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斯·史蒂芬·聖勞倫特

路易斯·史蒂芬·聖勞倫特

路易斯·史蒂芬·聖勞倫特(1882年2月1日-1973年7月25日),是第12位, 第16任加拿大總理, 第二位擔任總理職務的法裔加拿大人。

Louis Stephen St. LaurentLouis Stephen St. Laurent

1941年11月魁北克省省督立普Ernest Lapointe病逝,當時的總理麥肯齊為穩定魁北克省政局,於是委任在魁省出生的聖勞倫特為省督,及後更召聖勞倫特入閣,出任法務部長一職。到了1945年更委任聖勞倫特為外交部長,進一步加強加拿大在國際的關係。及至1948年麥肯齊宣布退休,在得到眾多資深自由黨骨幹份子支持下,聖勞倫特接任黨魁一職,並在大選中獲勝,出任第十六任加國總理。

1948-57年,聖勞倫特擔任加拿大總理期間,法語群體和英語群體之間的融合得到加強,加拿大在國際事務中發揮了更大的作用。他擴大社會福利,說服美國幫助修建聖勞倫斯海道,並且是第一批提出建立北大西洋聯盟的領導人之一。

個人資料

任期:1948年11月15日1957年6月21日
前任者: 威廉·萊昂·麥肯齊·金(再任)
繼任者: 約翰·迪芬貝克
出生: 1882年2月1日
加拿大魁北克省康普頓
逝世: 1973年7月25日(91歲)
加拿大魁北克省魁北克市
政黨: 加拿大自由黨
信仰: 天主教

一生大事記

1882年(2月1日)出生於魁北克省的康普頓(compton)。
1908年(5月19日)與珍妮•雷諾結婚
1930年當選為加拿大律師協會主席
1941年(12月10日)出任法務部長
1942年當選為國會議員
1945年擔任加拿大駐聯合國組織成立大會代表團副主席,並於1946-47年擔任加拿大常駐聯合國代表團領袖
1946年(9月4日)被任命為外交部長
1948年(8月7日)當選為自由黨領袖
1948年(11月15日)出任加拿大總理
1949年英國授予加拿大修改本國憲法的權力。紐芬蘭(現今的紐芬蘭和拉布拉多)成為加拿大的第十個省
1957年(6月21日)辭去總理職務
1958年(1月)辭去自由黨黨領袖職務
1973年(7月25日)在魁北克市辭世

成長經歷

路易斯•史蒂芬•聖勞倫特於1882年2月1日出生在魁省東部城鎮Compton的一個小商人之家,父親是法裔加拿大人,開店為生;母親是愛爾蘭人,這使得路易斯•史蒂芬•聖勞倫特在流利的英法雙語環境中成長。於1905年從魁北克城的LAVAL大學法律系畢業。三年後與Jeanne Renault (1886-1966)結婚,婚後育有兩子三女。
大學畢業後的路易斯•史蒂芬•聖勞倫特一直從事律師職業,直到1914年,他的母校LAVAL大學聘請他擔任該校法律系教授。路易斯•史蒂芬•聖勞倫特在公司法和憲法方面的研究卓著,使他成為加拿大最受尊重的辯護律師之一,從1930年至1932年,他擔任加拿大律師赤會主席。

初入政壇

Louis Stephen St. LaurentLouis Stephen St. Laurent

路易斯•史蒂芬•聖勞倫特的父親一直是聯邦自由黨的忠實支持者,特別是對前總理Sir Wilfrid Laurier極度地忠誠和信服。父親的政治傾向也影響了路易斯•史蒂芬•聖勞倫特,然而作為自由黨的支持者,年輕時的路易斯•史蒂芬•聖勞倫特卻對政治興趣不大,而是更專注於他的律師職業和美滿的家庭生活。他成為魁省最出色的律師之一,他的才華得到保守黨總理Arthur Meighen的賞識,於1926年邀請他加入保守黨內閣。
1941年,聯邦法務部長、負責魁省事務的部長Ernest Lapointe去世,由於急需來自魁省的部長取代Ernest Lapointe的位置,平衡聯邦與魁省的矛盾,自由黨總理William Lyon Mackenzie King召迴路易斯•史蒂芬•聖勞倫特,擔任戰爭時期的政府法務部長;當時的路易斯•史蒂芬•聖勞倫特已屆六十歲,已經想退出法律界、逸養天年,他認為自己進入政壇只是臨時性的策略,最終還將回到魁北克,接受了總理的任命。
1944年,總理William Lyon Mackenzie KingNeeding決定徵召軍人前往二戰前線,引起了一些法裔加拿大人的反對,在魁省爆發了“徵兵危機”,自由黨內部也產生分歧。路易斯•史蒂芬•聖勞倫特是支持徵兵參戰的一小部分自由黨人之一。總理William Lyon Mackenzie KingNeeding對於路易斯•史蒂芬•聖勞倫特的忠誠和支持非常感激,他力勸路易斯•史蒂芬•聖勞倫特留在聯邦政府,幫助政府重建戰後國際秩序,任命他為對外事務部長(即後來的外交部)。
在擔任對外事務部長期間,路易斯•史蒂芬•聖勞倫特代表加拿大參加了聯合國代表大會的成立,他指出了聯合國在戰時沒有軍隊,導致對各國戰爭監管不力,因此建議成立一個聯合國部隊,用以維持戰爭國家的和平。

擔任總理

1956年,路易斯•史蒂芬•聖勞倫特擔任加拿大總理期間,時任外交事務部長的Lester B. Pearson將路易斯•史蒂芬•聖勞倫特的這一理念再次提出建立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並以此方法成功解決了“蘇伊士運河危機”衝突。
總理William Lyon Mackenzie King在執政後期力勸路易斯•史蒂芬•聖勞倫特成為他的接班人,他確信路易斯•史蒂芬•聖勞倫特作為一個英法雙語的領導人,可以整合自由黨以及國家的團結。
1948年,William Lyon Mackenzie King退休,他不動聲色地勸說黨內資深部長支持路易斯•史蒂芬•聖勞倫特成為新的領導人。在1948年的自由黨內部選舉中,路易斯•史蒂芬•聖勞倫特贏得自由黨領袖之職,並接任加拿大總理,他的矜持、威嚴、靦腆、慈祥、平和,使他深受加拿大人愛戴,聲望日漸高漲,人們甚至親切地稱他為“Louis大叔”。在1949年的聯邦大選中,自由黨成功擊退George Drew領導的保守黨,繼續著自由黨連續執政二十二年的輝煌。
路易斯•史蒂芬•聖勞倫特的內閣在國際舞台上擴大了加拿大在戰後全球秩序重組上的所扮演的角色,1949年,加拿大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參與了美國的韓戰及聯合國的軍事事務。路易斯•史蒂芬•聖勞倫特內閣中的外交事務部長Lester Bowles Pearson,St. Laurent促成了聯合國維和部隊的成立,Lester Bowles Pearson因此贏得1956年的諾貝爾和平獎,並最終成為路易斯•史蒂芬•聖勞倫特的接班人。

成就爭議

而在加拿大國內,路易斯•史蒂芬•聖勞倫特執政期間促成紐芬蘭省加入加拿大聯邦,建立了新的社會和工業政策。
路易斯•史蒂芬•聖勞倫特政府對加拿大進行了謹慎的改革,開始實行徵稅、建立了支持藝術發展的加拿大委員會、擴大社會福利計畫如家庭福利和老年退休金等的發放範圍、引入了醫療保險的最初雛形。
政府同時參與了多項大型公共建設,如橫貫加拿大高速公路、橫貫加拿大輸油管線、聖勞倫斯河海運等。
然而,這些大型項目的巨額投資也使自由黨政府的聲望下降,執政二十二年的自由黨政府在1957年時已略顯衰老和疲態。
1956年,加拿大掀起了對橫貫加拿大輸油管線建設的爭議,導致公眾對政府耗用巨資不滿。

隱退生活

Louis Stephen St. LaurentLouis Stephen St. Laurent

1957年,John George Diefenbaker領導的保守黨在大選中以微弱優勢戰勝自由黨,保守黨在議會256席中獲得112個議席,自由黨獲得102個議席,然後,獲得25個議席的第三方政黨——國民合作黨(Cooperative Commonwealth Party)投向保守黨,使保守黨得以組成少數黨政府。
75歲的路易斯•史蒂芬•聖勞倫特在擔任了一段時間的反對黨領導後,最終決定退出政府舞台,由他最為得力的部長Lester Bowles Pearson繼任自由黨領袖。
退休後的路易斯•史蒂芬•聖勞倫特專注於對法律的研究及享受家庭生活,和他的孫兒孫女們共享天倫之樂。1973年7月25日,路易斯•史蒂芬•聖勞倫特在魁北城去世,享年91歲高齡。他死後葬在了家鄉Compton。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