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雨中觀海棠

踏莎行·雨中觀海棠

《踏莎行·雨中觀海棠》是南宋詞人劉辰翁的作品。詞人在“觀海棠”的過程中,愛花、惜花的情感之中交織著家國之憂,憑藉雨中海棠花容藝術意境,表達出自己對美好事物備受摧殘的感嘆之情,描摹出自己的期待、失望、嘆惋、感傷的複雜心境的內心感受。

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踏莎行

雨中觀海棠

命薄佳人,情鍾我輩。海棠開後心如碎。斜風細雨不曾晴,倚闌滴盡胭脂淚。

恨不能開,開時又背。春寒只了房櫳閉。待他晴後得君來,無言掩帳羞憔悴。

作品賞析

劉辰翁的這闋詞是詠物詞,描寫物象貼切、逼真,不只局限於詠物,而且以借物以抒情,因此這闋詞是一佳作。

“命薄佳人,情鍾我輩。”沒有直接描寫海棠的形態、色澤,卻獨闢蹊徑從詞人的觀感下筆。這二句和盤托出作者在雨中觀海棠的情況,落筆伊始便見出所詠題意,起到了籠罩全詞的藝術效果。自古佳人多薄命。“情鍾”句,語出《世說新語·傷逝》,這兩個成語、典故,都本來與海棠花無關,此詞僅取其字面意義,以薄命佳人比喻風吹雨淋下的海棠花,表達詞人此時的惋惜傷感之情。“海棠開後心如碎”句,起承上啟下的作用緊扣題面,引出以下詞句:“斜風細雨不曾晴,倚闌滴盡胭脂淚”。春雨綿綿不絕,灑落在倚欄的海棠花上,紅似胭脂的海棠花上雨滴輕輕落下,好像流下不盡的傷春淚水。此情此景,叫人心醉,這幾句摹寫雨中海棠,自然、貼切,不僅烘托出海棠花開時“斜風細雨”的氛圍,又深得雨中海棠的神致,且同時又十分強烈地渲染出全詞的感傷情調。

接下來,詞人沒有繼寫海棠風貌,而是發起別意。

“恨不能開”一語,表明詞人愛看絢麗的海棠花,希望她早日開放,卻碰上陰雨天,所以又說“開時又背”。陰霾連日,春寒料峭,房櫳緊閉,賞花人絕跡,海棠花徒然盛開,令人遺憾。“春寒只了房櫳閉”與上片“海棠開後心如碎”遙相呼應,寫出海棠不幸遭雨,流露出詞人傷惋的心情。至此,詞人陡然轉筆,寫出“待他晴後得君來”句。等到日風和日麗,賞花人再來之時,海棠卻已飽受風雨的摧殘,失去了昔日的風采,殘葉低垂,花容失色,“憔悴”不堪。結句“無言掩帳羞憔悴”,用擬人化的手法,寫出海棠花無窮的惆悵與哀傷,在羞澀無言的神態之中,意味正濃意猶未盡。它和上片的結句,互為因果,“羞憔悴”,它們又和起句密合,“命薄佳人”是總領,上下片的結句是分承,著意描寫“命薄”的具體內容。可見,須溪寫詠物詞,十分講究“收縱聯密”筆法的巧妙運用,使全詞詞意渾然一體,又瞭然於目。

這詞意蘊深遠,能引發起讀者的無限遐思。詞人借著“海棠”,特別是“雨中”的“海棠”,又能引發起讀者怎樣的聯想呢?沈祥龍說:“詠物之作,在借物以寓性情,凡身世之感,君國之憂,隱然蘊於其內。斯寄託遙深,非沾沾焉詠一物矣。”須溪處宋季,南宋小朝廷長期受到蒙元侵擾,國勢衰頹,岌岌可危。詞人在“觀海棠”的過程中,愛花、惜花的情感之中交織著家國之憂,憑藉雨中海棠花容藝術意境,表達出自己對美好事物備受摧殘的感嘆之情,描摹出自己的期待、失望、嘆惋、感傷的複雜心境的內心感受。詞人並未說破托息,而是留給讀者想像的空間,通過曲折深邃的意境,與詞人產生共鳴,共同去感受憂傷與期盼之情。這闋詞在詞風方面也與作者的輕靈婉麗之作不同,而是別具一格。

詞牌介紹

【踏莎行】

調名從唐韓翃詩句“踏莎行草過春溪”而來。雙調,五十八字,十句,上下片各五句三仄韻。起首四個四言句,前人多用對偶。另有《轉調踏莎行》,六十六字,上下片各四仄韻,是別格。又名《喜朝天》、《柳長春》、《踏雪行》、《平陽興》、《江南曲》、《芳心苦》、《芳洲泊》、《度新聲》、《思牛女》、《惜余春》、《陽羨歌》、《暈眉山》、《踏雲行》、《瀟瀟雨》等。

詞牌格律

(○平聲●仄聲⊙可平可仄△平韻腳▲仄韻腳)

命薄佳人,情鍾我輩。海棠開後心如碎。斜風細雨不曾晴,倚闌滴盡胭脂淚。

⊙●○○,⊙○⊙▲。⊙○⊙●○○▲。⊙○⊙●●○○,⊙○⊙●○○▲。

恨不能開,開時又背。春寒只了房櫳閉。待他晴後得君來,無言掩帳羞憔悴。

⊙●○○,⊙○⊙▲。⊙○⊙●○○▲。⊙○⊙●●○○,⊙○⊙●○○▲。

作者簡介

作者劉辰翁 作者劉辰翁

劉辰翁

(1232-1297)南宋詞人。字會孟,號須溪,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少年時曾跟從理學家陸九淵學習,補太學生。景定進士。廷試對策時,因觸犯賈似道,置於丙等。曾任濂溪書院山長、臨安府學教授。入元不仕。其詞承辛棄疾一派,為辛派詞人“三劉”之一。風格遒勁絢爛。宋亡前後,多感傷時事的篇章。又能詩文,曾評點杜甫、王維、李賀、王安石、陸游諸家之作。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輯有《須溪記鈔》,清人輯有《須溪集》。又有《須溪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