Han Dynasty
蹤凡
龔克昌先生對漢賦研究的貢獻主要表現在:(一)推翻了兩千年來人們強加給漢賦的種種鄙薄之詞,為新時期的漢賦研究揭開了序幕;(二)深入探討漢賦的思想價值及藝術貢獻,充分肯定其文學史地位;(三)系統研究...
陰山學刊(社會科學版) Yinshan Academic Journal 2006年,第03期
漢賦研究基本課題的回顧與前瞻(上) Retrospection and Prospect of Basic Subjects of Researches on Fu of HAN Dynasty
蹤凡
漢賦研究有10個基本課題,作者對它們的研究歷史和現代進展狀況逐一進行分析與評介,並提出個人觀點.近年的漢賦研究呈現出求深、求細、求新的特色,龔克昌<全漢賦評註>、費振剛<全漢賦...
洛陽大學學報 Journal of Luoyang University 2006年,第03期
《歷代賦匯》的漢賦編錄與分類
蹤凡
<歷代賦匯>是我國古代規模最大的一部賦文學總集,也是漢賦研究的一部力作.該書輯錄漢賦多達55家,計192篇(含建安賦),超過清以前所有的賦文學總集.編者將這192篇賦作分為32類進行...
天津社會科學 Tianjin Social Sciences 2004年,第06期
晉代的漢賦研究及其學術史意義 Hanfu Studies of the Jin Dynasty and Their Significance to Academic History
蹤凡 Zong Fan
晉代的漢賦研究較之前代,不僅在規模上有所擴大,在廣度和深度上也有了很大的發展,並且具有很強的理論思辯色彩.晉人對於漢賦的淵源、文體性質、發展分類、價值地位、漢賦中的特殊體制(七體、答難體)、表現...
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 Journal of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2005年,第02期
論司馬遷對中國楚辭學和中國賦學研究的貢獻 On the Contribution of Sima Qian to the Studies of Chinese Chu Ci and Fu
蹤凡 ZONG Fan
司馬遷在<史記>中最早為楚辭作家屈原和西漢初年賦家賈誼、司馬相如立傳,記載了他們的生平事跡和創作經過,記載了早期文學集團的活動,並大量載錄辭賦作品,為保存辭賦文獻、保存辭賦研究資料作...
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Journal of Jin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06年,第03期
西漢帝王的漢賦觀
冷衛國 蹤凡
西漢諸帝王的漢賦觀有著濃厚的享樂主義傾向.他們都欣賞或沉醉於漢賦作品中鋪張揚厲的描繪、誇張虛構的手法、恢宏闊大的氣勢和華美艷麗的文辭,而對於漢賦用以諷諫的結尾或者不加重視,或者全然不覺,完全是一...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2005年,第06期

相關條目

名人 人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